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功能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对比

时间:2022-08-25 10:53:29

语用功能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对比

内容摘要:委婉语是各族人民在商业交际、日常交际、政治交际等中为达到交际目的和愉悦轻松的交际过程而使用的语言方式。本文将从语用功能方面多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在隐讳语、礼貌用语和褒贬语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由于各国家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发展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会有一些文化及交流障碍,因此要求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意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正确有效地使用委婉语。

关键词:委婉语 语用功能 跨文化交际

在世界各民族的日常交际、政治交际以及生活交际中,往往避免不了一些语言冲突或者是无法言明的一些禁忌事物而使得交际过程变得十分尴尬,这也会导致商业关系的破裂甚至是政治交际的失败,因此在双方进行交际时,如何正确使用委婉语就显得十分重要。人们可以通过使用委婉、含蓄、间接性的语言代替生硬、粗俗、无法回避的话语,从而淡化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的尴尬与不愉快,减轻交际双方的压力以使得交际过程变得和谐高效,最终达到交际目的。

委婉语是在多种语言中使用最多的表达方式,也是经常使用的修饰语言的手段。为了能更好的体现英汉委婉语的使用规律及其文化内涵,文章将以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的视角对英汉委婉语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做详细的对比与阐述。

一、英汉委婉语的定义

委婉语在英文中的单词是euphemism,该词起源于希腊语。整个单词分为词缀“eu-”和词干“phemism”。词缀“eu-”的意思为“excellent”好的、优秀的,而词干"phemism"的意思则是“diction”用语、措辞,所以整个单词的意思就是好的措辞、令人愉悦的用语。在英语中,人们认为委婉语就是:用使人愉悦的、婉转的、指代性的语言替换粗野或是直白的提及忌讳事物的表达方式;而在汉语中,中国人则认为委婉语是: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下,基于汉语文化的发展,在文化及价值观限制范围内,为了掩饰一些不方便提及的情景或语言而使用的间接性的含蓄的语言方式。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也曾对委婉语做了更为清楚的定义:“婉曲,指的是不能或者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辞,转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

从上可得知,英语和汉语两者对于委婉语的定义十分相似,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避免冲突性话语和忌讳事物的称呼而使用含蓄有礼、使人愉快且间接性的语言来代替粗俗无礼、使人不悦、生硬直接的词语。委婉语是交际中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交际活动中淡化尴尬及冲突的有效方法,更是避免产生政治危机及商业危机的一剂良药。

二、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委婉语是基于历史、文化发展和人们社交活动而存在的。作为一种有效缓和人们交流中不愉快的语言表现形式,委婉语不仅可以使得交际过程变得和谐有序,还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捕捉到对方的思维和情绪变化,因此,在各种交际中,委婉语的使用都是十分广泛的。英汉委婉语是中西方文化观念的一种变相体现,同时也是思维定式的一种体现,涉及到政治、商业、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在不同角度上可反映出中西方各自的历史文化特性和思维方式,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其使用效果和交流者的心理变化方面。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交流结果而使用委婉语,能够淡化甚至避免交流中两者的语言冲突和尴尬的处境,从而使得双方的观点变得更容易被接纳。因为英汉委婉语的使用目的是一致的,所以两者的语用功能也十分相似,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避讳功能、避俗功能、礼貌功能和褒扬功能。但是由于英汉委婉语起源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使用方式和使用规律有所不同。

1.避讳功能

无论是在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忌讳都是语言交流中需要注意的表达内容,而委婉语的产生就是基于人文文化中禁忌的心理,所以委婉语与禁忌语是有密切联系并息息相关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人们总是会提及且无法避免一些忌讳的事物,这就需要用委婉语来代替那些禁忌语,这不仅是表达对方以及所忌讳事物的尊重,也是个人高素质和高修养的体现。因此在英汉语中都会有一些为了避免提及禁忌的委婉语,但是因为两者文化根基有着极大的差异,因此所避讳的具体词语也会有所不同。

在史前社会时期,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于自然认识和改造的能力有限,对于许多自然现象如海啸、火山爆发、飓风、闪电等得不到合理的解释而产生了内心的恐惧心理,所以早期人类幻想创造了神说,认为神是人类的守护者,万物的主宰,也是决定人类生死祸福操控者,所以神灵与圣物是不可亵渎的,所有与神灵相关的称呼都是禁忌称呼。在英语中,因,人们觉得直接提及一些魔鬼的名字会引起魔鬼的注意从而带来杀身之祸,所以人们会使用一些委婉的称谓来代替魔鬼的名字;对于上帝,人们觉得上帝是神圣不可冒犯的,所以对于上帝及各种神灵,英语中都有相对应的婉词来表示对于神灵的尊重。例如在一些场合不得不提及神灵的时候,人们会选择用神灵名字中的一个字母来代替全称。而对于一些有关于宗教的词汇,英语中也会选择使用委婉语进行避讳。例如:用“Go to blazes”替代“Go to hell”,意为毁于一旦。在汉语中,由于中国长时期处于封建专制主义的社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所以在中国史上,对于名讳是十分严格的。例如:坡的祖父名字是“序”因为当时坡是有名的作家,所以在其作品中必要写很多序,但是由于其祖父名中带有“序”字,若使用“序”这个字,便是对先祖的不尊敬,所以为避家讳,坡便把作品中所有的“序”字改成了“引”。除此之外,还有国讳,这是为了尊敬当朝皇帝而设定的。例如:古代皇帝纳妃前都会先对入选的秀女进行殿选,若秀女闺名中有任何一个字与帝王的名字读音相同,就算是犯了国讳,将会被判用不得录用。所以很多秀女为了避讳,就会在殿选之前改名或者是选择使用其他声调的字。

亡故和顽疾都是在生活中最不愿提及的事情,因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觉得,提及“死”是十分不“洁”的事情,所以在日常交流中,中西方都会使用委婉的语言来避讳这些不好的字眼,而且两者中存在有大量关于死亡和疾病的委婉语。在英语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有answer the final summons(最后一次),sleep in the Arms of God(安睡在上帝的怀抱中),be at rest(在休息)等。西方人也喜欢用一些委婉的词汇来代替疾病,例如:用“accident”表示中风,用“fever”表示猩红热等。在汉语中,关于死亡和疾病的委婉语的说法也不在少数,例如:高僧死亡叫“归西”、“归寂”;帝王死亡叫“驾崩”、“宾天”;诸侯以及妃子死亡叫“殁”;英雄死亡叫“牺牲”、“捐躯”;普通人家死亡叫“逝世”、“离去”等。而对于疾病,汉语中会使用“身体不便”、“身体障碍”等词来代替。

2.避俗功能

由于英汉文化的根基不同,两者往往存在着差异,但究其根底都是源于人类的思想和生活,所以两者之间存在互通性和共性。在人际交往以及一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中西方提及与人类身体特征和生理行为等有关的粗鄙的语言的时候,为了防止交流变得尴尬,都会选择使用一些委婉或者是间接性的语言来表达。

女人怀孕虽然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情,但是将其搬上交际层面,直接表达难免有些粗俗,所以在英汉语中都有对“怀孕”间接表达的委婉语,但是由于中西方社会风俗和表达习惯的不同,两者所表达出的词汇有所不同。在英语中,人们会使用以下委婉语来代替“怀孕”:be gone to(已经过去了),awkward(行动不便的),eating for two(为两个人吃饭),anticipating(满怀期待的)等。与之相对应的。在汉语中,中国历来重视子嗣传承,所以对于女子怀孕人们往往会使用“有喜了”、“身怀六甲”、“梦兰”等带有喜庆意味的词语来表达。

除此之外,在提及一些生理行为的时候,由于中西方文化中都觉得直接提起是对交际对方十分的不尊重,并且极其不雅观,所以在英汉语中都会使用一些指代性或是间接性的委婉语来代替粗俗的词汇。例如:英语中常常会使用I have to pay a call(我要去打个电话),Can I add some powder?(我可以去补个妆吗?),to go see the baby(去看一下孩子)等表示有事外出的话语作为借口来替代上厕所。而在汉语中与之对应的是,中国人会使用“方便”、“洗手间”、“WC”、“如厕”等词汇来直接表达上厕所。从上可得,英语中在提及生理行为的时候,往往会以借口做其他事之类的话语或者是间接性的语言来替代直接表达的粗俗的词语,而汉语中则是使用一些指代性或雅化的词语来替代原有的语言。

3.礼貌功能

礼貌交际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被高度重视的。在社会交际中,为了避免冒昧和冲撞,人们都会遵循礼貌原则,尽量避免提及一些不礼貌或者是使人不愉快的事物。但是同时也存在着无法避免提及这些事物的时候,这时人们就需要使用恭谦有礼、悦耳的委婉语将不能直接表达的话传达给对方,以给对方一种被尊重、被重视的愉悦感,从而使得交际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下顺利进行。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都传承着以礼待人的传统,是著名的礼仪大国。在汉语中,人们常常会使用一些谦辞,例如:在向长辈请教时会用“晚辈才疏学浅,还望老师不吝赐教”;向别人介绍与自己的家会用“敝处”、“舍下”;向别人介绍自己时会用“在下”、“小生”、而在称呼对方时会用“君”、“足下”;向别人请教时会用“敢问”、表达自己意见时会用“拙见”;请人接受时会用“笑纳”、接受别人的好意时会用“领情”;请求别人办事时会用“劳驾”、而对于别人的致谢会用“见外”等等。这些词汇都将自己置于最底层而将对方置于最尊贵的位置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而在西方,虽然长期受到平等思想的熏陶,在某些随意的社交场合,人们会直呼对方名字表示亲近,但是在正式的社交环境中,西方人也十分注重礼貌礼仪,绝对不允许出现无礼的词汇或者是举动。因此西方人常常会使用委婉语来含蓄的表达一些事物从而显示自己的礼仪与高素质,以博得对方的好感。例如:在对方是老妇人的情况下,会称呼其为“grande dame”(贵妇人);当对方是老人的情况下,会称呼其为“golden ager”(金色年华的人);在提及穷人时,会将其称呼为“man of modest means”(财产不多的人)等等。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对于称呼和交际时的礼貌用语都是很重视的。两者都会选择使用一些委婉语来替代“你”、“我”、“她”、“他”等之类的略显随意的词语或者是一些直接表达会显得无礼的语言,但是由于两国文化传统的不同,汉语更倾向于放低自己身份以显示对对方的尊重,而英语则倾向于使用修饰性的委婉语来称呼对方以示尊重。

4.褒扬功能

语言的性质有褒义、贬义和中性三大类。在人际交往中使用贬义词很有可能会导致语言冲突,最后带来不利的影响和结果,所以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十分重视使用委婉语来避免和取代贬低性的词语,即委婉语的褒扬功能。其不仅仅有取代的功能,还可以是对已有的语言加以修饰,使其更得体,更能使人接受。在当今社会的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国家都会使用许多褒扬性的委婉语来取代一些带有讽刺意味或者是贬义的语言以避免对方认为发言者对某些事物有偏见或者是不礼貌的看法从而导致国家间的交际冲突。

在褒扬功能下,英语和汉语委婉语都是使用一些褒义或者是美化作用的词语来代替原有的略显贬低性的语言,其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十分相似,都是由被人们容易接纳的词语所代替,但两者在个体用词上略有差异。例如: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虽然盛行着职业平等的思想,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于不同的职业的看法褒贬不一,甚至有人觉得某些职业的称呼就是一种贬义的称呼。所以在交际中,直接提及这些职业的通俗的称呼显然不妥,因而人们常常会使用一些褒扬性的委婉语将其美化,这不仅是一种礼貌的体现,还是对于该职业工作者的尊重。在英语中,人们把“dry cleaner”(干洗工)称为“dry cleaning engineer”(干洗师);把“optician”(眼镜商)称为“vision engineer”(视力工程师);把“worker”(工人)称为“technician”(技g员)等。而在汉语中,人们则会将“保姆”称为“家政服务人员”;将“挖沟工人”称为“挖掘技术员”;将“民工”称为“季节性雇员”;将“家庭主妇”称为“内务工程师”等。

三、结语

委婉语是各国交际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帮助提升交际效率的语言形式,由于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基础、经济基础和价值观,委婉语的具体表述形式和使用规律有所不同,但是委婉语在实际运用中还是有许多共同点。本文主要站在语用功能的角度详细的研究了英汉委婉语在不同功能下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英汉委婉语虽然都是使用含蓄有礼、文雅温和、使人愉快的言语代替生硬直白、粗俗无礼、使人不愉快的语言,且作用显著,都十分有助于淡化、甚至可以避免交际中的矛盾,提高交际质量以完成理想中的交际目的,但是由于中西方在历史发展和文化观念上的不同,两者具体的体现形式及使用方法有所不同。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高速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紧密,跨文化交际已然成了语言学习者的一门必修课,而委婉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一条重要纽带,研习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和使用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语言学习者们要充分了解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认识在英汉委婉语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并加以利用以正确有效的使用委婉语,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及交流障碍,从而促使跨文化交际能在愉快、高效的氛围下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学院)

上一篇:浅谈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 下一篇: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话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