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工斫琴 第5期

时间:2022-08-26 12:26:50

斫琴是指对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它需要有专业技术的琴师完成操作,并需体现其散、泛、按音质的匀称等诸多专业要求。同时历代以来有大批的文人士大夫琴家参与到斫琴领域中,目的在于对那精妙音声品质在琴体上的完美要求。因此,精良的斫琴往往是古琴艺术完满呈现的首要前提。

古琴的式样有很多,但几千年的传承积累了详细的数据并有相应的模版,这就给今人的制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琴谱中所见古琴式样达五十余种,主要有伏羲式、神农式、凤势式、连珠式、师旷式、子期式、仲尼式、霹雳式。

从出土的古琴实物和大量琴书著录中可以看出,斫琴技艺早在汉唐以前就达到了精湛的程度,当时已经对轻、松、脆、滑的岁古良材,生漆、灰胎,以至丝制弦等材料的功能有了敏锐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各种材料之间优化的组合、配置方面也创造出了卓越的成绩。唐代李勉的《琴记》,北宋石汝历 的《碧落子斫琴法》,《僧居月斫琴法》,南宋田紫芝的《太古遗音》及《琴苑要录》等大量琴书著录中都有着不同程度对斫琴制度的详细记载。

制作古琴时,选材很重要,自古以来,都是以分别属阳与属阴的两种木材斫制而成。桐木属阳,置于上,斫成琴面。梓木属阴,置于下,斫成琴底。桐木木质松软,制作琴面能使琴的音色更美;梓木坚硬,制作琴底能使琴坚牢不易变形。以桐之柔配梓之刚,以材之阴阳相合得音之刚柔相济。《太古遗音·琴材论》:“梧桐之材,心虚理疏,举则轻,击则松,折则脆,抚则滑,谓之四善。”

木材必须风干,否则木质会开裂起翘,且音色不好。自然风干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斫琴者常搜罗各种陈年古木(古墓败棺或是古宅梁柱)用来斫琴。同时,木材要纹理清晰、顺直,没有伤疤或虫蛀,木材的长度是一米二左右。

古琴的面板呈弧形凸起,底板扁平,面板和底板以鱼胶胶合,象征天与地,也有扩大音量的作用。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古琴面板上先要用漆灰做一层灰胎,最常用的漆灰是用鹿角霜和生漆调和而成的鹿角灰,鹿角霜为熬制鹿角胶剩下的骨渣。接下来是髹中国大漆(生漆),大多数情况下用黑色漆,少数用朱色、褐色和紫色。千年来古琴的髹漆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工艺。从其化学性质看,生漆是漆树分泌的一种天然的津液。生漆中种种天然的有机化合物成份所形成的网络状的立体大分子结构,可以使阴干后的生漆表面在韧性、弹性、坚硬等方面具备极大的强度。这就是为什么目前我们见到的唐宋元明琴,其漆色浑如鸟木,虽历千年百年漆层大都坚固完整。古琴的漆一般要刮二十多遍,刮完之后还要自然存放,如果严格遵守这一道程序,自然存放约一年的时间才能够达到它彻底的干燥。待漆干透后,用油石蘸水细磨古琴表面。

古琴的琴弦也是古琴的最重要材料,古人大多使用丝弦,现在更多地是尼龙包裹着的钢丝弦。传统的丝弦是由蚕丝所制,优点是音色古朴、静美,缺点是价格昂贵、不易维护、易断弦、易跑弦、摩擦力大易损伤手指与指甲。而尼龙包金属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老一辈琴家吴景略先生与相关人士研制成功,其特点是余韵长、音色干净、价格便宜、易于保养、结实耐用、寿命长、不易磨手。

古琴的一些配件的制作,比如焦尾,尤其是龙龈和岳山,都要选择硬质木材,这样有利于声音的迅速传递。如果木材很软,能量就会有过多衰减。焦尾、承露为达到风格协调一致,所以与岳山、龙龈选择同等材料(红木、紫檀或黄花梨等)。古琴的琴徽一共有十三个,文人一般喜欢蚌壳作为制作材料,因为它在月光下反光,容易找到徽位,而且黑白相衬,非常素雅,当然,也可以用象牙、陶瓷片、各种玉石玛瑙来做琴徽。

古琴三千多年来一直沿用着一样的制作工艺,古人在斫琴上的智慧几乎是无法超越的,它的工艺非常合理和完美。完整的流程两年的时间才能够把一张琴圆满地完成,这里面所耗费的时间和工艺过程是相当长的,从选材、造型、槽腹、合琴、灰胎、研磨到擦光、定徽、安足、上弦等每一道环节都要做到格外精益求精。而且古琴本身极易损坏,收藏不善,一旦受潮,不免木料变形,漆皮剥落,原音消失而被弃去。所以现存流传下来的古琴都格外珍贵。

上一篇:天地正音古琴 下一篇:吴钊:我一直把古琴视为生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