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阜新:牵动中南海

时间:2022-08-25 02:50:30

自2001年12月末,阜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总书记指出:“阜新经济转型开局不错,相信一定能够成功”;朱基总理批示:“看来,阜新的方向找对了”;李岚清、、黄菊三位国务院副总理也亲自到阜新视察。这既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情系阜新经济转型,又说明他们是带头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

总书记的殷切希望

2003年9月28日,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和部分工会十四大代表。阜新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周久才在会上发言,介绍阜新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以来,坚持自力更生、龙头牵动、科技支撑、民营为主、市场运作的方针,取得了可喜成果,2002年全市GDP增长20.4%。接着他又介绍了阜新经济转型面临的困难和搞好转型的决心。

听了周久才的汇报非常满意,满怀深情地说:“老周啊,听了你的发言,感到阜新是有困难,但阜新大有希望,阜新经济转型开局不错,相信一定能够成功。请代表我向阜新人民问好!”座谈会后,又单独与周久才合影,并叮嘱他一定要把自己对阜新人民的问候传达到。

2004年3月8日上午,在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亲自到辽宁省人大代表团参加讨论,并对如何搞好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认真搞好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借鉴国外老工业城市转型的经验教训,从实际出发,探索完善城市生产、生活、就业等综合服务功能的途径,大力发展接续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阐明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的意义、目标和方法,为阜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朱基总理的重要批示

2002年8月9日,国务院总理朱基在翻阅《人民日报・情况汇报稿》(第472期)时,被一篇题为《“枯竭”的阜新如何复兴,》的文章吸引住了。

这篇文章报道,阜新是新中国早期建立起来的能源基地,到2000年底为国家输送了5.3亿吨煤、1500亿千瓦电。但英雄迟暮,阜新煤炭资源枯竭了,由此而导致的经济危机及一系列生存问题、社会问题日益凸现。78万人口的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达15.6万人,全市处于低保线以下的居民为19.98万人;地方财政人不敷出;2000年人均GDP仅为全国的51%。资源枯竭型城市该怎么办,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阜新领导者就开始探索经济转型之路,试图建设纺织城、电子城、化工城,但都没有成功。2001年,阜新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后,阜新的决策者把转型方向瞄准现代农业。他们认为,阜新经济总量小,基础弱,现有的经济规模远不能解决因资源枯竭而带来的就业、保障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新上项目投资多、风险大,无法解决成建制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而发展绿色农业潜力很大,投资少、见效快、安排人员多。经过反复论证,阜新把“进军现代农业、做强一、三产业”作为经济转型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攻方向,而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朱总理阅后很高兴,欣然命笔写下了“请世震、熙来同志阅:看来阜新的发展方向找对了。”批示虽短,但字字千钧重,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阜新经济转型的充分肯定,是进一步搞好阜新经济转型的动员号令。这一批示的发表,给阜新人民带来巨大鼓舞。8月16日,省委书记闻世震批示:“请王琼、志平同志阅。坚定信心,迎难而进,加大工作力度,搞好阜新产业转型工作,不辜负中央领导同志关心、支持。”阜新市委书记王琼于8月20日也作了批示:“应将朱基总理和闻世震书记的批示印发给市级领导、各部门、各县区,以鼓舞斗志,坚定信心,知难而进,戒骄戒躁,持之以恒,用搞好转型的实际成果,回报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支持。”

朱总理的批示,如东风,吹遍阜新大地;似暖流,温暖着193万阜新人民。

李岚清副总理专程到阜新视察转型工作

2002年2月28日中午,一架蓝白相间的中型客机徐徐降落在已关闭十年的阜新北山军用机场。机舱开启后,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出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走下舷梯。他一下飞机就说:“我此次不是来看成果,是来帮助你们研究问题的。”

李岚清到阜新后,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他视察的第一站是海州露天煤矿。这是“一五”期间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号称“亚洲第一露天煤矿”,已累计产煤238亿吨。阜新煤炭资源枯竭,煤矿破产,矿工下岗,群众的生产生活出现困难。这些问题,一直牵挂着李岚清副总理的心。他说,阜新的问题在全国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此次专程到阜新来,就是把阜新作为一个麻雀来解剖,从中探索出一条全国同类城市经济转型的途径。

离开露天矿,李岚清来到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了解下岗职工培训情况,听取了新邱区委、区政府关于经济转型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他指出,阜新经济转型是一次新的机遇,希望你们带领群众进行第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转型工作是要通过你们基层干部来做的。新邱区7万人就交给你们了!拜托书记、区长要搞好二次创业,重铸辉煌,拜托了!李岚清副总理连续用两个“拜托”。

距培训基地不远的地方,就是采煤沉陷区。李岚清走下汽车,来到群众中间,他和大家握手、交谈,询问是不是矿上的下岗职工,生活怎么样,有没有活干,关切之心、牵挂之情溢于言表。沉陷区的群众能亲眼看到国家副总理非常激动,一位矿工家属情不自禁地喊出:“李副总理,我们矿工欢迎你来啊!”采煤沉陷区的矿工住房都很破旧,道路凸凹不平,李岚清绕矿工住宅走了一圈,心情十分沉重,几次招呼电视台记者,把这些危房拍摄下来。他说:“这里实在不能住了。墙裂那么大缝儿,地面整体倾斜断裂,太危险了!”他嘱咐市、区领导要把采煤沉陷区当成一项紧急工程抓,投入大的力量,赶紧把这件事落实好!

离开新邱,李岚清――行经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时,他临时决定到学校看看,和同学们亲切交谈。李岚清在讲话中说,阜新是一座资源型城市,为国家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但现在煤炭资源枯竭了,面临许多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资源枯竭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我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到阜新来,干什么呢?就是来看望矿工,分析在资源枯竭情况下如何进行第二次创业,从目前的困境中走出来,发展新的产业,让矿工重新实现就业:他希望辽工大为阜新培养更多的人才,把科技成果在这里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在阜新第二次创业中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天,李岚清一行又视察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阜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宏丰大地股份公司、细河区四合镇碱巴拉荒村保护地生产园区。他说,阜新这几种典型都有了,要认真研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指导,让这些人能干什么就干什么。离开碱巴拉荒村,李岚清一行又视察了阜新双汇公司,希望这个阜新最大的龙头企业在阜新经济转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午,在全市党员干部会上,李岚清就阜新经济转型工作发表了重要讲活。他指出,经济转型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国家会给支持的,但大量艰苦的工作还靠市里做。要按照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通过不断的观念创新,带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探索出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子来。

副总理与阜新矿工一起过春节

2003年1月31口,农历壬午除夕。下午2点3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乘专机抵达锦州,然后驱车赶到阜新矿区,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给煤城阜新矿工拜年。

副总理第一站就到阜矿集团艾友矿,把祝福送给除夕夜仍坚持工作的一线职工。他一下车,就被热情的矿工团团围住,掌声、问候声响成一片。副总理与大家――握手,连声说:“给大家拜年了!拜年了!”在听了阜矿集团领导汇报后,他指出,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就是要大力发展接续产业,使下岗职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再就业。矿区的非煤产业大多数还和煤有关,没有形成独立的产业,要进一步拓宽发展的思路。老矿山经济转型,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兴办第三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做法是―条好路子。要继续探索,总结经验。

下午5时整,副总理头戴着安全帽、腰挎矿灯电瓶和急救氧气包,脚蹬黑色高腰水靴,和矿工一样乘艾友矿竖井罐笼,深入到井下700米深的巷道中,看望一线的矿工,和他们共度除夕。晚6时,和三十多位矿工围坐在巷道铁轨的枕木上,一起吃团圆饭。一盒饺子、一双方便筷,大家边吃边唠。他对矿工们说:“我一直想和煤矿工人一起在井下过一个春节。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他还语重心长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把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老区要两手抓,一手抓现有矿山的开凿,保持一定的生产水平;一手抓广开生产门路,搞好经济转型,解决好职工再就业问题。阜新煤矿要确保每年1000万吨的产量,并要把这种能力维持下去。同时,大力发展接续产业。他环顾四周,坚定地说:“困难是暂时的,我相信阜新一定能走出困境。”晚7时,刚刚走出矿井,又来到艾友矿街道西社区矿工家中,给大家拜年。对随行的省市领导说:“阜新目前有三项紧迫任务,第一是经济转型,第二是煤矿安全生产,第三就是采煤沉陷治理。矿山塌陷的治理,要统筹规划,分不同情况,逐步实施。”

大年初一,来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道伦格日村,看望受灾农民。阜新连续四年遭受旱灾,两年前,曾到这里看望灾民,从那时起,他始终惦念着这里。对随行的省市领导说:“当前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使广大农民过上小康生活。”

副总理的到来,给正在负重前行妨阜新人民带来巨大的精神动力。

黄菊副总理希望阜新为全国同类城市作出榜样

2003年8月2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到阜新视察。

上午9点40分,黄菊乘坐的专机降落在锦州机场。他一下飞机就驱车赶往阜新。途中,阜新市委书记王琼向他介绍了阜新市情和经济转型情况,着重介绍了阜新在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唯――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阜新人民齐心协力,转型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黄菊听了很高兴。他说,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世界性的课题,全国这样的城市很多。阜新的经济转型探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多出经验,为全国同类城市作出榜样。

当王琼汇报到阜新坚持“自力更生、龙头牵动、科技支撑、民营为主、市场运作”方针,先后引进了河南双汇、上海大江、光明等一批龙头企业,拉长了产业链,

扩大了产业群,农产品加工有望形成接续产业时,黄菊连声说:“好!好!走产加销的路子最好。”黄菊副总理非常关心下岗职工再就业,频频点头说:“这很容易咧!”当王琼介绍到阜新2002年全市GDP增幅在20%以上,他称赞道:“20%的发展速度很了不起,阜新很有希望。”

8月29日上午8时,黄菊副总理到太平区煤海街道沉陷搬迁新区视察。他首先到12号楼166室,主人魏世功是海州矿退休工人。黄菊和魏世功老俩口――握手,亲切地说:“你们好,今天我特意来看望大家。”看到新区环境整洁,配套设施齐全,住房宽敞明亮,非常高兴。他详细询问了搬迁前后的情况,养老保险全面发放情况,看病就医和社会保障情况,他叮嘱市里干部:“群众无小事,一定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沉陷居民的搬迁工作,加强社区服务,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黄菊副总理在楼前图板前驻足,认真地看沉陷区老房的照片和新区规划图,语重心长地说:“沉陷区治理是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实事,是一个民心工程。”省长插话说:“这也是我们省的第二号工程。一号工程是社保,二号工程是沉陷区工程。”黄菊说:“一号工程保生活、二号工程保居住。这叫安居乐业。”黄菊的话音刚落,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

下午2点,黄菊副总理离开阜新。他此次来阜新时间虽短,但对转型中的阜新人民是巨大的鼓舞,表明新一届国务院领导对阜新经济转型的关心和支持。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阜新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万众一心抓机遇,万马奔腾搞转型。经过两年多的转型实践,不仅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而且初步探索出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子。

投入11.8亿元的沉陷区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已有7900户沉陷区居民迁入新居;投入9.2亿元的电网改造工程竣工,百万农民实现了同网同价的愿望;投入1.2亿元的煤城路改造工程全线通车,沿途10万矿区居民结束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投入1.1亿元的细河治理工程基本完成,昔日又脏又臭的细河变成碧水清波的水上公园。全市连续两年CDP增幅在20%以上,居全省增幅最大的城市;两年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达8.3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人增长33.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增幅为7.8%,均居全省前列。

正如群众所编的顺口溜:“山绿了,水清了,楼高了,城美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阜新正在辽西大地上崛起。

上一篇:中日外交风云人物(六) 下一篇:中日外交风云人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