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乡村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被动学习问题

时间:2022-08-25 12:57:16

谈乡村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被动学习问题

在英语教学研讨中,至今认为英语教学费时费力、效果差的观点仍然普遍。当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很多,有相当部份同学因为基础知识、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缺陷,学习能力差,往往跟不上趟儿。因此他(她)们的学习也就成为“被动的学习”,这在英语教学中就是英语“学困生”。那么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对“学困生”多尊重、多激励、多关怀,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行,激发他(她)的学习兴趣,促使他(她)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提高,使他(她)们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一、建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产、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见面、道别、致谢、道歉、家庭成员的称谓、时间、年龄、性别等。鼓励他们在适时地适当地使用这些用语,甚至当学生半中文、半英语夹杂着与我对话时,我也非常有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感,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学生们感觉我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促使学生就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困生学习热情

学困生由于在平时学习时“欠账太多”,造成知识能、力上的断层,对新知识无法理解,再加上学困生常常受到冷落和歧视,因而自我封闭。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待学生,除了爱之外,还需要尊重,理解和信任,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引导探究教学,注重情感渗透,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消除他们的恐惧感,打消他们的顾虑,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积极的情感,让学生们感觉老师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如我班的王莹、周来祥等几位同学在初二上期的英语学习上掉了队,我为他们几位同学专门制定了适合他们程度的学习方法,并相应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尽量在教学中兼顾“两头”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收获,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引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尊重、宽容,善待学困生

在英语教学中,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这是许多教师都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后进生身上,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应该对他们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爱心,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凡是他们有一点进步均以表扬,以鼓励他们学英语的信心,凡是有错误的地方应耐心细致的纠正,尽量少批评,多表扬。这样,他们就觉得教师喜欢他们,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赞美的手势、一句热情激励的话语、简洁明快的鼓励、热烈的掌声都会使学生有被重视和被关心之感,体会到教师是真诚的、可信赖的,也会给学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继而把纯洁无瑕的爱迁移到所学的学科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总之,我们作为一个名教师应给予学生以尊重和爱护,用语言和行为来感化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田。身在乡村学校执教就应为学生设计一些反映乡村文化特色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与学生的乡村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们多一些实践活动,把校内知识与乡村生活的各种活动融汇一起,这样,使得我们乡村学校的教学课程更加完备。

上一篇:对“可能性”的理解和教学思考 下一篇:英语课堂教学应如何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