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棍球杆”大战

时间:2022-08-25 10:12:07

11月2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坎昆召开。在各国代表为如何落实《哥本哈根协议》争论不休的时候,在学术界,围绕着一根“曲棍球杆”的大论战也在无止无休地进行着。美国《每日科技》杂志不无担忧地说:“这些天来有关气候变化的学术争论越来越不像知识分子间的探讨,而像是肮脏的政治了。”

“曲棍球杆”,指的是科学界描述千年来北半球平均气温变化的曲线。这条曲线的形状左边非常平坦,但右边突然间飙升,很像是冰球杆或者曲棍球杆。我们可以看出,原来1000年来,北半球的气温一直是恒定的,直到1900年之后,才突然间大幅升温,而升温的原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人类制造的全球变暖(Anthropogenic Global Warming,AGW)。

“曲棍球杆曲线”的始作俑者是现年44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古气候学家迈克尔・曼恩。他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别发表两篇论文,重建了过去1000年的气候史,为此他本人也名声大噪。而此时正赶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撰写气候变化报告,曼恩的曲线图立刻令当时的IPCC主席霍顿如获至宝,曼恩这个刚出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就被直接委任为IPCC气候报告的主笔。霍顿在《气候报告》新闻会上,也不失时机地运用这幅浅显而美妙的图作为背景,使在场的人听得如醉如痴。于是,从那时起,人类引起的全球变暖就成了“不争的事实”。

然而批评者认为,曼恩可能做了手脚,公元1000年~1300年间的中世纪变暖期和公元1500年~1750年间的小冰川纪的气候波动,却被曲棍球杆的平坦部分刻意隐去了。此外,人类最早的温度计是1593年由伽利略发明的,而人类有精确的温度计则是19世纪末的事,而此前的气温变化只能通过间接方法获得。曼恩于是选择了北美西海岸的狐尾松,就是电影《暮光之城》中的那种大片松树林,通过松树的年轮来判断气温变化。但问题是,树木年轮的宽窄并不只是和温度成简单的比例关系,还和降水、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有关。

曼恩的攻击者还从“曲棍球曲线”的分析公式中找出了两处破绽,一个是曼恩只选用了有利于证明公元1900年以前气温无变化的数据;二是曼恩在“曲棍球杆曲线”计算中,给经过精心挑选的松树年轮数据加了很大的权重。

对于“曲棍球杆”曲线的质疑在“气候门”事件中达到了顶点。2009年11月17日,正值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前夕,英国气候变化研究中心(CRU)的网络遭黑客入侵,近千封电子邮件被一家俄罗斯网站公布。英国气候研究中心主任、英格兰东安格利亚大学的菲尔・琼斯和曼恩的电子邮件显示,琼斯对于曼恩的理论也心存疑虑,但为了证实“曲棍球杆”理论的正确性,他指示助手将气候变化数据进行了“技术性处理”,把有利于证明气候变暖的数据放大,而把相反的数据缩小。

“气候门”丑闻曝光无疑给“全球变暖”理论的根基动了刀子,本来就对“减排”不爽的政客们更是借机发难。

早在2003年7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参议员因霍夫就指责“全球变暖”是“骗局”。2006年,美国国会能源与商业委员会也委托美国国家科学院统计学教授魏格曼调查“曲棍球杆曲线骗局”。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主席詹姆斯・桑森布雷纳也称“这是科学的法西斯”,要求国会严审奥巴马政府的减排计划。

而支持全球变暖的主流科学家阵营也进行了猛烈反击。2004年,曼恩在《自然》杂志撰文指出,中世纪变暖期和小冰川纪只是地区性的,而非全球现象。2010年3月,IPCC主席帕乔里也在《卫报》发表文章,强烈谴责“位高权重者”把科学家描述为“气候罪犯”,以此进行“新形式的迫害”。2010年7月8日,由英国前公务员罗素领导的独立调查团也发表“气候门”调查报告,宣布气候科学家并没有在数据上做手脚。

不过,这场混乱的“曲棍球战争”并未因此停息。最新的战况是2010年11月21日,曼恩阵营指责2006年的《魏格曼报告》中的部分数据竟然是从网络上的维基百科中“拷贝”而来。

果真如此,倒是应了一篇博文的话:“科学界关于气候变化的论战仿佛使人看到了电影《阿呆与阿瓜》的场景,没有最傻,只有更傻。”

上一篇:边史秘闻:“麦克马洪线”变更计划 下一篇:黄华特使:对苏“葬礼外交”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