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步推进、健康发展中提升银行竞争力

时间:2022-08-25 10:12:35

在稳步推进、健康发展中提升银行竞争力

摘要: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丰收之年,但从全球经济的大背景来看,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速度较慢,通货膨胀压力也一直笼罩在新兴市场经济之上。在国内外金融大环境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银行应该如何努力跟随金融形势变化克服各种阻碍,在稳步推进、健康发展中提升竞争力呢?本文将引用各银行成功的案例来加以论述。

关键词:稳步健康;银行发展;提高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我国银行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竞争力问题由来已久,自银行市场化改革以来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况:有的银行迅速发展,有的则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如何提升竞争力是整个行业所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而且知道现在我们也没有摆脱掉同质化竞争的束缚。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等重重压力下,我国银行都在积极推动战略转型,而且逐步向趋同发展。商行向股份制银行看齐,股份制又参照国有银行的模式,国有银行则努力往跨国银行发展。如何在稳步推进、健康发展中提升银行竞争力是一个新兴问题,我国经济正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互联网等众多高科技手段让金融渠道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模式,客户的需求面也更加广阔,竞争的方式手段革新迅速。所以我们在制定战略、整合资源和全面创新上的能力是组成银行竞争力的重要部分。这就要求银行发展出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分析金融业的性质,竞争力表面上是服务客户和拓宽市场的能力,但更深层的是整体战略把握、管理基层下属和创新能力等,是面向多元化而非同质化的,是内涵而非完全呈现在外的。

二、如何在稳步推进、健康发展中提升银行竞争力

(一)均衡信贷发放模式,不断提高盈利回升速度

几年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开始增强信贷窗口的指导规范,更加突出均衡放贷模式。由于存贷款增速不断下降的制约,银行产业的资产规模增长速度也有所降低。所以要清楚掌握实际情况,在规模增长和息差回升等因素下均衡信贷发放模式,不断提高盈利回升速度。

(二)逐步推进业务转型,增强中间业务发展范围

现今小企业和个人贷款的速度不断增高,在总体贷款比重中不断加大,银行要善于把握时机,在决策层面和管理层面成立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措施切实加强到实际经营行为里,增强对发展中间业务的引导、培训以及政策上的支持,不断推动中间业务成长,强化中间业务在全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

(三)坚持完善品牌战略,形成国际化发展趋势

品牌战略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战略,在金融产品日益同质化的情况下银行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根据定位中端、竞争高端、发展潜力的市场来打造特色客户品牌。积极开发理财产品,构建多种增值理财产品,打造个人理财产品系列来吸收偏好中低风险客户群。对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打造公司客户咨询品牌。银行应积极整合现有业务资源,提供各类基础性投资业务向国际市场进军,同时,还应重视市场调研、产品研发,继续推动业务创新,拓宽业务品种范围。还要积极培养专业人才,提升银行市场营销能力。总而言之要坚持完善品牌战略,逐步形成国际化发展趋势。

(四)提高银行抗风险力,逐步降低不良贷款情况

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而言,银行抗风险能力较低,而且收益与风险的比率是一致的,业务中所隐含的风险变成现实将会给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时,要坚持开拓业务与防范风险并重的理念,不断提高银行抗风险力。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许多业务的开展没有金融法规的严格限制,容易刺激业务的扩张,隐藏巨大风险。故在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将实施风险管理当成业务发展的有力支持,还要规范各项业务以实现长效发展。其次应实施风险流程再造,从控制环境、管理措施、监督评价等方面实施全程风险管理,组建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督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战略,并逐步降低不良贷款情况。

(五)合理构建组织架构,综合开展银行科学建设

银行之间要加强同业的数据交流和信息沟通,通过准确分析经营数据,建立健全经营考核、分配机制及人员培训体系,把业务的调研、开发、营销及核算各环节统统纳入经营考核范围,健全了利益分配机制,有效调动各级行办理业务的积极性,合理构建组织架构,综合开展银行科学建设。

(六)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更加投入履行社会责任

未来商业银行发展必须坚持的主要途径应该是产品和服务创新。银行要不断整合产品资源,紧跟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将产品服务定位于领先型、扩张型和品牌型,形成有收益、有市场、有潜力的高端产品和重点产品。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要开展服务创新整合,完善客户服务体系,以科学的流程以及高品质的产品作为有力后盾,通过超水平和高层次的服务质量以及不断履行社会责任来换得更多的业务回报。

放眼全局,我国银行享有加快战略转型和走可持续发展路线等多重机遇,在欧洲危机持续,国际各银行也在面临着新挑战。自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形势动荡较大,现有的银行资本监管国际规则存在着很多缺陷,导致监管资本未能有效弥补危机期间的损失。而且国内银行的信贷迅速扩张,信贷投向集中程度更加高,贷款期限也在逐步增长,隐藏着很多风险隐患。所以银监部门借鉴国际监管成功成果来改进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颁布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不但改善了银行发展模式、切实提高了抵抗风险能力并有利于银行体系持久稳健运行,并给银行的改革创新带来很多新机会。想不断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就要强化内部管理创新,多方位完善自身架构体系,将效规模益以及科学机制变成自身优势,成为经营机制灵活、效率高、发展空间大的银行。要从新角度出发,不断改革创新与完善自身,在稳步推进、健康发展中提升竞争力并为经济的转型和金融有效运作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冯尔娅.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02).

[2]唐建新,杨乐,黄琼.我国金融控股银行与非金融控股银行经营绩效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10(06).

[3]金碚,李钢.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应用[J].综合竞争力,2009(01).

[4]迟国泰,郑杏果,杨中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J].管理学报,2009(02)

[5]崔艺耀.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9(01).

上一篇: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