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荼罗的象征意义初探

时间:2022-08-25 01:18:01

摘要:曼荼罗本为佛教名词,体现的是与坐禅和修炼有关的内涵和意义。上个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学家荣格通过个人体验和临床实践发现曼荼罗的基本形态具有存在的普遍性,他深刻体会到其在心理整合过程的作用,并据之认为曼荼罗是心理完整性的象征。

关键词:曼荼罗;荣格;原型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0-0041-01

一、曼荼罗的源流

曼荼罗的梵文为Mandala,意指“坛场”。最初是佛教徒为了请经、修法而选择清净的地方以安置佛、菩萨法像的场地。后来密宗修法时用来观想用的佛、菩萨的画像也称为“曼荼罗”。于是,曼荼罗的最初含义便具有内在的神圣性,它是作为趟越和接引的工具来导引修行而使用的。

曼荼罗的成熟形态表现在减传佛教中,高僧大德通过在“神秘圆圈”四周和中央勾画各种典雅、繁华的图案,以表达他们禅思过程的独特心理体验,同时也作为一种修炼的方式以象征性语言来传达“宇宙和神性力量的联系”。

二、曼荼罗的基本形式和结构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发现,曼荼罗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它的象征形式不仅仅存在于东方各国,在西方世界也能见到,它的最早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旧时期时代。

在占埃及,埃及神话中冥府之后伊西斯之子荷拉斯被画于画的中央,他的四个儿子则团列在周围,表现的是―个正方的结构;曼荼罗在中世纪的欧洲曾十分流行,尤其表现在基督教的图形中,它们通常是把基督画在中央,四位福书音的作者在他的周围,这是一种埃及式的表达,基本形式仍然是曼荼罗式的。

荣格曾经在1950年发表的文章《论曼荼罗象征》中将曼荼罗的形态特征陈列出来,荣格认为它们具有以圆为中心的形式以及十字架、星星、四边形和八角形的形式。他进一步总结出曼荼罗的外在形态为,“一个圆圈,一个正方形或一个四方结构,表现为四个部分或四的倍数的对称排列”。

三、曼荼罗的象征内涵

1 四位一体

曼荼罗的基本形式和结构中包含着四位一体的特征。如果说三位一体的宗教意象体现的是一种男性的性质,四位一体则被赋予了女性的品质,这种调和性的力量是塑造个体完善性的关键因素,基本表现的是阴性与阳性特征的融合过程,通过此,人们能够踏上通向整体存在之路。

2 对立与统一

曼荼罗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它还隐含着关系的确立,既表现了外部形象化的世界,也展现了创造者的内心状态,它相当于一种沟通的工具,将存在于人类潜意识内部的意象投射到外部世界上,并为转变创造契机。

通常曼荼罗图画中会包含和谐宁静之神与凶恶愤怒之神,它们象征性地表现出了存在于世间的冲突,以及隐藏其后的内在神性之光芒。信徒在想象中融入曼荼罗,去感受无意识的力量,逐渐接近自己的内在核心,通过调和对立而归于统一。整个过程便包含了信徒从二元对立到非二元性的精神状态的过渡,信徒通过曼荼罗与自身认同,使个体的心灵找到了与宇宙的实在互的方式,并将获得的感受和体验融入到生命中,从而导引出转化的经验。

荣格深刻认识到曼荼罗所具有的“成形、变形、永恒心灵的永恒创造”的意义,即是人格完整性的体现。在荣恪的临床实践中,他发现曼荼罗意象经常出现在心理发生混乱或者心理定性发生障碍的情景中,即曼荼罗经常出现在个体心灵失去平衡后,它作为一种补偿因素来恢复心理秩序,体现了个体一种自我治愈的倾向。

因此,荣格认为,曼荼罗本质上表现了一种秩序的原型,是心理完整性的象征。

上一篇:关注农村空巢老人 下一篇:对美狄亚复仇方式的悲剧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