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36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25 12:06:07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呼吸机无创通气对36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72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抗感染、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呼吸兴奋剂、糖皮质激素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插管率、血气变化、总费用、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其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无创通气; COPD; 呼吸衰竭; 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患者气道阻塞为其主要病变的一种呼吸道疾病,病程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在稳定期也能够出现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感染等相关因素所导致的呼吸衰竭为此类患者常见的死因,需经常对COPD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而有创的通气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对患者创伤大、临床并发症多,患者依从性差。目前临床应用呼吸机无创通气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是治疗呼吸衰竭有效的重要的手段[1,2]。本文回顾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科收治的72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目的在于观察应用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科收治的72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26~5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抗感染、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呼吸兴奋剂、糖皮质激素等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插管率、血气变化、总费用、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

1.3 诊断标准

1.3.1 COPD诊断标准 2007年1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

1.3.2 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7版)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4、12、24、48 h的血气分析、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监测患者血氧浓度及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插管率、神志、住院时间等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经治疗后,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比较(x±s)

3 讨论

COPD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患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都较高。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其主要原因为,并发了肺部的感染及呼吸肌的疲劳。无创通气能够降低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同时降低插管概率,较少并发症[3]。COPD患者并发重症呼吸衰竭,其气道阻力相对较高,呼吸机能够提供压力对患者进行支持,辅助患者吸气[4]。有研究显示,无创通气能够明显的改善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律失常,表明其能够减轻患者心脏负担,同时改善患者心脏的功能。

无创通气不但操作简便,而且能够间断或持续应用,同时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在治疗期间可正常说话、进食,易被患者接受。同时还能够免除应用人工气道对患者进行有创治疗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更能有效的预防因呼吸机引发的肺炎。应用呼吸机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口咽干燥,痰液黏稠等不良反应。早期应注意使用湿化装置,保持患者气道的湿化,有利于痰液咳出。如患者有面部皮肤损伤及胃肠胀气等,则应密切观察与耐心指导,及时处理。对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气后4~6 h,患者神志及血气分析恢复不理想者,尤其是合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心力衰竭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有创的机械通气,以免延误救治时机。

综上所述,应用呼吸机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由于病情加重所导致的应用有创通气的风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应在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何惠英.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作用. 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 (5):2.

[2] 吕晓东,刘加良.Bipap无创通气在COPD急性加重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 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 (4):2.

[3] 徐雪芬,郑玉龙,何远强,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48例临床分析.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 16 (11):15.

[4] 刘其国. B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9, 15 (6):2.

(收稿日期:2011-07-01)

上一篇:儿童d2注意力测验中抑制参数的性别差异 下一篇:赖氨基匹林联合654-2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