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与旋律的交叠

时间:2022-08-25 06:11:26

海浪与旋律的交叠

摘要:艺术歌曲《海之梦》是徐景新创作于八十年代的优秀作品,他的优美旋律以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在音乐历史舞台上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将从旋律外形、和声、节奏形态和伴奏织体等音乐本体元素中探析其创作特征,以期能更好地结合演唱技巧,演绎出歌曲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徐景新;旋律外形;节奏形态;和声进行;伴奏织体;演唱情感

一、徐景新及他的创作

我国著名作曲家徐景新1943年出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作曲、上海电影团团长,艺术总监。现任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声乐界广为传唱他的作品时,可对他和他的歌曲整体研究简直凤毛麟角。这一切,似乎从未影响到他那如泉涌的音乐灵感,以及他笔下如一江春水般奔涌的优美旋律。四十多年埋头创作,使他为《小街》《日出》《苦恼人的笑》《春苗》《烛光里的微笑》《夜半歌声》等80多部电影,《秦淮世家》《世纪人生》《还珠格格》《孺林外史》等50多部电视剧谱写了音乐。他获得了“中国电影百年”特别贡献奖,是中国电影音乐人中最值得记忆的优秀作曲家之一。

二、《海之梦》的旋律分析

旋律分析是在分析音乐横向音高及其结构的基础上,揭示出他的独特性、层次性和有机性,并进一步说明他和其他音乐成分之间相关性的一种分析方法。本曲主题前的四小节(15―18小节),是整首歌曲最积极、最重要的材料。在钢琴分解和弦与波浪型柱式和弦的衬托下,人声轻柔优美地进入,其中有五度上跳和“锯齿形”旋律。见谱例1:

从第31小节至结束,歌曲转入了c小调的关系大调C大调,调性的改变直接影响到歌曲音乐色彩的改变,但“锯齿形”旋律仍然存在。见谱例2:

三、节奏形态分析

从历史上看,节奏是音乐本体中最早出现的要素;从现实上看,节奏又是音乐要素中最具有活力的元素。因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动态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点和生命,取决于它“在时间中的运动”。

1.节奏音长单位分析

《海之梦》全曲共45小节,有8种节奏音长单位。光从这个比例上看,这首歌曲的音长单位是不多的。分析大致如下:三十二分音符,最小值,首次出现第四小节;十六分音符,仅出现过两次,首次出现第三小节;八分附点音符,较少使用(三次),首次出现第三十三小节;八分附点十六分,出现过三次,首次出现第三十三小节;八分音符,常用值之一,首次出现第一小节;四分附点音符,常用值之二,首次出现第二小节;四分音符,常用值之三,首次出现第二小节;二分附点音符,较少使用,首次出现第四小节。

2.节奏音型模式分析

作品的音型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分析要点。本曲中的音型模式相对很简单,但正是这种简单恰好反映了大海辽阔无垠的景象。节奏音型模式可分为等分型模式(X)和顺分型模式(Y),本曲中的音型模式分别有:X1;X2:;X3:;X4:;Y1:;Y2:。

三、和声与伴奏

1.富有色彩的和声

一部作品中的和声就如同绘画中的色彩,经过不同颜料之间的调配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和声进行上,作曲家选用了同主音大小调转换的方法(c小调―C大调)。小调和声在很多时候都会用来表达感伤、忧郁的歌曲,但此曲中,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小调优柔的一面,大海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的画面跃然纸上。歌曲开始后的15―31小节是用c小调部分,和声选择大致如下:一级、四级升三音、四级、一级转位、五级、六级、属七;从第32小节开始至歌曲结束的第45小节是C大调部分,和声选择大致如下:一级、属七、一级降三音、四级降三音的四六和弦、四级四六。从上述简单的和声进行可以大致看出,本曲的和声选用并不是很复杂,大致属于主调和声功能,一级、四级、五级、六级,再加上偶尔的降音,形成临时的离调,增加了和声色彩性,特别是歌曲结束时的第41―45小节,旋律音基本只是一个音:“DO”,但是作曲家编配的和声由于不停出现一级和四级的降三音(运用了补充终止手法),因此形成了大小调的频繁交替,非常富有色彩性,同时也恰好体现了海面的流动感。

2.生动的伴奏织体

《海之梦》的伴奏织体从前奏至尾声的形象生动化写作,为歌曲增添了不少动感与活力。乐曲开头的14个小节是前奏部分,作曲家运用了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和带有琶音记号的柱式和弦交替进行,很好表现了海面从小至大、由近及远的波浪滚动感,同时也为演唱者的旋律进入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第15小节是歌曲演唱部分的开始,伴奏音型为:右手带琶音的柱式和弦,左手是分解和弦,这一音型持续了三个小节,第18、19小节时,旋律部分只有一个单音,但是伴奏织体变化为左右手同时的上下行分解和弦。这一处理很好地烘托了旋律单音,形成了一种“紧打慢唱”的互补感(这一处理在全曲的第22、23、26、27、30小节中都有显现)。当全曲进行到第32小节时转入C大调。虽然调性改变了,但是伴奏织体没有太大的变动,保持了前后的统一性。

四、演唱的情感表达

歌唱是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从声乐演唱发展的进程来看,大多数的演唱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的,要么借景抒情、要么借物抒情,都是内心情感外在宣泄的表现方式。正如在古代唱论《乐府传声》中说道:“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之情尤重……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

《海之梦》是带引子和副歌的乐段结构,采用6/8拍子,音域跨度十二度。主体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15-30小节),第一乐句两个乐节(15-22小节),前乐句从c小调主音c1上行到属音g1,后乐节又从高音下行到主音c1,使这一乐句形成了一条波浪式的曲线。第二乐句(23-30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发展,但声区提高,并出现升第六级音,与第一乐句形成了对比,情绪变得更加热情。副歌部分由c小调转入C大调,情绪激动,旋律明朗,出现全曲的高潮,反复一遍后结束在C大调主音上。演唱这首歌曲,要特别注意把握抒情气质,感情要内在、深沉,声音要求自然、流畅,中低声区要尽量柔和、浑厚一些,做到“以情带声”。如“我愿”的“愿”字要有流畅的感觉,不可过分撑开喉咙;“飞驰”的“飞”字起音相对较高,又是窄母音,此时气息与声音一定要配合好,不然就会将声音卡在喉咙里,出现喉音。在转入C大调时,演唱者要注意转调的音准,在唱“啊”的时候,可适当将“a”母音往“o”上靠,依靠气息的支持,打开牙关,顺着咽壁往上自然唱出高音。结束句“蓝”字可逐渐减弱,在保持喉头位置稳定的前提下,使气息在有效的控制中均匀流动,只有用这样的气息运动来演唱作品,才能达到声音线条的完美统一。

结语

本文从几个主要音乐本体元素入手,在相对深入地分析此歌曲之后,结合了在演唱中的情感处理,以期能较好地展现出歌曲的完整艺术魅力,希望能够为今后演唱他作品的歌者提供些许参考。同时也真诚的希望徐景新那如一江春水般奔涌的优美旋律能不停地流淌,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9 北京

[2]施雷钧.《“音画如歌 人歌合一”――作曲家徐景新访

谈录》[J].《世界》2006年第五期

作者简介:

徐励成,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

上一篇:李兰亭艺术小传 下一篇:深入基地一线教育实践 反哺高校职前职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