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2-06-08 08:44:19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所选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4年4月本院就诊的104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填塞止血法,研究组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顽固性鼻出血;鼻内镜;微波

[中图分类号] R76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b)-004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nasal endoscopic microwav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epistaxis. Methods 104 cases of intractable epistaxis were col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February 2013 to April 2014 in our hospital,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a random number table,there were 5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52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sed tamponade method,the study group used endoscopic microwave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adverse events and recurrence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94.2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9.23%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Intractable epistaxis;Nasal endoscopy;Microwave

顽固性鼻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症,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时间和季节[1],顽固性鼻出血来势凶猛,出血量大,难以确定出血点,多次出血可造成患者出现贫血症状,临床治疗困难[2]。临床主要采用鼻腔填塞等方法治疗,但临床效果有限,部分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经过多次鼻腔填塞后控制出血效果仍不理想,过度填塞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疗效,患者耐受性差。此外,患者多次填塞后不能取得理想的止血效果,甚至放弃治疗[3]。随着鼻内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微波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本研究选取104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对其中52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将治疗结果与采用填塞止血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4年4月本院就诊的104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46例;年龄20~75岁,平均(51.7±0.8)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35.1±6.4)个月;其中单侧鼻腔出血80例,包括左鼻腔41例、右鼻腔39例,两侧鼻腔出血24例;鼻中隔中部和下部出血53例,下鼻甲前后端出血29例,中鼻甲后段动脉区出血7例,鼻底部出血10例,Wooddruff静脉丛出血5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填塞止血法,患者鼻前后孔采用凡士林纱条进行反复填塞,同时使用抗生素给予抗感染治疗。研究组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将鼻腔内积留的血性分泌物清理完毕,1%地卡因鼻腔黏膜表面麻醉,置入内镜,为了便于观察,在检查过程中鼻内镜需要变换不同的角度,在内镜下有次序的检查嗅裂、中鼻甲后端的动脉供血区、鼻中隔的后段、下鼻甲的后端等易出血区。确认出血部位或黏膜溃烂处后,如果患者无明显出血,则可以采用吸引器轻轻吸引黏膜不光滑处、血痂及血迹附着处,诱发出血后使用微波治疗,输出功率为35~40 W,输出时间1~3 s,微波治疗过程中使用常规吸引器配合治疗,术后鼻腔不需进行填塞。

1.3 疗效评价

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无效。其中患者鼻腔局部黏膜光滑,黏膜下出血点及鼻腔内血性分泌物均完全消失,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无再次出血为痊愈;患者局部黏膜有部分血管扩张,黏膜下出血点显著缓解,鼻腔内血性分泌物显著下降,有不良反应发生但较少,采用相应的措施干预后可恢复正常为有效;患者局部出血症状变化不明显,鼻腔内血性分泌物及鼻腔黏膜下出血点无明显改善,或者各种临床症状体征有加重趋势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的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顽固性鼻出血的病因复杂,多由鼻腔病变及全身性疾病引起,明确原因找到出血部位为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关键问题,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高一次止血的成功率,最大程度降低对鼻腔黏膜的创伤。顽固性鼻出血多为单侧,如局部疾病导致的鼻出血,也可为双侧,如全身疾病引起的鼻出血,可间歇性反复出血,也可持续出血;出血量较大,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反复发作可导致贫血,一般鼻中隔前下区为常见的出血部位[5]。

顽固性鼻出血的传统治疗方法为采用凡士林纱条前鼻孔或前后鼻孔填塞,但是该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①凡士林纱条填塞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损伤鼻腔黏膜的程度严重,如果出血点没有被压住则容易再次出血,将纱条抽出时发生再次出血的概率较大[6];②填塞纱条的过程中患者比较痛苦,填塞纱条引起的头痛、缺氧状况可影响正常的呼吸及睡眠[7]。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利用内生热和热外效应,使组织温度升高起到止血作用,并且病变区呈无菌炎性反应[8]。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有以下优点:①鼻内镜下有更为清晰的视野,有利于查找出血点,从而更充分地了解出血点,对进一步治疗有很大帮助[9];②微波热凝止血患者的组织蛋白通过热凝固,血管闭塞,有较强的针对性,止血效果显著[10];③治疗在鼻内镜下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周围组织造成的治疗性损伤,直视下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11-13]。本研究中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等均优于传统填塞止血法的临床效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术野清晰,疗效显著,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鼻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国辉.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J].当代医学,2011,17(22):148-149.

[2] 罗明华.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5):418-419.

[3] 唐艳艳.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190-191.

[4] 姜俊宇,唐凌,赵富伦.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4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105-106.

[5] 刘敬颇.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0):38-39.

[6] 罗鹏.顽固性鼻出血应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的临床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1645-1646.

[7] 郭秀清.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58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5):536-537.

[8] 张培峰.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8(16):46-47.

[9] 王锦龙.鼻内镜下微波止血在顽固性鼻出血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6):903.

[10] 隆家毓.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临床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Z):167.

[11] 孙丹洋.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综合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11,12(4):604-606.

[12] 古庆家,李静娴,樊建刚,等.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64例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 28(3):198-200.

[13] 徐光,张卫东.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在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170-171.

(收稿日期:2014-05-28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电信运营商对互联网电视业务的思考与实践体会 下一篇:披荆斩棘 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