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三结合”教育之路,扬德育管理之帆

时间:2022-08-25 04:30:04

走“三结合”教育之路,扬德育管理之帆

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江总书记的讲话为我校利用周边环境优势,创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指明了方向。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强化学校教育、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广泛实践社会教育,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综合功能,形成整体育人新格局,坚持夯实“123”的工作思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1是构建一个“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为达到整体育人的目的,我们建立了由学校领导、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8人组成的“三结合育人领导小组”统筹管理三方面的德育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又统筹协作。下设班级管理小组,成员分别是年级组长,各班主任,负责向全体家长辐射的教育网络。为顺利实施三结合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二、2是建立“家长学校”、“家长会”两项制度

家庭教育要获得良好成效,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而实际上,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制定了定期召开家长会制度,由各班级定期召开,一般每学期1―2次。

家长学校由学校统一安排,根据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家长学校每学期开办两次,力争每次培训有内容、有方法、有成效。

三、3是探索三步育人途径

经过研究,我们初步总结了“一个中心,两个结合,六种基本形式”,实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互动育人的基本途径。

1、一个中心

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在实施三结合育人工作中,学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几年来,我校一方面除了每学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外,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一方面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本年度美化楼道墙裙,油漆了门窗和栏杆、粉刷了墙壁,开辟了关爱师生健康的安全教育长廊、名人名言长廊、艺术长廊、科技长廊,使校园环境更加美观。利用红领巾广播台、墙报、橱窗、读报栏等宣传阵地,努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同时,通过少先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拓宽了德育教育的途径。如:开展“我自豪、我平安”、“讲公德、守法纪”、“献爱心”、“纪律、卫生评比”、“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讲故事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生动活泼的文艺汇演、歌咏比赛、演讲、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和各种知识竞赛,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思想。同时,学生养成了热爱班级、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等良好品德。

2.两个结合点

(1)家长教育委员会。这是学校教育联系、沟通家长的桥梁。通过家长委员会及时把学校的德育信息传达给广大家长,同时,又把广大家长的意见迅速反馈给学校,使大家取得共识,形成合力。三年来家长委员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造学校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家长委员会成员积极为学校鼓与呼。

(2)社区教育委员会。这是学校与社区联系、沟通的桥梁,由社区领导和热心教育的一批离退休老干部组成。他们把学校的德育活动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支持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有计划地组织一些社区德育活动,使学生能接触社会、增长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鉴别力。同时,又及时的把社区各方面的意见反馈给学校,帮助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3.六种基本方法

(1)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联系家长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家长会有全校性的、年级性的、班级性的三种。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有: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体验实践活动。①如开展“当一天家”活动,体验买菜、做饭、打扫卫生,体验做父母的辛苦;②开展“今天我当班主任”活动,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尊师守纪、勤奋学习的自觉性;③清理社区白色垃圾,有的中队开展了“寻找街头错别字”、“清除小广告”等活动。我校六一中队的“孙永平”小队,由于成绩突出,今年六月河北电视台少儿频道对他们进行了专访报道。

(3)校外辅导员。一是请检察机关的干部来校上法制教育课,指导创办法制小组。二是聘请艺术团的人士担任艺术、体育、科技活动等方面的辅导教师,成立小乐队、体操队等三十余人的兴趣小组,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

(4)雏鹰奖章活动。让孩子们在学校、家庭、社区争戴“雏鹰奖章”。雏鹰奖章各式各样,丰富多彩,有孝敬章、家务章、环保章、艺术章、行为规范章、科技制作章、勤奋章等十余种,所有奖章都有评奖基地,有的在学校,有的在社区,每学期评比一次。三年来,累计得到奖章的达千余人次,调动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使素质教育具体化,把家庭、学校、社区有机结合起来。

(5)教师、家长互访制度。“互访”即老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老师。对此,我们要求形成机制,所有班主任每学年对每一位学生家访不少于一次,而且必须做好家访记录。实践证明,教师在家访中,可向学生家长讲明开展工作的目的和要求,介绍学生在校表现,也可请家长介绍家庭教育情况,交流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意见,从而育要求,商讨对学生加强教育的措施。家长访问教师,也是学校与家庭联系与沟通的重要方式,学校要求班主任及时接待来访家长,并建立家长信箱、家长咨询日制度。

(6)资源共享,双向服务。重视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开展班级的教育活动中,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协助完成教学任务。在六一儿童节时,我们成功地举行了“迎六一大联欢”的亲子活动,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总之,在当代的教育大潮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结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尽自己所能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我们的孩子能生活在一片纯净的蓝天下,在肥沃的土壤中播种下他们理想的种子,我相信每个快乐的儿童都能在三方的阳光雨露下,实现自己的美丽梦想!

上一篇:浅析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教学 下一篇:激发体育兴趣 培养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