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弱筋小麦磷指标体系试验研究

时间:2022-08-26 01:06:34

兴化市弱筋小麦磷指标体系试验研究

摘要 兴化市弱筋小麦磷指标体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为扬麦13,在兴化市水稻土主要土种小粉浆土上,磷的临界值为7.75 mg/kg,磷的最高产量施肥量8.5 kg/667 m2,最高产量482.7 kg/667 m2,最佳施肥量7.52 kg/667 m2,最佳产量481.3 kg/667 m2,并得出磷肥指标体系。

关键词 弱筋小麦;磷临界值;施肥指标体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江苏兴化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019-02

通过小麦磷肥效应试验,确定兴化市弱筋小麦主体推广品种、主要土壤类型、土壤有效磷的临界值以及磷肥的效应,为弱筋小麦合理地施用磷肥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现将兴化市弱筋小麦磷指标体系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设在老圩乡范顾村进行。前茬为直播稻,品种为淮稻5号,产量为525 kg/667 m2。试验田地势平坦,地块面积1 666.7 m2。氮肥为尿素(含纯N 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 12%),钾肥为进口氯化钾(含K2O 60%)。供试作物为小麦,采用当地主推品种扬麦13。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磷肥(P2O5)处理,施用量分别为0 kg/667 m2(P0,CK)、2.5 kg/667 m2(P1)、5.0 kg/667 m2(P2)、7.5 kg/667 m2(P3)、10.0 kg/667 m2(P4)、12.5 kg/667 m2(P5)、6.0 kg/667 m2(P6)。3次重复,共21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3 m2,小区四周用开墒机开沟隔离做保护行,其他管理措施与大田一致。

1.3 试验实施

试验实施过程中,不施用有机肥。根据试验设计,将养分用量换算成肥料用量,再根据小区面积换算成小区实际用肥量[1]。2010年11月1日人工挖墒、整地,2日播种,浅旋耕,深度6~8 cm。试验区11月7日进水,16日出苗。整个试验天气干旱,下雨偏少。12月12―15日下了小雨,于15日试验田施促蘖肥,22―26日出现第1次低温。2011年2月11日前后雨夹雪,再次出现低温,未见冻害。2月17日试验田施平衡肥。3月5日试验田化除,用麦极30 g/667 m2,氯氟吡氧乙酸70 g/667 m2。3月20日趁雨后试验田施拔节肥、孕穗肥、钾肥、氮肥混施。处理P0~P5每个小区的尿素用量为:基肥、促蘖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分别为0.532、0.532、0.152、0.304 kg,氯化钾用量为:基肥、拔节肥分别为0.408 1、0.174 9 kg。P6不施尿素,氯化钾用量为:基肥、拔节肥分别为0.408 1、0.174 9 kg。5月2日试验田小麦“两防一喷”用药。6月1日试验田测产、取样、改种,6月5日收割。弱筋小麦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纯N 14 kg/667 m2、K2O 7 kg/667 m2;氮肥运筹“前促、中控、后轻”方法,基肥占35%、促蘖肥占35%、平衡肥占10%、拨节孕穗肥占20%。磷肥一次性基施,钾肥基追比7∶3,追肥时间为拔节期[2-3]。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每个小区随机选定1个观察点,每点定10丛,关键时期查苗,跟踪茎蘖动态。每个处理各选定10个单株标记叶龄,记载叶龄进程[4]。在小麦成熟前10 d左右,每小区采用对角线法选择3个点测定有效穗数;每点取3穴,每小区共9穴,测定穗粒数;测定千粒重,重复3次,计算理论产量[5-6]。成熟后每个小区抽取3个点,每个点2 m2,割方测实产。试验实施20 d土壤取样化验检测不同施磷量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磷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氮肥和钾肥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处理P0~P5),在一定范围内,小麦的平均产量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中水平施磷量(处理P3)较对照(处理P0)增产124.0 kg/667 m2,增幅为34.3%;施磷12.5 kg/667 m2(处理P5)小麦平均产量较中水平施磷量(处理P3)减产31.0 kg/667 m2,减幅仅为6.4%;此外,中水平施磷量(处理P3)比不施氮处理(处理P6)平均产量增产301.4 kg/667 m2,增幅为164.2%。由此可见,在氮、钾肥同一水平下,在一定范围内(0~7.5 kg/667 m2),小麦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7.5 kg/667 m2小麦增产幅度最大,而高水平施磷量表现出减产效果,但减产幅度很小。因此,弱筋小麦扬麦13在施纯氮14 kg/667 m2的条件下,最佳施磷量7.5 kg/667 m2。

2.2 磷、钾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2可知,磷肥增加小麦产量主要是通过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来实现的。从不同施磷量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来分析,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以处理P3(7.5 kg/667 m2)最协调,较不施磷处理(处理P0)增穗12.3万穗/667 m2,穗粒数、千粒重减0.1粒、3.6 g,较不施氮处理(处理P6)分别增18.2万穗/667 m2、15.3粒,千粒重减4.3 g,表明磷肥对增穗增粒作用明显。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处理P0~P3),均呈增加趋势。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施磷对提高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有促进作用,在7.5 kg/667 m2水平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之间最为协调,获得高产。

2.3 不同施磷量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根据表3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施磷量与土壤有效磷呈极显著的直线关系,施磷量与土壤有效磷线性方程为Y=1.002 9X-0.760 7,说明施用1 kg P2O5,可增加1.002 9 mg/kg土壤有效磷。由此可见,在兴化市主要土种小粉浆土上,施用1 kg P2O5,可增加土壤有效磷0.8~1.5 mg/kg,平均约为1 mg/kg,土壤的磷指数为1。

2.4 小麦磷指标体系建立

由表1可以计算出不同土壤有效磷的相对产量(表4),并进行回归分析,土壤速效磷与相对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0.347 9X2+11.318X+10.846,由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出相对产量50%、75%、90%、95%的对应土壤速效磷值分别为3.9、7.3、10.1、11.43 mg/kg,相对应的土壤有效磷养分指标体系见表5。

2.5 小麦磷临界值

2011年弱筋小麦磷肥效应试验产量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计算出不同土壤有效磷的增产率(表6),并进行回归分析。土壤速效磷与施磷后的增产率回归方程Y=-6.745 2X2+122.14X-536.66。当增产率5%时对应的土壤速效磷含量7.75 mg/kg。即小麦土壤磷的临界值为7.75 mg/kg。

2.6 小麦磷施用量指标

2.6.1 小麦磷肥最高施用量与最佳施肥量。根据土壤施磷量与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曲线关系方程:Y=-1.757 1X2+29.564X+358.39。当dy/dx=0时,解方程得最高施磷量为8.5 kg/667 m2,最高产量为482.7 kg/667 m2。当磷单价以5.83元/kg,小麦单价1.8元/kg,解方程得最佳施磷量为7.52 kg/667 m2,最佳产量为481.3 kg/667 m2。

2.6.2 小麦磷肥施用量指标。综上分析,联系生产实际,组织专家研讨,初步制定兴化市水稻土主要土种不同磷水平条件下施磷指标体系(表7)。

3 结论

结果表明,主体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3在兴化市水稻土主要土种小粉浆土上磷的临界值为7.75 mg/kg,磷的最高产量施肥量8.5 kg/667 m2,最佳施肥量7.52 kg/667 m2,并组织专家研讨,得出磷肥指标体系。

4 参考文献

[1] 俞守能,孙治军,王雁,等.冬小麦氮肥和磷肥总量控制试验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10):39-41.

[2] 王远玲,缪翠云,陶晓婷,等.氮磷钾配施对苏北沿海地区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496-7498.

[3] 贺丽燕,谢英荷.氮磷钾肥对冬小麦的影响[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16):4-5.

[4] 田芳,岳利霞,杜航.新乡市小麦磷钾养分丰缺指标与推荐施肥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06-7807.

[5] 陈茂春.小麦高效施用磷肥技术要点[J].中国农资,2013(39):22.

[6] 杨涛,何金宝,曾亚文,等.低磷胁迫下大麦不同基因型磷高效特性的差异[J].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3(11):1615-1619.

上一篇:盐城市玉米超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下一篇:优质特色配合稻米产品开发及产业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