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酒店内外部影响因素探讨

时间:2022-08-25 10:13:41

学习型酒店内外部影响因素探讨

本文作者:蔡晓梅 刘 晨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酒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酒店不仅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是提升其可持续发展和动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不断动态变化的环境下,如何运用理论知识科学地指导酒店构建学习型组织成了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然而,目前我国酒店的学习型组织构建尚处于口号阶段,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套可供参考的系统性理论。鉴于此,本文拟结合学习型组织理论与酒店的特征阐释学习型酒店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广州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进行实证研究,对学习型酒店进行理论归纳与实证探索,以期为我国酒店构建学习型组织提供理论指导,并补充学习型组织和酒店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研究回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酒店业成为了一个高度依赖知识的行业,越来越重视知识转移、知识创新、知识储备和知识生产[1]。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满足顾客持续变化的需求,酒店员工和管理者必须进行科学的知识管理和系统的学习[2]。鉴于此,关于酒店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方面的研究在学术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外学者对于酒店领域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行业研究视角(Industrialstudies),认为酒店行业之间应该进行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分享整个行业的运营经验,而不是一些酒店为个性化服务承受高成本,另一些酒店则坐享其成[3-4]。二是跨组织研究视角(Inter-organ-izationalstudies),强调酒店集团经营的连锁效应,认为酒店集团的经验、数量和分布状况是酒店跨组织学习的生存利益链,组织之间的紧密合作和相互学习可以促进知识创新和组织变革[5-7],酒店集团间的知识共享环境对组织的成功和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8]。三是组织内部研究视角(Intra-organization-alstudies),强调组织中个人学习的重要性,认为酒店员工对于知识的获取、发展、积累和分配具有强烈要求[9-13],酒店内部的培训会利于其员工进行学习,领导行为的差异能够解释酒店中员工学习的巨大差异,酒店文化和酒店内部的知识共享对知识的获取和酒店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酒店成为学习型组织需要员工运用其精神动力走向新的资源和知识的优先配置[14-18]。国内研究由于起步较晚,与国外研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已形成一定的体系,集中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对学习型酒店构成因素的研究。范圣刚通过分析了连云港明珠酒店集团开展学习型组织的个案,为民营酒店构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实施方案[19]。马鹏等整合饭店核心竞争力和知识管理战略的内容,构建了饭店知识管理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企业文化指标、人力资源指标、信息技术指标和专业技能指标[20],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21]。二是酒店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探讨。胡明和陈明星指出员工知识分享是促进组织知识资本增值,进而提高组织绩效的驱动力之一[22]。傅慧和李新春的研究指出,酒店外部学习能力与组织知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知识资源在外部学习能力与酒店绩效之间扮演着完全中介作用[23]。张同建和吕宝林探讨了我国星级酒店业知识转化在核心能力培育过程中的微观激励机理[24],并分析了我国星级酒店的知识资本[25],指出知识转化和知识资本的培育和管理有利于酒店核心能力的培育和竞争优势的获取。蔡晓梅探讨了星级酒店组织气候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指出组织气候对星级酒店的知识储备和知识转移均存在一定的影响[26]。许春晓和邹剑探讨了酒店知识共享对服务创新的影响,指出利他主义和利益追求动机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则对创新环境优化、员工创新意识和员工创新表现有正向影响[27]。除此之外,酒店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28]。综上所述,由于缺乏相对清晰、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指引,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为运用知识管理或学习型组织的某些理论在酒店业中进行实证研究,且大部分研究内容泛化、结构松散、体系凌乱,可鉴性不高[29]。因此,为学习型酒店构建一个清晰、系统的理论体系是进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理论与假设

(一)学习型酒店相关理论

1.学习型酒店概念现代酒店业包含餐饮、住宿、娱乐以及各种服务设施,以输出的基于顾客对其住宿和餐饮满意度的无形性产品和服务为特征。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影响,酒店的服务过程变得越来越依赖知识[30]。可以说,现代酒店实际上是以提供无形产品为主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是典型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大致可以归纳为3种观点。一是系统观点。此观点认为,学习型组织是组织成员通过不断共同学习,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立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抱负的组织[31]。二是组织行为观点。该观点指出,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获取、转移、创造知识,并藉由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是一个有利于所有成员学习以及能够自觉地适应自身和组织环境变化的组织[32]。三是知识创造观点。此观点指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知识创造公司,是一种“超文本组织”,其核心是组织拥有将个人的知识传播给组织中的其他人的能力[33]。综上所述,学习型组织可以被认为是在组织学习环境的支持下,组织成员善于不断进行学习,并通过知识创新以适应环境、获取动态竞争优势的系统。基于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论,并结合酒店行业的特征,本文对学习型酒店做如下界定:学习型酒店是以获得动态竞争优势为目的,在组织学习环境和变革型领导行为的支持下,组织成员善于进行自我调适和集体学习,并通过内外部知识的交流达到知识创新,以提供更优质的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性产品的现代企业。

2.学习型酒店与学习型组织概念辨析学习型酒店与学习型组织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二者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学习型酒店是特殊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酒店的概念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是学习型组织在酒店业的具体表现形式。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强调组织在学习环境的支持下进行各个层面的学习,并通过相互交流和影响实现知识的转移和创新,实现组织迅速地应对多变的外部环境。而学习型酒店是在酒店中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系统,使酒店通过各级员工的学习和培训实现产品、服务等各方面的创新,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并获得持续的动态竞争优势。二是,学习型酒店与学习型组织互为补充。学习型酒店和学习型组织的内核一致,但适用的范围不同。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普适性的概念,是所有组织为突破知识边界而采取的组织形式。而学习型酒店则是根据酒店行业的具体特征,为酒店的学习和发展提供的一种具有优越性的组织形式。学习型酒店一方面把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具体应用于酒店业,另一方面针对其特殊的行业性质构建一种具有服务性的学习型组织,补充了学习型组织在酒店业的理论空缺。学习型酒店与学习型组织间也存在一定的区别。首先,酒店的行业性质决定了酒店组织学习事实上是根据顾客需求的不同提供个性化的产品组合和服务项目,这便要求学习型酒店学习比其他学习型组织更加注重实操。其次,酒店作为一种旅游企业,其对员工的需求量是季节性的[34],而且,酒店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同时性,这便意味着学习型酒店必须拥有比其他学习型组织更加高效和灵活的学习系统,以使员工能够快速学习,从而为顾客提供高效的优质服务。

(二)研究假设组织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部分,包含动态的知识转移过程和静态的知识储备。迄今为止,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组织学习进行了研究,并对组织学习构建了系统的模型。其中,国外研究中最为普遍运用的是SECI模型和4I模型。SECI模型和4I模型都强调知识转移的过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以及学习过程中组织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但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SECI模型注重知识的创新,认为知识通过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综合化(combination)和内化(internalization)4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并且,SECI模型认为经验知识(experientialknowledge)、概念知识(conceptualknowledge)、系统知识(systemicknowledge)和常规知识(routineknowledge)4种知识资产是知识转移的基础和结果[35]。而4I模型则强调组织的战略重建,认为组织学习是一个多层级的动态过程,各层级的认识与行为相互影响。该模型指出,组织通过感知(intuiting)、解释(interpreting)、整合(integrating)和制度化(in-stitutionalizing)4个过程实现个人、团队和组织层面的学习,并通过前馈(feedforward)和反馈(feedback)使这4个过程在上述3个层面上相互联系,从而使吸收新知识(exploration)和运用习得知识(ex-ploitation)之间形成张力[36]。国内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6P-1B模型。该模型反映出构建组织学习过程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主体部分,并强调了知识储备的重要性,认为组织在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发现、发明、选择、执行、推广、反馈6个过程以及使学习成为一个不断上升过程的知识库[37]。从国内外研究的共识可见,组织学习由知识转移和知识储备构成,而且,知识转移和知识储备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和影响。鉴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假设H1a:知识储备与知识转移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H1b:知识转移与知识储备存在正相关关系学习型酒店的组织学习必须在一个支持知识共享、创新和运用的学习环境中进行。野中郁次郎等把这种学习环境定义为“场(Ba)”,它通过提供现实或虚拟的空间而促进组织学习主体的相互影响,从而使主体共享时间和空间直到实现自我的突破和超越[35]。场分为原始场(OriginatingBa)、交流场(In-teracting/DialoguingBa)、系统场(Cyber/System-izingBa)和练习场(ExercisingBa)。其中,原始场是社会化进行的场所,是个人面对面分享经验、感受、情感和精神状态的场所,主要通过接触和模仿实现隐性知识的群化,如酒店走动式管理;交流场是外化进行的场所,是个人分享精神状态和技术,并使之转化为常态或以表达概念的场所,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如酒店工作小组中对新服务模式概念的提出;系统场是综合化进行的场所,是进行虚拟沟通和相互影响的场所,主要通过虚拟媒介如手册、档案、数据库等显性知识的融合和共享,如酒店的客房信息管理系统和客史档案;练习场是内化进行的场所,是一种体验式的场所,主要通过个人对知识的实践实现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如酒店为员工提供的培训场所。在这些场(Ba)中,知识实现了在个人、团队和组织之间的相互转移和螺旋上升。基于上述理论,我们提出以下假设:假设H2a:学习环境与知识储备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H2b:学习环境与知识转移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风格的领导行为对学习型酒店的影响存在不同。现有研究成果指出,支持学习型组织构建的领导行为是变革型领导行为。阿尔贝托阿拉贡-科雷亚等[38]认为领导行为,尤其是变革型领导行为对组织学习有重要影响,并间接引起企业创新。陈国权和周为指出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对组织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显著性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3种风格的领导行为对组织学习能力影响显著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变革型、关系型、任务型[39]。于海波等认为变革型领导强调试验、冒险、不断变革、多样性选择,这会极大地推动组织学习[40]。同时,我们还认为,变革型领导行为不仅能够直接影响组织学习,还能够通过营造酒店学习环境间接影响组织学习。我们把酒店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定义为领导环境,并提出以下假设:假设H3a:领导环境与知识储备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H3b:领导环境与知识转移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H3c:领导环境与学习环境存在正相关关系组织内部知识与外部环境具有互通性。组织知识库中的知识除了来自组织内部外,也会直接来自于外部环境,而且组织也向外部环境输出知识[41]。同样的,酒店中储存的知识和信息不仅来自于酒店内部的知识储备,也来自于酒店的外部环境,同时,酒店也会通过各种途径把自身的知识输出到外部环境,从而达到增强自身的适应性和自我更新能力[37]的目的。酒店知识的获取和输出与酒店的知识储备存在相互的作用和影响。酒店从外部环境获取其需要的各种知识,然后让这些知识进入知识转移的过程,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储备重新输出给外部环境,产生新一轮的循环。正是这种知识的获取和输出体现了学习型酒店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互动提升。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假设H4:获取知识与知识储备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H5:知识储备与输出知识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6a:获取知识与输出知识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6b:输出知识与获取知识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理论模型与问卷设计根据学习型酒店的概念和研究假设,我们构建了包含核心因素、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图1),其中,核心因素指酒店的组织学习,包括“知识储备”和“知识转移”两个潜变量。知识转移划分为社会化、外化、综合化和内化4个维度[35,42],知识储备划分为个人层面、团队层面和组织层面3个维度[36,43];内部影响因素包括“学习环境”和“领导环境”两个潜变量。学习环境划分为原始场、交流场、系统场和练习场四个维度,领导环境划分为个人认同、智力激发、支持、启发性沟通和愿景5个维度[44];外部影响因素指酒店从外部环境输入知识以及向外部环境输出知识,包括“获取知识”和“输出知识”2个潜变量。获取知识划分为知识获取、意见获取和输入媒介3个维度,输出知识划分为直接输出、间接输出和影响效应3个维度[37]。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包含58个测量指标的问卷,并采用李克特(Likert)五项量表对这些测量指标进行计分,各项依据“非常同意”、“同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对”、“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分别赋值5-1分的评价标度进行测量。

(二)调查对象与过程本研究选取广州18间星级酒店和30间经济型酒店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320份问卷,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问卷发放数量分别为180份和140份。问卷调查于2010年11月15日至2010年12月5日进行,具体调查过程如下:(1)调查人员选取调查对象;(2)调查人员与酒店相关管理人员联系,说明调查事宜并预约调查时间;(3)调查人员在预约的时间进行调查,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对酒店员工发放问卷;(4)调查人员当场回收问卷,并向被调查人员和酒店相关管理人员致谢。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29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60份。问卷回收率为91.56%,有效率为88.74%,达到了较好的样本数量要求。

四、结果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17.0和AMOS17.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式(SEM)分析变量间整体的相互影响关系。

(一)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7,表示本究的问卷总体上具有良好的信度。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检验问卷的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中主要的模型优度测量指标是:χ2(拟合优度的卡方检验值)、DF(自由度)、χ2/DF(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GFI(拟合优度指数)、CFI(比较拟合指数)、TLI(塔克刘易斯指数)、NFI(非规范指数)和RMSEA(近似误差均方根)。从检验结果来看,本研究模型的模型优度测量指标值较好:GFI接近0.90(一般标准:>0.9,越接近1越好),NFI、TLI、CFI均大于0.90(一般标准:>0.9,越接近1越好),RMSEA接近0.05(一般标准:<0.05,越小越好),χ2/DF介于1和2之间(一般标准:介于1和2之间)。这表明本研究问卷因子结构模型与收集数据之间的拟合效度较好。综上所述,本研究问卷在信度和效度上均达到了可接受的标准,因此,用它收集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这将使本研究能够达到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二)模型的拟合优度为检验理论模型与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须通过模型拟合指数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一般情况下,模型拟合指数可以分为3种类型:绝对拟合指数、相对拟合指数以及简约拟合指数:(1)绝对拟合指数:χ2=322.780(一般标准:越小越好),DF=178,p=0.000(一般标准:>0.05),GIF=0.897(一般标准:>0.9,越接近1越好),RMSEA=0.056(一般标准:<0.05,越小越好);(2)相对拟合指数:TLI=0.947(一般标准:>0.9,越接近1越好),NFI=0.907(一般标准:>0.9,越接近1越好),CFI=0.956(一般标准:>0.9,越接近1越好);(3)简约拟合指数AIC=430.780(一般标准:越小越好),CAIC=677.057(一般标准:越小越好)。可见,综合上述各项指标,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整体模型拟合度较好,可以用来检验研究假设。

(三)假设检验

本研究采用巢模式法检验(Nested-modelap-proach)和路径分析(Pathanalysis)的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1.巢模式法检验根据理论模型,本研究在虚假模式(M0)和理论模型(Mt)之间设定了11个巢模式,依次为:M1模式(H1a=0):检验知识储备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关系;M2模式(H1b=0):检验知识转移对知识储备的影响关系;M3模式(H2a=0):检验学习环境对知识储备的影响关系;M4模式(H2b=0):检验学习环境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关系;M5模式(H3a=0):检验领导环境对知识储备的影响关系;M6模式(H3b=0):检验领导环境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关系;M7模式(H3c=0):检验领导环境对学习环境的影响关系;M8模式(H4=0):检验获取知识对知识储备的影响关系;M9模式(H5=0):检验知识储备对输出知识的影响关系;M10模式(H6a=0):检验获取知识对输出知识的影响关系;M11模式(H6b=0):检验输出知识对获取知识的影响关系。通过对上述理论模型、虚假模式和11个巢模式进行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我们发现,M1、M2、M4、M5、M6、M7、M8、M9、M10和M11模式在待估计参数减少后,卡方的增加量χ2在P=0.05的水平下显著,这说明该参数的减少影响了模型拟合度,即表明假设H1、H2b、H3a、H3b、H3c、H4、H5、H6a和H6b得到了支持(表1)。

2.路径分析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我们发现路径H1、H2b、H3a、H3b、H3c、H4、H5、H6a和H6b在P=0.05的水平下显著,即假设H1、H2b、H3a、H3b、H3c、H4、H5、H6a和H6b得到了支持(表2)。这与巢模式法检验的结果一致。综上所述,假设H1、H2b、H3a、H3b、H3c、H4、H5、H6a和H6b得到了支持。

(四)模型修正

经过模型检验,我们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假设检验的结果修正了模型:删除了学习环境对知识储备的影响这一路径,使模型拟合程度提高,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修正后的模型(图2)的主要拟合指标如下:χ2=196.045,DF=38,P=0.068,χ2/DF=1.167,GFI=0.937,RMSEA=0.025,NFI=0.943,TLI=0.989,CFI=0.991,AIC=322.045,CAIC=609.368,均明显优于修正前的理论模型。综合上述各项指标,可判断,修正后的模型相对于理论模型拟合度更好,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五、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并结合酒店的特征阐释了学习型酒店的概念,同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式分析了构成学习型酒店的核心因素、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学习型酒店的核心因素知识储备与知识转移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知识储备和知识转移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构成酒店组织学习系统。酒店是个特殊的行业,它要求员工根据消费者需求和业务运作进行工作,而消费者需求有很大的随机性。为适应消费者需求,需要员工进行不断学习,才能随机应变,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自觉实现个人层面的知识储备和转移。同时酒店组织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交流,实现团队层面的知识储备和转移。培训是酒店正式学习的主要方式,培训也是一个知识储备、转移和共享的过程。员工只有在不断的培训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个人、团队和组织之间的知识储备和转移。与一般酒店不同,学习型酒店不仅注重培训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还着重培养酒店员工的自我学习能力,鼓励员工进行非正式的集体学习,进而达到组织成员自我调适和集体学习,实现知识创新,进而提升酒店的动态竞争优势。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储备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系数为1.391,即知识储备每一增加个单位,知识转移则会相应增加1.391个单位。知识转移对知识储备的影响系数为0.465,即知识转移每增加一个单位,知识储备则相应增加0.465个单位。可见,酒店的核心因素知识储备和知识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与已有研究的结论吻合[26,35-36]。

(二)学习型酒店的内部影响因素正向影响酒店的组织学习学习型酒店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学习环境和领导环境两方面。学习型酒店的学习环境要求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特征为管理层次少、管理成本低、信息传递速度快、酒店内部沟通充分;酒店基层员工拥有充分的自,强调作业的独立性和员工的自主约束性;酒店高层管理层充分了解基层动态,且知识共享效率高、组织运行速度快;酒店全体成员具有团队意识,拥有共同愿景,善于集体学习,并通过集体学习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和进行系统思考;学习型酒店中的每个员工都拥有学习能力及技巧,善于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扁平化组织结构下的学习环境为酒店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促进酒店的学习。同时,学习型酒店需要寻求一种支持酒店进行组织学习的灵活性领导行为,改变过去任务型领导风格,在为学习型酒店提供学习环境的同时,还指导和推动酒店学习的进程,促进员工积极学习和思考,增强员工满意度,提升酒店绩效。基于学界的普遍认识,这种支持组织学习的灵活性领导行为倾向于变革型领导行为。已有研究表明,学习环境能够影响知识转移的过程[44],领导环境是影响组织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32,39-40]。本研究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酒店学习环境和领导环境显著影响酒店的组织学习。具体表现为,学习环境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系数为0.180,即内部学习环境每增长一个单位,知识转移则会相应增加0.108个单位。领导环境对知识储备的影响系数为0.662,即领导环境每增加一个单位,知识储备则会相应增长0.662个单位。领导环境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系数为0.439,即领导环境每增加一个单位,知识转移则会相应增加0.439个单位。领导环境对学习环境的影响系数为0.565,即领导环境每增加一个单位,学习环境则相应增加0.565个单位。可见,酒店的学习环境通过正向影响知识转移影响酒店组织学习,领导环境不仅直接正向影响组织学习,还正向影响酒店内部学习环境。该结论验证并补充了已有研究的相关结论。

(三)学习型酒店的外部影响因素与酒店的组织学习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酒店的外部环境包括经营环境和一般环境。经营环境包括酒店消费者、市场、酒店竞争者、原材料供应商、酒店投资者、酒店销售商、酒店外部的调研机构、公关机构和广告机构;一般环境包括人口、自然资源、政治、文化、经济、技术、法律、教育、国际关系及社会变化等[45]。对于学习型酒店来说,消费者是对其影响最重要的外部环境。酒店在与消费者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提升酒店知识创新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进而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支持和忠诚。同时消费者也通过酒店不断改善自身行为,例如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改变。同时,学习型酒店也借助媒介宣传自身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同时构建自身品牌,并通过各种沟通方式向竞争者、供应商、商以及社会大环境学习。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探讨学习型酒店从外部环境获取知识和向外部环境输出知识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酒店获取知识和输出知识的过程存在正向的相互的影响关系,并与酒店的知识储备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具体表现为,获取知识对知识储备的影响系数为0.481,即获取知识每增加一个单位,知识储备则会相应增加0.481个单位。知识储备对输出知识的影响系数为1.860,即知识储备每增加一个单位,输出知识则会相应增加1.860个单位。获取知识对输出知识的影响系数为0.608,即获取知识每增加一个单位,输出知识则相应增加0.608个单位。输出知识对获取知识的影响系数为1.071,即输出知识每增加一个单位,获取知识则相应增加1.071个单位。可见,酒店的组织学习过程通过获取知识、输出知识及其相互关系与外部环境相联系,从而使自身重塑并更加适应外部环境。该结论验证并补充了已有研究的相关结论[41]。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本研究选取的样本局限于广州市,研究结论对于非广州市学习型酒店是否同样适用,则需要进一步探讨;(2)本研究仅探讨了学习型酒店构建的主体部分,对于这些因素对酒店知识创新、动态竞争优势等的影响尚未涉及。希望后续研究采用更加广泛的样本,探讨学习型酒店的核心因素、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对知识创新、动态竞争优势等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学习型酒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以丰富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论,并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酒店提供理论支持。

上一篇:文化遗产规划研讨 下一篇:旅游渠道转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