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品味 写出精髓

时间:2022-08-25 12:09:23

摘 要:语文教学是包涵着阅读与习作的学科课程教学,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是相当重要的。初中语文教学学生的读写结合,不仅仅就是简单的口头提倡,而应当是学生比较有意义的读和写。本文作者所做出的读出品味,写出精髓的相关思考是一种比较高质量的读写结合的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读出品味;写出精髓;策略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能够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需要人们去动一番脑子,想一些比较具体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策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虽然也在思考着比较理想的结合途径,但往往给人们以一定的顾此失彼的感觉,不能去比较完美的结合起来。要想得以比较完美的结合,需要学生读出教材文本的品味,需要引领学生写出自己作品的精髓。

一、奠定学生写出精髓的基础

让学生能够写出精髓的第一甚至就是首要的基础是什么?从相关意义上讲完全应当就是学生的阅读,而且就是学生的一种相当有意义上的读。这意义性的阅读当应涵盖学生去读出教材文本的品味,让学生去读出教材文本的品味,不仅仅就是对教材文本的理想感悟,更是一种良好行为的形成,甚至就是精神人格意义上的塑造,当然也与学生能够写出实质意义上的精髓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譬如我们教学汉乐府诗中的《木兰辞》,这首朗朗上口的叙事诗,学生是十分喜好去读的,但怎样让学生去读出品味来就有着一定的考究了。教学中,比较关注学生对花木兰这个古代女民族形象的感悟,比较关注花木兰形象的现实意义,显得十分的重要。起先,学生在阅读感悟中,总是在花木兰的勇敢之雄壮美上去做文章,这样的阅读感悟还没有去完全意义上读出比较理想的品味来。让学生去比较整体地介入教材文本,让学生抓住所叙事内容之前后之间的联系,学生便比较好地而且是渐渐地产生了对花木兰这个古代女子的非凡形象的感悟来。学生们感到:花木兰是一个勇敢的武士,“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花木兰是一个孝顺的女子,“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花木兰是一个颇具柔情的女子,“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学生们还联系到当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比较创新地感悟花木兰形象对当今人们进行伟大中国梦实现的精神意义上的鼓舞力量。从如此之意义上说,学生读出这样的品味后,会比较关注社会之所有的现实,尤其在写作中不再去求题材的大,而去比较过多的尊重现实,比较过多地实现着因小见大,较能以自己的文笔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

二、找到学生写出精髓的良方

要让学生去写出精髓,必须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作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能够真实意义上寻求到写出精髓的良方。平时的教学,我们感到一个个教师走进了为学生寻觅良方的误区,总是在以提纲挈领性地向学生灌输如何做到事例典型、语言形象。殊不知这些提纲挈领性的灌输对于学生是毫无价值的,真正有价值的良方还应当完全是我们学生的多多读出一篇篇文学作品的品味。入选于苏教版的语文篇目,可以说就是姹紫嫣红的花朵,让学生在这姹紫嫣红的园圃里神游,学生会比较有意义地感到一些句式的奥妙,学生便比较有意识地感到一字一天地、一字一世界的境界。当学生能够在阅读感悟上达到这样的境界,事实也就从一定角度去提高着自己阅读感悟的能力,也就提高着自己阅读作品之语言文字的品味。

三、重视学生写出精髓的实践

读写结合,读永远是前提;写也是相当重要的,完全可以说写应当就是某些意义上的根本所在。对初中学生的写,语文课程标准有着比较具体的要求,语文教材也有着比较具体的要求。但从我们自己所进行的具体实践中,从我们所教的学生中比较有意义地发现,仅凭如此要求之基础上的写作实践,会有学生甚至就是不少的学生写不出精髓的,而要让学生能够写出精髓,必须重视学生写作的实践,比较不让学生增加严重课业负担上的写作多实践,而且不间断时间过长的多实践,学生写出精髓实践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整体能够写出精髓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所以,于情于理的学生写作多实践,我们可以不要让学生去写完整的叙事性东西,可以写些比较简单的片段。这些片段可以是些语言文字锤炼的片段,也可以是围绕一些主题所具体叙写一些比较精彩的内容;这些片段可以是学生在身边社会上的见闻,也可以是学生为自己所学之文学作品上的联想性的补白;这些片段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写作,也可以是学生对他人作品的修改或者一定意义上的润色。在平时的读写结合中,努力实践着学生的读出品位,努力实践着学生精髓的写出。学生还真是那样的灵验,写的是真实,表的是真情。学生虽然所写的不是惊天动地,但着实能够让读者去感动。

对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实践探索,需要人们去大胆实践,需要人们去勇敢面对。从一定意义上说,无论是探索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也许就是我们暂时所不能够去突破的难点,不用担心,只要潜心研究,突破难点的办法总会是有的。

参考文献:

[1]丛立新.一篇值得下功夫的“文章”[J].中国教师,2006.10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3

上一篇: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想象力的研究 下一篇: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