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机应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效果对比

时间:2022-08-25 02:47:12

不同时机应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效果对比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时机应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治疗时机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在伤后12~15 d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则在伤后16~30 d给予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GCS评分以及疗效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P

[关键词] 颅脑外伤;高压氧;治疗时机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b)-006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comparison of applying hyperbaric oxygen in the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trauma in different time.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reatment time.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n=60) were treated with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fter 12~15 days injury,the control group (n=60) was given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fter 16~30 days,two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a month.After treatment,GCS score and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statistic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6.7% (58/60)]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1.7%(49/60)] (P

[Key words] Craniocerebral trauma;Hyperbaric oxygen;Treatment time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此类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如何能在患者康复期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话题[1]。高压氧是目前用于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期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在治疗时机的选择上,尚没有定论[2]。笔者就不同时机应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患者的体征、症状、病史以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致伤原因包括车祸84例,高空坠落22例,钝器击伤14例,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颅骨骨折62例,硬膜外血肿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硬膜下血肿15例,行清除血肿术或减压治疗92例。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时机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包括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9~66岁,平均(41.4±9.6)岁;对照组60例患者包括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27~66岁,平均(42.1±8.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措施,包括降颅内压、抗感染、止血、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以及皮质激素等,需手术治疗者给予急诊手术,在患者情况稳定后开始接受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于伤后12~15 d开始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于伤后16~30 d开始治疗。治疗仪器为国产中型医用高压氧舱,调整舱内压力为0.22~0.23 MPa,加压时间10~15 min/次,减压时间15~25 min/次,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面罩吸氧,稳压吸氧保持60~70 min,间隔休息时间为5 min,休息过程中吸入空气。两组患者均1次/d,10 d为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均给予相同的康复治疗及训练措施,包括四肢按摩、运动指导及中医针灸等,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3]进行评定对比,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肢体运动3方面,总分为15分,13~14分视为轻度昏迷,9~12分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

1.4 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3]。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肢体功能恢复,能够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无效:未能达到以上两种标准,或出现加重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苏醒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苏醒时间为(21.2±4.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5.4±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颅脑外伤是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患者头部所造成的创伤,病情复杂,变化快,预后较差,如果不能积极治疗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高压氧用于颅脑外伤康复期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主要优势在于:①能够促进脑血管收缩,改善颅内压,促进脑部供氧和局部血液循环,恢复受伤区域的血液供应,加速受损脑组织的修复,从而达到恢复脑组织正常代谢的目的,消除缺氧导致的恶性循环,加速患者机体恢复和醒觉[4];②增加脑干供血,通过提高氧分压来促进脑干上行性网状系统的兴奋性,加速对缺血组织的修复;③消除神经细胞的水钠潴留情况,恢复Na+-K+泵功能平衡,减少组织水肿,改善微循环,促使侧支循环的形成,加速半暗带细胞功能的恢复[5]。

在治疗方案的选取上,除了治疗方式,治疗时机的选取也尤为重要[6]。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治疗时机选取与患者的预后情况密切相关。从本文研究来看,在患者伤后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改善GCS评分,提高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与王玉梅等[7-8]的研究结果相近,说明应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应当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能够有效改善预后,提高疗效。有学者研究发现[9-10],除了治疗时机外,延长5~10个疗程也能有效改善中重度颅脑外伤的症状,降低伤残率,但由于患者主观因素及条件所限,未能完成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GCS评分,缩短苏醒时间,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方如胜.神经外科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68.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79-326.

[3] Kaya RA,Türkmenoglu O,Ziyal IM,et al.The effects on prognosis of surgical Transylvanian transinsular approach[J].Surg Neurol,2003,59(3):176-183.

[4] 高春锦,杨捷云.高压氧医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

[5] 王冠军.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机、疗程与疗效的关系[J].浙江创伤外科,2007,12(5):392-393.

[6] 崔大明.高压氧治疗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5,32(3):371-373.

[7] 王玉梅,刘世勤.高压氧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0):166-167.

[8] 李晓卫.高压氧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时机及并发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9):846-847.

[9] Daousi C,Benbow SJ,MacFarlane IA.Electrical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in the long-term treatment of chronic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J].Diabet Med,2005,22(4):393-398.

[10] Peric Z.Influence of low-intensity laser therapy on spatial perception threshold and electroneurographic finding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olyneuropathy[J].Srp Arh Celok Lek,2007,135(5-6):257-263.

(收稿日期:2014-06-26 本文编辑:许俊琴)

上一篇:披荆斩棘 乘风破浪 下一篇:肠胃舒方联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