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共赢―建立我国新型银企关系模式探析

时间:2022-08-25 07:03:52

共生共赢―建立我国新型银企关系模式探析

构建共生共赢的银企关系,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改善市场主体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共生共赢的银企关系需要政府、银行、企业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以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实现银行和企业长期合作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中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银行与企业,其关系协调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全社会利益。总理2011年12月到江苏考察时指出,银行利润要建立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绝不会有银行长期稳定的利润。银行、企业应当是利益共同体,在促进企业发展中为自己争取长远发展空间,这应该成为银行的指导思想。银行与企业必须结合新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结合银行与企业的改革进程,遵循银企关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构建多层次、多内涵的共生共赢银企战略合作关系。

一、银企关系概述

(一)银企关系定义

银企关系从广义上讲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一切关系的总和,它包括银行与企业的相互信任关系、融资关系、控制权关系等;从狭义上讲是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也就是信用契约关系,既包括存贷款关系,又包括银企双方等价交换的买卖关系、相互依存的共生共赢关系、股权合作关系、中间业务的服务关系等。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不断加深银企合作对于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乃至整个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西方银企关系模式

从国际上看,银企关系大致可以划分为二种模式:即英美模式和日德模式。

在英美国家,银企关系是市场契约性关系,以自由的市场经济为运行基础,银行和企业之间以企业融资为中心,双方按照市场准则、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以市场价格为标准达成交易,限制银行业对企业的干预和控制,确保银企之间保持高度的市场独立性,他们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具有平等的地位,注重产权的相互制约,靠严格的法律制度来解决争端。

在日本德国,银企关系以“社会”市场经济和银行间接融资为基础,银行在经济和企业经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资本市场作用较小,银行的业务范围较广,银行与客户企业相互持股,常常保持密切而持续的沟通与联系,银行通过融资合同、股权占有、人事结合等方式对企业决策产生影响。

英美银企关系有助于银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道德风险和清偿风险,企业融资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银行竞争激励。企业效益越好、越容易从资本市场以较低的成本进行融资。但由于银行对企业的监督较少,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企业间接融资成本较高。日德银企关系有利于银行充分了解并监督企业经营,降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稳定的足够资金支持。但该模式下,银行与企业高度融合,银行必须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且排斥了市场竞争、容易掩盖财务危机与各种矛盾,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出现金融危机。

二、现阶段我国银企关系现状及成因

我国在经济改革所特有的制度环境背景下,我国银行大量的信贷资金投放对象主要集中于国有大型企业、集体企业、政府基建项目。民营企业与银行长期处于松散割裂的状态,一方面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饥渴而难以得到银行贷款,资金链持续紧张,较多民营企业只能寻找其他途径,如私人募集资金、信托、典当等,资金成本高、风险大,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另一方面,银行有剩余资金不愿对民营企业放贷,资金利用率及效益较低。导致以上银企关系的原因主要在于:

一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银行资金计划配置及供给特征扔惯性存在,国有银行绝大多数资金支持国有企业,即使是对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的股份制银行,一方面其市场份额占比较小,难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其中超过半数的信贷资金也给了国有或集体企业。

二是银行缺乏创新、风险管理水平较低。银行与企业之间只是单一的借贷和结算关系。银行在对企业的风险识别、量化主要依赖于企业现时经营状况和抵押品的足值性审查,由于银行过于注重抵押物,使得大多数缺乏抵押物的优质民营企业难以得到银行贷款支持。

三是银行与民营企业信息的不对称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也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不透明、财务制度不规范,银行难以对其真实经营情况做出理性判断,且其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贷款时难以提供足值的抵押品等特点加大银行授信成本及风险,相应的银行要求的贷款利率较高,尤其在信贷额度紧张时期,为规避风险,银行可能选择“惜贷”方式以高利率放贷或者不放贷,使得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三、共生共赢,建立我国新型银企关系模式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银行及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不同银企模式之间相互借鉴和不断融合,相互的界限已并不明显。结合以上两种银企关系的模式,根据我国经济结构的实际情况,需要构建我国共生共赢的新型银企关系模式。

(一)新型银企关系模式特点

1.银行着力为实体经济做好服务,银行要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对于银行来说,企业就是银行的客户。银行要树立客户至上的原则,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除提供资金借贷外,商业银行要加强产品研发,着力为企业提供存款储蓄、资金结算、信贷服务、理财服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实现银行和企业的双赢。

2.在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条件下,银企之间坚持资金借贷的有偿性和效益性.逐步建立起以信誉为基础、以利益为纽带、以利率为杠杆的资金供求关系。从银行角度讲,发放贷款必须立足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对达到“ 三性”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资金需求,银行要积极给予支持;达不到“三性”要求的,坚决不予贷款。从企业角度讲,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等、靠、要思想,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水平,以良好的经营业绩来争取银行贷款。

(二)构建共生共赢银企关系的主要措施

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银企关系需要银行、企业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各方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1.银行方面

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银行经营行为。主要是建立责权利对等、风险与收益对称、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董事和经理的责权利;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识别防范体系及有效的内控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防范信贷风险和经理等私人利益对银行股东利益的侵害。

二是进一步完善科学的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传统的看报表、重规模、过度依赖抵押的信贷管理模式,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具有成长性的企业,以市场定信贷项目和投资力度,实现信贷资金管理重点由“量”向“质”的转变。

三是银行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扩大业务经营范围。根据市场发展要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化解不良资产,对于亏损企业,防止少数借款企业借改革之际逃废债务。银行有必要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

2.企业方面

一是加强企业股份制改造,实现国有及民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独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是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健全财务制度,提高自身信用观念,管理好资金用途,提高自身经营效益,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三是企业间进行产业整合,组成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与银行建立关系,畅通银企双方信息交流渠道,同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贷款融资成本。

3.信用环境建设方面

不论日德银企关系,还是英美银企关系,信用是银企共生的根本点。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根基。良好的信用环境对于银企关系的建立提供保障。

一是要加强信用教育。增强全民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让更多的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信用就是生产力、是资源,重视信用可以赢得更多的合作、信赖和支持,创造更多的商机。

二是要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建立一个公平科学统一的信用评定体系。包括信用账户制度、信用信息登记制度、资信评估制度、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使资金融通更加顺畅,是银企共生的基础。由政府或人民银行按照市场规律积极培育信用中介机构,牵头成立信用评定单位,相应部门配合密切合作统筹规划由点到面,建立资料库,全国统一编码,发展适合我国的信用体系。

三是加强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规范银行企业担保机构之间的担保倍数、担保比例,统一不同担保机构同样银行之间的担保倍数担保比例理赔程序,统一担保体系。完善担保体系,使担保机构真正成为企业的桥梁,缓解银行企业信息不对称,降低信贷风险。

四是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加大失信惩罚,强化执法机关功能,保证法律法规实施,依法保证债权人的利益和社会信用。同时树立全民监督机制,加大企业失信成本。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

上一篇:超声波流量计和电磁流量计特点及区别比较分析 下一篇:中学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师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