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结扎联合点状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62例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25 08:27:38

高位结扎联合点状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62例临床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对高位结扎联合点状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效果分进行析。方法:选取大隐筋脉曲张的患者126(134条患腿)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64例(69条),采用高危结扎分段剥脱手术进行治疗;乙组患者62例(65条),采用高危结扎联合点状抽剥手术方法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高危结扎手术;点状抽剥手术;临床疗效;合并症.

【中图分类号】R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70-02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比较多,但临床上较常使用的治疗方法是高位结扎后分段剥脱治疗,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为更好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近些年我院对治疗方法进行改良,采用高危结扎分段高位结扎点状抽剥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大隐筋脉曲张的患者126例(134条患腿),其中男性患者82例(87条),女性患者44例(47条),年龄29―57岁,随机分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两组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肾功能障碍。

1.2治疗方法

1.2.1高位结扎联合分段剥脱手术方法

甲组患者64例(69条),采用高危结扎分段剥脱手术进行治疗;首先让患者站立在面前暴露双下肢,将患者的静脉曲张病变部位用标记必进行标记,便于在手术治疗时患者平卧,不充分的显露病变静脉导致遗漏治疗。患者取平仰卧位,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在腹股沟下方,(1)卵圆窝部位作约3-5cm的手术切口,寻找到大隐静脉,充分暴露进行结扎,利于大隐静脉主干进行剥脱手术。(2)在做标记的部位,依据病变部位的情况分别做手术切口,分段进行病变静脉的剥脱手术,术后对手术切口仔细缝合,采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1.2.2高位结扎联合点状抽剥手术方法

乙组患者62例(65条),首先进行常规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手术治疗,方法同甲组。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后在患肢内踝部位做1cm左右的手术切口,贴紧大隐静脉游离出大隐静脉并进行结扎切断处理,注意对神经组织的保护,在近心端置入剥脱器缓慢插入直至腹股沟结扎部位,将内踝处结扎的血管同剥脱器进行固定同时对术前标记病变部位,作手术切口0.5创面左右,采用蚊氏血管钳夹固曲张血管并进行完整抽剥,避免作过大的手术切口,给患者造成损伤,避免手术切口过深造成曲张静脉的损伤不能完整的进行抽剥。患肢散在的分支小静脉曲张进行点状抽剥治疗。对手术治疗后的患肢进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1.2.3药物治疗

在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进行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天,存在静脉炎患者进行抗生素的治疗。

1.3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1.4临床效果评估标准

治愈:术后患肢无肿痛、手术切口无皮下血肿及淤血发生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良好:术后患肢存在轻度肿痛、手术切口存在轻度血肿和淤血发生,存在轻度的术后并发症。较差:术后患肢存在重度肿痛、手术切口存在重度血肿和淤血发生,存在轻度的术后并发症。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时间

乙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时间 (8.5±2.5) 天,显著低于甲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15.5±6.5天),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及静脉压力升高引起的静脉血液返流[1] 。手术治疗主要进行阻断病变大隐静脉血液返流。自上世纪初Homans提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以来,该术式一直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最经典的最主要的方法[2]。但常规性的手术治疗对患者患肢的创伤较严重、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存在较多的并发症。

近些年伴随外科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隐静脉瓣成形术,电凝术,旋切器旋切+刨吸术、射频消融术、激光治疗术等。但新的手术方法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手术费用高昂[3]。

我院近年来,采用大隐静脉高危结扎联合点状抽剥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手术操作简单、不需要进行特殊手术器械的使用,大大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对患肢创伤性较小,所以术后皮下血肿及淤血发生情况较低,手术切口较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适宜临床广泛应用于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救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上)[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940.

[2] 黄英,蒋米尔,张培华,等.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1):76―83.

[3] 宋学斌,方震川,李亚军,等.顺行剥脱联合点状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J].中华全科医学2008,8(8):804.

上一篇:拉西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临床... 下一篇: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