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培养

时间:2022-02-20 01:45:58

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培养

内容摘要: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它的特征是:新颖性、独特性。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培养创新思维,最后培养创新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

关键词: 体验 赏识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明代学者陈献者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他的话语道破了“生疑”的神奇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以课本和教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生怕自己的意见、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这种从众心理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把语言表达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设计板报、动手做小制作。课堂上和同学们交流制作过程或用几句话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由于每个人的作品不同,语言表达的内容当然也就不一样了。

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还应积极引导,使学生从传统的模式、思维定势的藩篱中跳出来。如在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高大对楼房正如低矮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学生很容易就写出“平房”的答案,教参中也是此答案。教学中,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训练点,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机会。于是,我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通过反复读和我的逐步引导,学生又提出了“草棚”、“草原”的答案,这并不是我所希望的答案。又通过反复点拨,学生自由思维的闸门终于打开了,“蒙古包”、“毡房”之类的答案便出来了。听了学生们的发言,教师抓住机会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也为自己有独特的见解而高兴。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锻炼的机会多了,创新意识的火花自然就会不断地迸发。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语文学科必须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1、教师要淡化分析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让他们从读中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之处,从读中体会作者饱含的思想感情,使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所运用的语言逐渐内化。

教师要善于做引导者,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能读懂的就不再去讲,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再去分析。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实践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

2、让学生尽情地体验

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拿个梨子,亲口吃一吃……”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且必须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对学习语文的影响,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激情和冲动,学生的视线方可突破坚固的“围城”,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才能表露出来,并得以完善和发展。

3、教师要注重赏识

教师的赏识是打开学生创造心灵的钥匙。教师要有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学生的心,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是不成熟的,甚至是可笑的。我们教师也要多赏识、少责难,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成为不断进取的、具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训练是形成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创新能力的开发要求,开启少年儿童、创新的大门,让他们的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壮大起来。

1、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造力的始发因素。在高年级,随着年级的增长,教师应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从而使他们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孩子们在观察中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文学科是教儿童学习语言文字的。教师指导学生边想象文章内容边结合生活实际,把自己放到文章中有感情地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大有好处。如教学《草原》一课,要求学生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我先指导学生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再让学生想象一下话别的情景,最后让学生根据过去学过的词语说说两句诗的意思。完成这项任务,学生要检索过去,头脑中贮存的相关表象,并凭借这些相关表象将两句诗想象成一个画面,还要对语言进行重新组合。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3、指导学生续讲、续写故事的结局和写想象作文。

想象是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大意义。如讲完《凡卡》一课后,我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他的信如果落到鞋店老板手里后,其命运又会怎样?凡卡如果逃了出去,是流浪还是找爷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了多种多样的片断。又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老师》……这类题目趣味性强,想象空间大,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欲望。

创新能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动力,有了它,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以活跃,凝固沉闷的课堂才会变得鲜活、生动,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如何运用导入技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下一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