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境干涉角度看黄西的脱口秀

时间:2022-08-25 01:13:51

摘要:黄西,移民到美国,英语是他的第二语言,本行是搞科研,一名生化博士,却能够用一口浓重的中国口音的英语站上了美国脱口秀的大舞台,其独特的幽默表演方式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通过语境干涉相关理论,对黄西的脱口秀文本进行简要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黄西;脱口秀;语境干涉黄西,2010年受邀参加美国记者年会,以其独特的幽默演绎方式,引起全场的轰动。作为第一个亚洲人站在这么大的平台上为几百年华裔移民史振臂一呼,黄西从此备受关注。本文选用黄西的脱口秀作为研究文本,主要是因为黄西特殊的文化身份。24岁出国,之后他才开始接触美国文化教育,作为一名生化博士,他却能演绎着带有中国特色的美式幽默。本文通过语境干涉相关理论来试分析他的脱口秀文本,所选用的文本内容主要为黄西在美国记者年会上的演讲。

1黄西脱口秀

黄西的脱口秀表演,以简单的字词,配上木讷的表情和硬板的动作,浓重的中式口音,演绎的美式冷幽默,适当的停顿和沉默让观众去细嚼其中的幽默意思,听来让人捧腹大笑。与其他的本土的脱口秀不同的一点,就是黄西本人的文化背景。在美国土地上,他以首批移民外来人员,讲述着中国特色的美式幽默;而回到中国的舞台上,他演绎的是美式的中文脱口秀,这两者的差异共存在同一个言语使用者身上,使得他的脱口秀文本更具有研究意义。

2语境干涉理论

本文所选用的语境干涉理论主要是由我国的钱冠连先生的理论成果为主。钱冠连先生认为,语境干涉理论,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非语言语境对语言符号的干涉和语言语境对语言符号的干涉”。非语言语境的干涉主要就是社会文化、风俗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历史事件等对语言符号的使用上的干涉,其实就是社会人文网络对语言符号的干涉。而语言语境对语言符号的干涉,是指上下文、上下语对语言符号使用的限制与制约,理解上的帮助与推动。[1]关于语言语境干涉的表现,钱先生大致分成了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是从语言符号和语言使用者两个方面干涉出发:(1)语境对语言符号的理解有强制、制约作用。(2)语境对语言符号的理解有帮助、推动的作用。(3)语言符号的信息量和意义就是在语境中得以澄清的。(4)语境对说话人有特殊要求与限制。脱口秀文本中一个词或句子或语篇,常常带有超过其基本意义之外的意义,带入语境之后,它所指的具体意义才能得以阐释清楚;而对于演说者的干涉就体现在演说者需要根据说话对象、所处场合、社会文化背景等来选择自己的言语行为或语用策略。钱先生认为语境所提供的共知能自动填补话语所留下的空白。在脱口秀节目中,演说者对前提往往是只字不提,而听众对其中的幽默理解就需要联系到共知的语境中去,这一点在脱口秀文本中可以体现出来。

3语境干涉对黄西脱口秀的制约与影响及其效应

语境对于言语使用的制约与干涉就要求言语在使用过程中能符合语境所要求的条件。适宜与恰到好处的幽默效果,就是语境对脱口秀干涉的结果。但是不同的语境变量,对于脱口秀文本内容的干涉作用也是不同的。针对脱口秀文本,语境干涉主要有以下意义:

(1)社会文化作为语境变量,有助于限制和影响脱口秀文本的主题内容。在脱口秀文本创造的过程中,黄西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他的思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决定了脱口秀所针对的主题内容。西方的幽默大多含蓄而有内容,善用自嘲的方法来展示幽默,同时也能博取对方的亲切感,这点在黄西的脱口秀中随处可见。[2]黄西在他的书中提到:“美国的脱口秀的个人化比较强,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联系得越紧密,大家越喜欢。所以美国单口相声也经常被不同的人用来表达自己对政治、宗旨和生活的看法。”而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上,人的思想自我约束感较强,顾虑太多,幽默多针对的是第三方的。例如,他在美国的记者年会上调侃了临时缺席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说道,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竞选美国总统,讲到要学习两种语言――中文和英文。“儿子,一旦你成了美国总统,你就必须要用来签署法案,还要用中文跟讨债的对话。”因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同样自嘲式调侃“美国是最牛的。这是真的,因为我们每年会赢世界职业棒球大赛”而实际上,这个大赛是只有美国和加拿大的球队参加。像这样类型的调侃,只有从一个中国移民者口中说出才会显得幽默。黄西在他的书中提到,“当时很多的美国人并不知道中国的经济在崛起,直到2009年和2010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中国现在是美国的债主。所以当时在年会这样的平台上,当着这么多的政界和新闻界的工作人员,拿这个内容来开玩笑,一方面既是戳到他们的痛处,一方面又是让他们笑得更厉害了,从而推动了脱口秀的高潮。”[3]社会文化作为隐形的、不可见的语境因素,对于脱口秀文本的外在表现的影响和制约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对其的影响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上下文作为语境变量,有助于推动理解脱口秀内容。年会上,黄西说到初移民时的遭遇。“我当时开了辆二手车,保险杠上贴了好多贴纸,贴的很牢,就根本不可能撕下来。其中一张写着‘如果你不说英文,就滚回家去’。而我两年后才看到它。”“和很多其他的移民一样,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这个国家的总统。于是我们努力让他们说两种语言,在家说中文,在外说英文。但操作起来其实挺困难,很多时候我不得不在公共场合对他说:‘嘿,听着,如果你不说英文,就滚回家去。’”其中“滚回家”去在上语中出现,其实是对移民身份的歧视;家指的是回到自己的国家去。而后面对儿子训话时,再次用到“如果你不说英语,就滚回家去”,这句话是一种教训儿子的口气。后者正是考虑到前面遭遇到的“不说英语就滚回家”去的说法,这次才故意以同样的话语来说出。这也是上语的干涉,使得下文出现这样的内容,而观众听来的话,也可以结合上下语的语境干涉,更好的感受其中的幽默意味。

(3)关键词或者话题作为语境变量制约着观众对脱口秀中的幽默理解。脱口秀文本中的词语或者话题,通常都带着多于字面基本意义的其他意义。“Roe vs. Wade是什么?”“呃!两种来美国的途径?”Roe vs.Wade是美最高法院关于堕胎的经典案例。他在这里则是说那些偷渡到美国的人,要不就是通过row a boat(划船,和人名Roe同音),要不就是靠游到河对岸(wade是跋涉的意思)“后来我读了很多的美国历史,以至于我都开始充满了白人罪恶感。”其中white guilt是指白人因为奴役黑人的历史而产生的负罪感。“我在男人健康杂志里看到,奥巴马总统每周有两次有氧锻炼,四次举重锻炼。你们看,我根本不需要锻炼,因为我有健康保险。”

这其中出现的roe,wade,white guilt都是作于语境变量,在文本中意义得以膨胀,从而观众能更好地理解词所指的真正意思。而提到健康保险这个说法,是旨在讽刺美国的医疗体系让人懒散。这些都是需要语境变量来促进观众理解脱口秀文本,已达到最好的幽默效果参考文献:

[1] 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万晓艳.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解读中西方幽默[J].黑河学刊,2010(1).

[3] 黄西.黄瓜的黄 西瓜的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上一篇:儿童类app界面设计探究 下一篇:产品设计的生活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