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之道 无一不备

时间:2022-08-25 06:51:32

提起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郭淑珍教授,人们都会想到她既是一位著名

的歌唱家,又是一位蜚声中外的声乐教育家。作为歌唱家,在苏联留学期间时曾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过金质奖章,她的名字被镌刻在苏联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的墙上(光荣榜)。她曾经在国内外舞台上演唱过大量古今中外的声乐作品,其中有许多作品至今仍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作为声乐教育家,她教过的学生难以计数,其中成名者和在国内外重大声乐比赛中获奖者也为数可观,活跃在国际声乐舞台上的人也大有人在,可谓是桃李满天下。这些情况都是人们所熟知的,本文不想赘述。我所要谈的是郭淑珍教授在声乐教学上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一些理念和经验。

在郭淑珍教授的学生中需要“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者兼而有之。一个时期以来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何以使郭淑珍教授取得如此成就?尤其是在声乐教学上,为什么她会有那么高的成功率?对此问题或许有些不了解情况的人,会认为郭淑珍老师之所以能教出那么多人,是因为她门下的学生都是一些好学生。就是说,认为她的学生本来都是一些嗓音条件和音乐基础好的人,觉得有的人在跟她学之前就已经具有比较高的程度了等等。

我们历数一下郭老师教过的学生,的确有些是条件和基础好的人,包括在目前教的学生中也有本来就唱得不错的人。但是我通过最近几年参加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的一些学术活动,了解到郭老师的学生并不都是具备一流本钱的人,有的在入学前也不都是程度很高。然而,在毕业时他们却都能取得很好或比较好的成绩。记得我在刚到中国歌剧舞剧院任职以后不久,大约是2001年元旦前后,郭老师向我推荐了一位男高音考我们剧院。后来在考试中我特别注意了一下,觉得他唱得比较一般,高音还没有完全解决,最后因为分数不太高而未被录用。时隔不久这位男高音考上了郭老师的研究生。2005年夏天,当我在意大利歌剧艺术大师、声乐专家“贝尔冈齐大师班”上,再次听到这位男高音演唱时使我为之一惊!没想到他的演唱与几年前相比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作为一个比较一般的男高音,经过在郭老师的班上学习两年之后有了如此大的变化,这不能不说明郭老师教学有方。除以上情况外,据我了解在郭老师的学生中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有的人是在声乐学习遇到很大困难时,甚至是在学不下去想要改行的情况下,来到了郭老师班上,经过跟郭老师学习之后走上了成功之路。这其中以邓韵和陆薇的情况最为典型。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的学生,在学了几年之后仍然没有很大长进,有的教师把一些条件好的学生教出了毛病,甚至使学生误入歧途,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就是说,条件好的学生如果没有好的教师的正确指导,也难于走上成才之路。而郭淑珍老师则既能把条件好的学生教得更好,使他们的技术更全面,在分析、处理和表现作品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同时又能使那些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学生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让那些对歌唱失去信心的人走出困境。就是说郭老师在教学上所做的,不仅仅是在做“锦上添花”的工作,也同样要做一些很基础的,乃至是“雪中送炭”的工作。

那么,郭老师到底是靠什么使她的学生都学有所成呢?从毕业离开中央音乐学院四十年来,我跟郭老师在各个时期都有所接触,也算是对她有所了解的人。我想从长期以来所看到和听到的一些事情和现象,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和视角,谈谈郭老师的声乐教学。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郭淑珍教授无法停止脚步。今年郭老师已年满八十岁,一般人到这个年龄早已“告老还乡”尽享天年之乐了。然而,郭老师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特聘教授,依然是一如既往,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坚守在声乐教学的岗位上。了解她的人可能都知道,目前她仍然是中央音乐学院最忙碌的人之一。据我所知,除了要完成繁重的声乐教学任务外,她还担任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执行主席和国际声乐比赛的评委会主席等职。每届音乐节和声乐比赛的组织、策划,国际评委的邀请和资金的落实等,许多事情都得她出面去解决。去年在纪念中央音乐学院成立55周年时,她还兼任院庆活动的艺术总监工作,在她的领导下,中央音乐学院的院庆搞得有声有色,组织了长达几个月的演出活动。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看到她出现在北京各种重要的音乐活动中,尤其是在一些音乐会的观众席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她的身影。前几天我们还在一起听过一场音乐会。音乐会结束后听她身边的学生说,为了赶到中山公园音乐堂听这场音乐会,她没来得及吃晚饭。当然,对她来说废寝忘食是平平常常的事。

在声乐教学上作为声歌系的声乐教研室主任,她仍和年轻人一样,课时多,工作量很大,可谓是老当益壮。几年前她曾跟我说,从周一到周五每天要上七节课。我听后觉得很吃惊!我想,这个工作量对于年轻人来说,也不是一项轻松的事,何况当时她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近几年我经常到学校去,看到她依然是忙忙碌碌,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很满。据我了解,现在跟她学的学生有七个研究生、七个本科生、一个留学生。每个学生每周要上两节课,可想而知她的工作量有多大!这还不算,她还带了一个助教,要经常听他的课,关心指导他的教学等等。总之,她给我和许多人留下的印象是:郭老师是一位特别敬业、精力旺盛和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缺少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全身心地、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他(她)所从事的工作中去吗?我相信,郭淑珍老师之所以能身体力行地做到这一点,是出自于她对这一事业的热爱!是出自于她对声乐事业,乃至对国家音乐事业发展的一种强烈的责任心!

教书育人并以育人为首,是郭淑珍教授声乐教学的重要理念。1996年我曾经跟郭老师进行过一次长谈,后来我将其整理成一篇访谈录,题目是《与郭淑珍谈歌唱》(以下简称“谈歌唱”),1999年《人民音乐》杂志分四期连载了此文。在此文中,当我问到她作为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这个话题时,她的回答是:“我觉得学唱歌和搞其它行业是一样的道理,不管你搞什么,你要想学成,有成就,有所贡献,从大的方面讲,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品要好。我所说的人品好是指作为一个人要真诚,要很朴实,不哗众取宠,要与人为善,对人要宽容;对你所从事的事业要很热爱,要认认真真、很严肃地对待你所从事的事业。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说:“我说的这些更多的是我切身的体会,我自己是这样走过来的,因此我要求学生也必须这样做!”的确,这段话既是她自己为人的写照,又是她衡量学生是否能成才的一把尺子。

在声乐教学上,我们的很多教师都很重视技术上的训练和提高,单纯技术观点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上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说教师只管教专业技能,其它方面较少问津。而郭老师则不然,她在教学上既重视学生技术上的全面提高,又特别重视培养每个学生要有好的人品,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艺德。不仅如此,在传授技艺与培养品德这二者的关系上,郭老师更强调品德的培养。她说:“我永远把它(指品德)放在第一位。”并且说:“我在这方面花了很大的力量。”她不无感慨地说:“我接触的许多人和事在这方面给我很多教育,而且有很多体会。有的学生你费了很大的劲儿,怎么也不行,就是上不去。为什么?就是因为人品不行!这方面我有实际例子。”我相信郭老师在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看到、听到以及经历过的各种情况太多了!她的这一深切体会,尤其是把育人放在首位,这是她声乐教学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理念。我认为中国声乐发展到今天,在教学上不能总是单打一地传授技艺,而应该进行更深层的研究和探索。郭淑珍老师在这篇访谈录中谈到的要教书育人,并把育人放在首位,用她的话来说:“这决定他(她)是否能成为一位出类拔萃的艺术家。”可见道德修养、人品的好坏,对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郭淑珍教授为人的特点。在为人方面郭老师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好的人品和艺德,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而对待他人则很宽容。她在前面所讲到的那些对学生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她自己作人的准则。我作为评审委员,曾先后参加过郭老师几个研究生的音乐会的评审和论文答辩工作,她每次都作为导师负责向评审委员会介绍学生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我发现郭老师对于参加评审工作的年轻教师都很尊重,没有居高临下和盛气凌人之感;在介绍每个学生时也很实事求是,不过多地夸奖自己的学生,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也从不隐讳。前不久在她的一位研究生论文答辩结束后,她要求评审委员会在写评语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意思是不要评价过高。当然,她这样做本身并不算什么,可能许多人都能做到。但如果把它与下面讲的事情联系起来,或许我们会从中发现些什么。

大约是在此前的两个月,在另外一位老师的研究生音乐会之后,我们正准备评议时,郭老师来到了会议室,还没等落坐便对评审委员们说:“太不容易了!你们知道吗?这个人(指那位研究生)过去在技术上一直很困难,换了几位老师都没有很大突破,今天能唱到这个水平很不简单!X X X(指这个研究生的导师)真是花工夫了!”看得出来,她是由衷地为这个研究生以及她的导师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我们从前后两件事的对比中,不难看到郭老师为人的品格。在临离开会议室时,她抱怨声歌系没有把这场音乐会的时间提前告诉她,害得她下班刚到家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听到消息后便又马上打车赶回学校来听这场音乐会。我觉得她并无意表白自己,但我却被这位八十岁老人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还有一件事,2005年夏天,我参加了由中国音协与中央音乐学院共同主办的意大利歌剧艺术大师“贝尔冈齐大师班”的组织工作。当时由于经费预算比较紧张,组委会担心资金会出现缺口,因此决定凡是听课者必须买票入场,任何人不得送票或带人进剧场。作为“贝尔冈齐大师班”艺术总监的郭淑珍老师,在这件事上也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她不仅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规定,而且凡是找她要票的人,她都一律要求他们自己买票来听课。在此期间她有两位朋友专程从香港赶来听课,郭老师是自己花钱买了票送给他们。不仅如此,当她听说中央音乐学院有的个别老师,通过学生买了半价的门票时,郭老师都一一地把他们找到,批评并说服他们换成了全价票。这件事并不大,但真的让人从心里佩服她!

我跟郭老师平时虽然有一些接触,但比起那些与她朝夕相处的学生肯定要少得很多。我想,他们会从郭老师的身上看到更多令人敬佩的事情,这些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言传身教是十分重要的,郭老师在这方面不仅为学生,同时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既是严师又似慈母是郭淑珍教授对待学生的特点。

四十多年前在学校读书时我跟郭老师接触并不多,她留给我的印象是特别严肃,不擅言笑,总是板着面孔,所以对她是敬而远之。离开学校以后常听到一些人说郭淑珍老师特别厉害,而且从她的一些学生那里也常常听到同样的话。她的一个学生曾经跟我说,郭老师班上的学生几乎都被她w哭过。如此说来,郭老师真是够可怕的!但是有一个现象令我不解,就是她的学生每当谈起郭老师,又都对她有一种感激之情,都很爱她;当事业上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还愿意找郭老师,希望得到她的帮助。这是为什么呢?

几十年来通过跟郭老师接触,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我越来越发现她是一位很直率的人,每当她看到或听到一些不对的事情时,便会立即加以批评或制止,而且常常是不给对方留情面。记得1998年文化部在哈尔滨举办全国声乐比赛时,在决赛时有一位部队的选手所报的曲目,是一个声乐套曲中的四首歌,总的演唱时间虽然没有超过规定,但作品数量与文件的规定不符。选手坚持认为这四首歌选自同一部套曲,应该看作是一个作品。为此,评委们议论纷纷,大家都希望通过做选手的工作让其更换曲目。这时郭老师非常严肃地指出:选手没有责任,是文化部在审查曲目时没有把好关,在批评文化部有关部门负责此事的人的同时,建议让选手按原报的曲目参赛。就这样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我举以上的例子,就是想说明郭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管你是谁,觉得做得不对就要说,就要管。如此说来,她对自己的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便不难理解了。无论是在人品方面还在专业学习方面,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一点儿都不会放过他们。”在“谈歌唱”一文中,她很详细地讲述了一个学生上课时发生的事。她的这个学生为了参加电视大奖赛,让她的男朋友(是作曲系的学生)写了一首歌,并且请她男朋友上课时来给她弹伴奏。在课堂上,当郭老师逐一地指出她的问题并为她做示范时,这个学生总是躲躲闪闪,怕在男朋友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丢面子,所以恨不得很快躲过去。为此,第二天郭老师找她谈话,指出她之所以在学习上不能进步很快,是因为她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总怕别人知道她的不足,要求她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一般的老师对学生这些细小的事情,可能会采取宽容的态度,然而郭老师则不然,她总是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严之又严。她说:“我敢说我对学生的了解比他们爹妈了解的还要多!还要深刻!”

严格要求实际上是爱护学生的一种表现,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或放任不管,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郭老师把对学生的爱体现在严格要求上。常言道:“亲者严疏者宽”,依我看郭老师对学生“厉害”的道理就在于此。她在教学上成功率高,也正验证了“严师出高徒”这一至理名言。

当然,郭老师还有对学生无微不至关心的一面。比如我听郭老师现在教的一个学生说,为了使她在发声方法上不走偏,开始阶段不让她自己练声,而是由郭老师随时给她上课练声,甚至是放寒暑假都不让她回家,以保证不间断地上课。还有,我跟郭老师的某些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有所接触,从他们那里了解到,每到一定阶段或在技术上遇到困难时,他们会找郭老师约课。郭老师经常是在很忙的情况下,安排时间满足他们的愿望,而且有时一次课要上很长时间。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常常使他们为之感动!东方歌舞团有一个演员是郭老师的学生,我在任东方歌舞团团长期间,偶尔见到郭老师时她常常向我打听这个学生的情况,并且说这个人擅长表演,能放得开,比较适合东方歌舞团的风格等,建议我多给她安排一些演出。可见她对学生是多么关心备至。

不仅如此,她对那些思想上有问题的学生也同样倍加关心和爱护。据说声歌系曾有几个学生表现特别差,做了很多工作都无济于事,在别人看来已不可救药。在此情况下,郭老师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走上了正轨。在“谈歌唱”中她对我说:“从作为教师的责任来讲,不能说发现学生有问题就抛弃他(她),而是要教育他(她),使他(她)改变,要教书育人嘛!” 一般的老师往往对好学生比较关心,而对那些后进生常常缺少耐心,甚至会从心里讨厌他们。然而郭淑珍老师则是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责任,以极大的耐心去关心、帮助、教育他们,使他们不掉队。应该说这是爱的另一种体现,缺少对学生的爱是无法做到的。

丰富的艺术积累是郭淑珍教授声乐教学成功的保证。古人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教师若想真正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郭老师之所以在教学上能取得成功,与她六十年的艺术积累和广博的知识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她在声乐专业的学习上是一个成功者,为她后来的舞台生涯和声乐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解放前她在艺专跟一位名叫汉基的美国人学习声乐,这位老师是个德国学派的女中音歌唱家,据郭老师讲这个人教得很好,教学上很严谨,特别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加上郭老师的嗓子好,唱High c很容易,所以很早就接触到一些外国作品,唱了大量的东西。解放后不久大学毕业时,由学校保送并经过文化课考试被派到苏联留学。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跟原莫斯科大剧院的人民演员,也是当时教得最好的一位叫卡杜尔斯卡娅的老师学习了五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苏联的声乐水平以及莫斯科音乐学院非常正规的学习,在那里学习了五年会学到多少东西!毕业回国后在从事教学的同时,除了在中央歌剧院参加一些歌剧的演出外,她还在全国各地举办独唱音乐会,记得在后期原中央乐团恢复《星期音乐会》时,郭老师有很长一段时间在音乐会中担任独唱。我作为当时的报幕员,有机会领略到她在舞台上的风采,她演唱的许多歌曲至今仍历历在目。除此之外,她还经常代表国家到世界各地进行访问演出,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中外作品。

我认为作为声乐教师从专业方面讲,一是在技术上要全面,熟悉并能演唱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各种类型的作品,不能设想一个教师自己唱不了歌,或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会教出很好的学生;二是要有舞台实践,舞台实践既是技艺提高的过程又是经验积累的过程,有这个经历和没有这个经历,对于声乐教师而言是有天壤之别的;三是要有大量的作品积累,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舞台上唱过的作品数量多与少,对于声乐教师而言也是大不一样的。我想,对于声乐教师而言这些都是应该具备的。而郭老师在以上几个方面又恰恰都占有优势。

除以上要求外,作为声乐教师还应该具备全面的艺术修养。众所周知,学习声乐的人当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能否有所成就,能否成为艺术家,关键在于艺术修养。这其中包括对作品的分析理解、艺术处理和舞台表现等几个方面。这一点不仅对于从事舞台表演的人很重要,对于从事声乐教学的人也同样重要!郭老师在演唱和教学上之所以成功,与她深厚的艺术修养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以演唱中国作品为例,在《谈歌唱》一文中,她强调要想唱好中国作品,必须在思想上要热爱自己民族的东西;在演唱上要讲究民族感情、民族韵味、民族意境和民族语言的吐字等等。为此,她给我讲了关于她演唱《我站在铁索桥上》时的一些艺术处理和设计。比如她是如何在运用西洋唱法的基础上,吸收了民族的东西;在表现上把作品分了哪几个层次;如何做到吐字和感情上是民族的;特别是如何使吐字有感情和有分量等等。据说最初演唱这首歌的人是一位部队的演员,在部队领导审查时把她唱的这首歌给“枪毙”了。然而,1961年在大会堂庆祝党的生日的演出中,郭老师演唱的这首歌却大获成功。自此之后这首歌如同插上了翅膀很快传开,成了一些歌唱家音乐会演唱的重要曲目。同一个作品不同的人演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我想,这与演唱者在作品艺术处理上所下的功夫不同有关系,更与不同的人在艺术修养方面存在的差异分不开。郭淑珍老师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使这首歌“死而复生”,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

当然,作为声乐教师在技术技巧的训练上,丰富的经验、正确的理念、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的手段以及准确的示范能力等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谈歌唱》中,郭老师介绍了她在教学中的一些技术要求和手段,所谈内容涉及到技术技巧训练的方方面面,诸如呼吸的支持、打开喉咙和声音位置等。郭老师在技术上特别强调呼吸的支持,这一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个问题上她用了很大的篇幅,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记得为了说明歌唱时,尤其是唱到高音时腹部支持的力量之大,她让我用拳头顶住她的腹部进行示范;并且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赞成‘呼吸就是一切’的说法,因为没有很好的呼吸什么都谈不上。”由此可见呼吸的支持对于歌唱而言是何等重要!这是郭老师六十年演唱和教学的经验之谈。在学习声乐的人和教声乐的人中,一般都很重视呼吸问题,都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但如此强调呼吸问题的人并不很多。我相信这也是郭老师在声音训练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

凡是学习声乐的人都会觉得学唱歌很难,实际上作为合格的声乐教师,尤其是作为出色的声乐教师更难。为人师表不仅要有真才实学和专业技能,而且还应该具备很好的品格以及其它方面的条件和能力。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兴旺的时期,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我认为在声乐教学上不能再单纯地研究技术,应该把视野放宽,并在更深层次上进行总结、探索和研究。我相信郭淑珍教授的成功经验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迪。

今年是郭老师八十华诞,也是她从乐从教六十周年。写此文时又欣闻她获得了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虽然这篇短短的文字无法全面地介绍她演唱和教学方面的经验,但我愿以此文向郭淑珍教授表达深深的敬意!

田玉斌 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原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

上一篇:俄罗斯钢琴学派奠基人之一 下一篇:除了技术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