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

时间:2022-08-26 01:10:49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反复品读文章的语言美,增强语感;在朗读过程中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朗读过程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初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大概意思;再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细读课文,重点品读课文的语言,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基本上能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是,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甚至细细品读文章的语言,就有一定的难度了,这时候就需要语文老师的朗读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呢?

首先是教师范读。教师在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的范读,时而婉转动听,带学生进入美丽的风景区;时而慷慨激昂,引领学生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感;时而抑扬顿挫,与学生一起享受诗词之美……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白了重点字词的读音,感受了文章语言的停顿和文章的意境。

其次是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一、重点字词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往往词语准确生动,句子含义深刻,很有意境。指导学生读好这些重点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如《老师,您好!》一课中,有“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等重点句子,这就可以进行朗读训练,并让学生对其中“笔尖飞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等重点词语的寓意进行品读理解,再反复诵读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劳和教师对学生的亲切。学生对教师强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被激发起来了,激昂的情绪油然而生,深情的朗读声传得很远。

二、分角色朗读。我们知道,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多会运用语言描写来突出人物品质,这时候分角色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朗读中,学生通过对模仿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四年级《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有不少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的对话,通过文字,学生很难理解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即便是听录音和教师范读,学生或许理解不了李时珍的精神,如果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几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对文中李时珍和弟子庞宪说话时的语气进行模仿,那么其他的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想到,快50岁的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只喝水吃干粮宿古寺是很艰苦的,而对于草药药性的记载,他总是那么的严谨认真。当学生有了这个理解,那么再去朗读这篇课文时,感情就会自然的被激发出来。

三、贴近生活朗读。我们可以让课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把握文章的感情朗读,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做到。如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中《春联》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如果让学生就从课文中去抓感情朗读,这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确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如果首先问学生们有没有在春节时张贴过春联,然后接着问他们过年时贴春联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并引导他们回味过年时候一起玩闹,贴春联的心境,他们思维就会很快的进入贴春联时的状态,这个时候再去朗读课文,他们自然就会读出感情,就会读出春联所描写的意境,把情感投入到文章中去。

所以,只有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把握课文的感情,那么学生就会把自己完完全全投入到所学的课文当中去,从而很好把握文章的感情去朗读。学生在朗读时,自然会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来判断事物,在一些教育性的文章里面我们还可以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辨别生活中的是非。

四、动作表演朗读。做表情、动作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喜爱的形式,游戏形式的朗读更容易使孩子读出感情。如四年级《九寨沟》一课中,描写“异兽珍禽”的段落中,对金丝猴、羚羊、小熊猫有细致的动作描写,在这一段的教学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这几种动物特点的理解,加深对他们的喜爱,从而把感情融入到课文的朗读中去,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观看画面朗读。通过画面展示鲜活的形象,借助画面通过视觉给人以内心的深深震撼。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中,“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可是每天鹫鹰啄食以后,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又会奇迹般地复原。”当学生自由读,有一定感情基垫后,出示普罗米修斯肝脏被鹫鹰啄得浑身鲜血淋淋的画面,学生一下子被普罗米修斯所忍受的残酷惩罚、不畏、勇敢牺牲的精神所震撼,同时痛恨宙斯的残暴、心狠手辣。在学习这一课中,学生读这一段落读得最动情。

此外,诗歌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题材,诗歌形式工整,读起来抑扬顿挫,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之后,再一次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时学生的朗读已经上升到了朗诵的层次。例如,《石灰吟》一诗中学生在理解石灰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身”“粉骨碎身”的重重考验后,是“要留清白在人间”这种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学生在朗诵时抑扬顿挫,声声都是对诗人的敬佩。这样的朗读才是有效的,对诗歌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文字是无声的,蕴含的感情却是丰富的,只有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让学生喜爱语文课堂,更享受语文课堂的朗读。

上一篇:初探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承包制 下一篇:ECT检查200例肺癌患者脊柱骨转移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