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

时间:2022-08-25 04:57:38

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

这句话不由令我想起我们的教室,好像我们的教室都被害怕所控制着。对于学生而言,因为害怕受罚,所以,学生遵守纪律;因为害怕老师批评,家长指责,同学羞辱,所以,学生努力学习。而对于大多数老师而言,为了维持课堂纪律,提高成绩,往往会对那些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训斥,通知家长等办法。这样做完全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感受,使他们长期处于“前怕狼,后怕虎”的境地。我不由得想,难道我们的教室一定要被害怕控制吗?对于这个问题,雷夫老师给了我想要的答案。

一、相信自己,只留“一怕”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不能盲目“害怕”。还记得大学即将毕业时,最担心的就是万一自己管不住学生,课堂上总是有人捣乱影响正常教学怎么办。于是和同学谋划了好多办法,如:开学第一天就要给学生一个下马威;板起脸上课,不对学生露一次笑脸等等。走进教室,虽然是一名教师,其实心里比学生都害怕,怕学生说自己“教的不好,没水平”,怕领导和家长的责怪。其实,这种害怕不仅不利于我们发挥专业水平,更不利于我们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致使我们不能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引导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些顾虑全部丢掉,只留下“一怕”,那就是怕耽误学生终生的发展。

二、用信任取代恐惧

洛克说:“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作为老师,当我们的学生犯错时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去责骂他们,让他们产生畏惧感,因而始终和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导致我们不能够很好地了解他们。所以,我们应该用积极心态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知道我们是真的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当他们理解、信任我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对我们敞开心灵的大门,从而愿意接受我们的指导,听取我们的建议。

三、你就是榜样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任何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能够做到;同样,要求学生不能做的事情自己也坚决不能去做。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接受我们的教育,达到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目的。还记得一开始接受现在这个班级的时候每次批改学生的默写都令我痛苦万分,正确率低得可怜,几次与学生交谈沟通下来发现,其实他们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害怕,怕背书,怕默写,怕重默。在他们眼里,每天的背诵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怎么样才能帮助他们克服这个困难呢?突然,一个念头从我脑海闪过,为什么不和他们一起背呢?让他们知道每天的背诵任务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于是,我在教室里宣布,每天和学生完成一样的背诵任务,为了以示公平还额外添加50个单词,学生每天可以派一名代表来对我进行默写。这个举措一宣布,教室顿时炸开了锅,学生几乎不相信还会有老师和他们一起默写,到了第二天果然有个学生代表到我办公室对我进行默写批改。就这样一个星期过后,我明显觉得孩子们的默写有了很大进步,而他们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惧怕默写。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而我的这一缕阳光正好恰当地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唤醒了他们内心的希望。

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心灵之锁只有靠信任和爱才能打开。

上一篇: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幼儿的心理进行有效教育 下一篇: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是师德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