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8-25 07:02:38

探讨小学数学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基础教育环节,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所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成为了目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有效措施

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结合具体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动手实践,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课堂才能充满创新的活力,实现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兴趣源自于快乐的学习氛围,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们创建快乐有趣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用有趣生动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进入到本堂课的学习过程当中,使学生在课堂的伊始就感受到快乐所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的语言是成功完成教学的关键,语言贯穿于整堂课教学的始终,因此教师的说话风格、语调、语速、情调等也关系到教学课堂成败,尤其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尽量采用生动、有趣、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讲课,用语言来营造出一堂生动、盎然有趣的数学课。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切记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要使学生对每一堂数学课都充满期待,充满想象。

二、创设情境,启迪学生设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新知识的教授,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的办法,引导学生去分析、去归纳、去比较,引导他们进行设想。如在教授“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提前让学生自己准备好圆形卡片,课堂上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卡片,然后在不采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找到圆的中心点。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经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发现多次把圆对折之后的多条折痕的交叉点就是圆的中心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设想,“同学们给这个点起个什么名字呢?”有的说叫“圆的中心点”,有的说叫“中心点”,还有的说叫“圆心”,经过大家的一致讨论,学生们认为叫“圆心”比较好,从而也就引出了“圆心”这一概念。这就是典型的情境教学法,启迪学生进行设想,不论学生们的设想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一种对事物的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都应该去鼓励。

三、在动手操作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思维往往开始于活动中。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要创建一个让学生能实际操作的良好环境,通过剪、拼、画等方式亲身体验。这样不但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通过教师的有利引导,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用活泼有趣的学习替代无聊抽象的概念教育,有利于孩子们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了解平行四边形易变形这一特点, 我为学生门准备好了硬纸片及大头针,让学生们自己制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听 了 我 的 要 求,学生们立即行动起来。让这节无趣的概念课变成一节手工课,无论学生做得是否标准我都给予肯定,并循循善诱地进行点拨:动手拉一拉你制作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这一特点,并追问怎样才能让它固定住呢?学生兴趣昂然的进行实践,想出不同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创新思维和意识得到了激发,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优势,从操作中汲取经验,开发创新潜能。

四、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创新意识

在新授结束后,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处着手,对习题进行创新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出示下题:一根铁丝可以围成边长为 6 分米的正方形,如果要改围成长 8 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 学生一般都做出下列两种解法:(1)( 6×4-8×2)÷2=4(分米),(2) 6×4÷2-8=4(分米)。这是教师对上面两种方法给予肯定,并及时引导探索鼓励求疑,受第二种解法的启示,有的同学想出一种新的解法:6-(8-6)=4(分米),并说明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是由原正方形的两条边变化而来的,正方形的边长比长方形的长短(8-6)=2(分米),就从另一条边里拉出 2 分米,剩下的长度 6-2=4(分米),就是长方形的宽。 这样设计,可以收到“精练一题,带动一片”的教学效果,从而能把知识教学、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融于一体。 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动手动脑,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多思维、多创造、多发现让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并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让学生无论在哪里都能体现出自己的内在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肖春友 .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0(05 ).

[2]陈凤英 .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 .2011(27).

[3]龙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2009(01).

[4]童桂凤 .试论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价值追求[J].考试周刊.2011(31).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下一篇: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