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改进

时间:2022-08-25 08:06:32

贷款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改进

摘要:我国于2013年7月完全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这将会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基于RAROC模型,探讨商业银行面对这一金融改革,应如何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改进。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

由于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自主,但由于多年来的管制,其贷款定价能力较差,容易盲目定价,增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贷款利率市场化将会使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窄,银行利润下降,不得不拓展新领域,增加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贷款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间以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加剧,商业银行产生逆向选择行为,增加道德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改进

1.模型选择

本文运用RAROC模型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实证研究。RAROC模型是将未来可预计的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对当期收益进行调整,衡量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模型明确了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重大影响,强调以经过风险调整的收益来判断经营管理效率,已成为当今银行业用于绩效评价、资本配置和贷款风险定价的核心技术手段。[1]其计算公式如下:

RAROC=(净收益-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净收益-风险敞口*不良资产率*违约损失率)/经济资本

当RAROC值越大,说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越低,收益率越高;反之亦然。

(1)净收益的测量。选取指标为净利润,根据年报中财务报表所列的收入、成本及利润进行计算。

(2)预期损失的测量。由于信用风险主要为信贷风险,本文研究数据均用信贷风险数据为指标。风险敞口指标为信贷风险敞口,不良资产率指标为不良贷款率,违约损失率为贷款违约处置不良资产后的损失比率。

(3)经济资本的测量。经济资本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内,商业银行用于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资本,本文选取指标为信用风险加权金额。

2.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已上市的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商业银行各年年报。由于部分银行数据搜集不全,则将其从样本中剔除。将数据进行处理,计算RAROC值,数据依次从2010-2013年,结果如下:

农业银行:0.215969,0.191375,0.135156,0.124066;

工商银行:0.275836,0.285988,0.251593,0.231782;

中国银行:0.143051,0.162317,0.145473,0.124659;

民生银行:0.128504,0.105838,0.095464,0.088001;

南京银行:0.036363,0.050407,0.039774,0.040522;

宁波银行:0.142506,0.15695,0.144817,0.1337;

光大银行:0.077787,0.073622,0.070422,0.063838;

上海银行:0.147901,0.139808,0.123703,0.103723

3.结果分析

(1)不良贷款增加,贷款质量下降。通过对以上八家商业银行2010年―2013年数据分析,发现除农业银行和上海银行外,其它银行在2013年前不良贷款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却在2013年上升。如中国银行2010-2013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7%、1.17%、1.13%、1.16%,工商银行2010-2013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08%、0.94%、0.85%、0.94%。这说明2013年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完全放开对商业银行贷款质量有所影响,使得不良贷款普遍增加,贷款质量下降。

(2)信贷风险加大。从以上RAROC数值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民生银行和上海银行的RAROC数值逐年上升,其余六家RAROC数值在逐年上升的基础上,在2013年有所下降或者上升减缓。这说明2013年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完全放开使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所增加,导致商业银行经营效率降低。

4.改进建议

本文基于RAROC模型,选取已上市的部分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在近年来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2013年7月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完全放开,在一定程度上使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贷款质量下降。因此,面对金融市场改革,商业银行应对现有信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以确保其稳定发展。

(1)内部评级指标体系的改进。由于我国银行业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的保护下,无论是吸收存款还是贷款的竞争力相对较小,但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与银行间以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竞争加大,贷款风险必然加大。因此,在设置内部评级指标体系时,应更重视起与贷款质量有关的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升相关指标的权重值,以确保贷款质量不会因为利率市场化和激烈的竞争而受到影响。

(2)加强内部评级等级的确定,严格审查借款人资质。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存贷利差的缩减,商业银行很容易为了保持一定的利润水平而增加贷款数额,从而降低对借款人的资质要求,导致贷款质量下降。商业银行应该更加严格审查借款人贷款资质和企业经营状况,控制借款人在评级等级中的确定指标,加强内部评级等级的准确性,保证贷款质量。

参考文献:

[1]祖天殊,王俊凤.基于RAROC模型的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14):103-107.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研人文2014045)资助。

作者简介:马 娇(1987-),女,河北廊坊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与管理。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外资流入东盟步伐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