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的几点有效途径

时间:2022-08-25 10:46:26

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的几点有效途径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课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生物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但常被学生们认为是 “副科”而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和不容易组织教学。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兴趣并上好生物实验课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与各同行探讨。

一、培养实验兴趣,激发创新动力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1)实验课之前教师应先布置学生预习,明确本节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2)有些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采集、准备,可增加学生的兴趣。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让学生找来小鱼,学生都比较乐意,实验时也会很有兴趣。(3)采用各种激励措施,让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改变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的现象。教师在实验中或实验后提出一些与实验过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一种动手实验的快乐。同时,应表扬“做”的、批评“看”的,形成一种“做”比“看”好的实验氛围。

2.让学生接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科学成果的获取除了依赖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外,还需要科学家们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释放氧气、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等实验都是科学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反复实践,经后人多次重复证明是正确的。让学生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选材、实验条件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在剖析的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发现和创新给予肯定和赞扬,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强化自信和对创新的渴望。

3.创设情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疑是创新的前提,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之前,教师可安排这样两个问题:

(1)叶的颜色为什么上面比下面深些?

(2)许多叶子在落地时为什么往往是腹面朝下?

同时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首先了解叶的结构。问题情境可持续地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实验教学能顺利地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正确指导学生,适时引导点拨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在实验进行中,教师会预见或发现某些学生产生的具体困难,并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性的帮助,不是替他们工作,而是使他们产生信心。这样,在某些方面水平低的学生就会迅速赶上去或不致落得太远。同样,对水平高的学生,也应当尽量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在巡视过程中,可以提出一系列与实验相关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如:实验手段和方法是否简便易行,效果是否明显;实验变量确定的原则和控制;对照实验设置的方法和目的;实验步骤是否科学,能否改变;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实验是否具有其他的途径等,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

同时在实验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所扮演的是和学生平等的学习者、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有时候教师也可能从学生那里获得更多的灵感和信息,反过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因此,实验探究过程也是师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三、培养多种实验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初中生物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生物学知识的首要步骤。科学研究中,问题的提出和假设是通过仔细观察产生的,结论也是从实验过程中的精细、系统的观察中获得的。即使是学习课本上大量的,早已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时,也同样要重视观察。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的几个演示实验时,每个步骤都要仔细观察,否则,难以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

2.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综合实验能力不仅局限于实验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实验能力。它包括:通过实验获取知识的能力;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通过实验寻求解答疑难问题的能力等等。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在动手过程中促使学生动脑。例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可以在实验开始前,让学生先尝试设计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方案,然后对照教科书上的实验指导,找出自己设计的实验的不足,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在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后,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光对绿色植物的生活还有什么影响。例如,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请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整个过程的实践者。在实践阶段,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分工明确。整个课题的完成,凝聚着每个学生的汗水,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实验过程中要善于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辩,对学生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传统的精神,教师应加以表扬。

3.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视课外实验,如把 “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探究蚂蚁的通讯”、“观察青蛙的变态发育”等设计为课外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采集、培养所需活体生物,认真观察,写好记录,做好报告,最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评估,老师做好指导。通过这些课外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热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尚情操,同时使他们对生物这门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途径,生物学教师应加强实验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堂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下一篇:对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一些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