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美术探究能力

时间:2022-08-26 12:18:25

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美术探究能力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认知风格,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传授和探索活动,有选择、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使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我在多年美术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滴经验。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到学习中去并获得,在学习《从心底接触自然》一课中,我采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风景画面,配上欢快的音乐创设情境,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并提出问题,诱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情境,拉进和生活的距离。再如,教学《多变的颜色》一课时,先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色彩,说明原因,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踊跃发言。将课前画好的颜色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由各自最喜欢的颜色组合成的画面,问整个构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再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播放日常生活中缤纷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视觉印象。

情感的特质往往能在个体或整体行为和态度中显露出来,经常发生而被镶嵌在个性之中,产生某种行为。它是靠真情来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体悟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发展审美能力。

二、精心设疑,激起探究欲望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意识是学习兴趣的精髓。例如,在教学《物品上的花廊》一课时,播放《春天在哪里》,出示投影,让学生欣赏,创设情境。课程改革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品质,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学《物品上的花廊》时,刚才我们观察到生活中的花被装饰到物品上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花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劳动人民把花装饰到物品上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鼓励参与,挖掘学习潜能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例如,在教学《打开的喜悦》一课时,我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在哪些情况下,你会送卡片给你周围的人,比如亲人、老师或同学?这些卡片可以传递我们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小结:根据不同的时间和情境,我们可以分别送祝福卡、感谢卡、致歉卡、友谊卡等,它们能够传递我们的友谊、亲情和美好的祝愿。在《生活中的图表》一课中,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在欣赏的同时认识图表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留给让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表的特征和艺术魅力,渗透基本的美术素养和美术知识。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关注社会和生活,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

美术兴趣的培养,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以学生主体认知活动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不同认知风格的把握,有利于教师真正成为每个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培养学生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中心校〈初中部〉)

上一篇:以入学教育为契机,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下一篇:刍议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