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25 12:28:02

谈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高考中的地位之显之重是毋庸置疑的,更为重要的是培养阅读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的作用之大也是毋庸置疑的。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首先,从兴趣出发;其次,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动性、独特性;再次,多渠道升级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阅读 创新能力 学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费时费力,效果不佳,让许多老师无比困惑:敢问路在何方?我认为,路在脚下。尤其是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日渐从知识灌输教学转化为能力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而在两者之间,如果没有阅读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培养将缺少一个坚实与可信的前提;话又说回来,写作能力只不过是阅读能力的一个目标指向之一。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当然,仅仅培养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能力还是不够的,仅仅能够流畅阅读、读懂读透并领会作者的意思,把自己的大脑变威作者思想与情感的跑马场远远不够。还要借阅读培养学生的反思、鉴别甚至批判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现代人文情怀,把阅读能力提升到创新的境界层面上来。由此,如何多途径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

一、从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大家的共识。如果学生缺少对阅读的兴趣,面对再优美、再窖智、再诗情画意的文章都毫无任何有意义的情感与思想期待,阅读教学将无法进行下去。反过来想,这种阅读兴趣的缺少能仅仅只怪罪学生吗?它与我们老师长年累月的寡然无味的死板教学难道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有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现在,各高中教室基本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它为教学手段的更新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原来仅是文字的、师生自身声音、只有头脑想象的课堂足以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名家朗诵、经典电影资料、动听的音乐、自然风光图片、历史及现实照片等等为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提供了丰盛的精神大餐,这一切都弥补了原先课堂教学的不足。试想。当我们讲到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抒情散文时,学生首先看到配着旋律优美音乐的相关风光片,继而听到名家高水准的朗诵,课堂效果将大不一样,他们将在不知不觉间接受美的熏陶与知识的洗礼,教学要求也会水到渠成地实现。但这种手段也不可滥用,不然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大大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2.在阅读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一篇再好的文章,尤其是写作年代久远的文章,如果对其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一无所知。即便是作为老师本人,实际阅读起来也会感到一种茫然。探秘心理人所共有,在一篇文章讲述前,向学生提供相对多一些的作者与文章的背景资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讲授食指的《相信未来》时,学生对这首含义深刻、感情充沛的诗歌却难以产生共鸣,我便向学生详细介绍了中地下文学的历史、这首诗写作的背景以及食指当时的情况与现在的处境,学生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相信未来》这首诗的阅读很快进入了情境。所以,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花一些时间用到作品背景资料的讲解上,能促进学生产生对作品了解的愿望与兴趣。

二、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动性、独特性

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挥自己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以主人翁的姿态与意识在阅读中感受文本、体悟文本。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要调整并重新确立自己的角色。在教师方面,一方面,要尽力避免在学生未进入文本之前即把前人的观点、自己的个人看法一览无余地灌输给学生;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无所作为、不置一词。使学生的阅读陷入茫然与不知所措之中。从学生方面看,处于新时代的中学生,信息接触面广、思想活跃、渴望思考的独特与创新,但由于思想深度不够、个人阅历较浅,对于部分文本的阅读又存在理解难度。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克服阅读中不可避免遇到的难度,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运用自己的体验,张开想象的翅膀走进作品、感受作品、理解作品,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与困惑时,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寻求答案,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

在具体的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针对文本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与争论,这对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培养益处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学生的阅读储存不同、阅历不同。对于作品中的诸多思想与形象的理解势必形成不同的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大胆谈出来,并勇于与别人的不同看法进行对撞,激发出更多的思想火花,把阅读引向深入。

三、多渠道升级课堂对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是主阵地。教师要针对阅读结果生成中理性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的复杂作用,启发学生感受、思考文本,甚至对文本的内涵与形式进行否定,从而得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结论。

首先,解构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不当模式。在课堂中,教师仅仅成为发言者中的一位,赋予每个学生对文本阅读、谈论的发言权。在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教师在此过程中。则及时点拨,使整个讨论、争辩变得热烈而有序。

其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阅读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勇于、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有时候,一个问题提出之后,就意味着已经解决了一半。用心阅读、深入阅读的学生才能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里还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对学生提出的看似幼稚、可笑的问题不要取笑,因为这毕竟标志着学生已经开始了独立思考;二是对于学生提出的某些开放性的问题,不一定要求问题一定要有一个标准答案,甚至不一定要立刻就有答案,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某些时候,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

再次。逆势思维,求新求异。经过千挑万选编出的课本,其中选出的每一篇课文可以说都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对于文本的内涵与形式都有了无数人解读形成的定论。如果迷信课本与已有结论,阅读创新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鼓励学生反向思考、求新求异就成为必要。比如,在教授刘亮程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时,我的学生就一反课后所提示的对文本生命感、历史感的观点,提出作者的感情是小农意识、歌颂贫穷、过于自恋影响进步的看法,虽然有待商榷,却不失为一家之言。

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它需要持久的耐力与恒心,需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但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一定能打开培养高中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新天地。

上一篇:在校外课外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下一篇: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