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家暴 一场噩梦

时间:2022-08-25 09:22:39

“除了导致耳漏、听障以外,还有形成胆脂瘤的危险……”在被医院确诊为耳膜穿孔的那一瞬间,浑身颤抖的孙梅(化名)再一次暗自决定:这婚,一定要离!

在“国际反家暴日”到来之际,孙梅犹豫再三接受记者采访,讲述自己十年的家暴往事……

数据说话

近3成女性遭受家暴

在我国,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是它的普遍性,不分地区、不分城乡、不分文化、不分职业、不分贫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二是高发性,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每3个家庭就有一个存在不同程度的暴力现象,每年有近10万个家庭因为家庭暴力而解体,有24.7%的女性遭受不同形式家暴。三是严重性,家庭暴力导致的恶性人身伤害案件亦呈上升的趋势。

子女施暴让人触目惊心

在红枫妇女热线的案例统计中,今年的家庭暴力投诉又出现新的特点,除了90%的家暴施暴者为男性,但“女打男”型家庭暴力也开始占有一定比例,此外,在今年红枫接到的案例中,还有2例是儿子打妈妈的,其恶劣性质让人触目惊心。

红枫中心的热线主管那立新认为,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的家庭充斥家庭暴力,父亲打母亲,父母打孩子,殊不知慢慢长大的孩子就很可能模仿家长,反过来施暴于家长。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为了让孩子成才不惜一切代价,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除了学习,与人交往、自立能力等其它方面均不如别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进而对父母拳脚相加。

一次没听清被拳打脚踢

“他一次次让我绝望!如今,已经完全控制了我的人身自由!”

孙梅说,10年婚姻犹如一场噩梦,即便有过短暂的幸福,之后也被更大的痛苦掩盖,而这一切都来自丈夫对她无时无刻的控制和随时都会袭来的“暴打”。

今年37岁的孙梅和丈夫刘立成相识于2000年。那时候,刘立成已经是一家投资公司的老总,彼时34岁的他与前妻刚刚离婚。在一次工作场合中,刘立成认识了刚参加工作的孙梅,眼前的孙梅有着漂亮的容貌、得体的举止,这让刘立成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心动。随后,年长孙梅10岁的刘立成对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一年后,两人在北京登记结婚,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父母眼里,孙梅从小就有上进心,大学毕业后又嫁了一个有钱有势的老公,女儿成了他们眼中最大的骄傲。在外人眼里,孙梅的生活无疑是让人羡慕的:住着洋楼,开着豪车,家里有保姆,出门有司机……

而只有孙梅自己知道,在无数个凄凉的夜里,她曾独自挥泪如雨。

孙梅回忆,在结婚前的那段日子里,刘立成对她爱护有加,这才让她不顾外界的看法嫁给这个比自己大10岁的男人。新婚伊始,孙梅洗衣、做饭、照顾刘立成的生活起居,两人也度过了一段无忧快乐的生活。

但随着共同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孙梅发现丈夫的控制欲极其强烈,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发雷霆。而最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在2002年女儿快满一周的时候,丈夫竟无缘无故地对她大打出手――

“那天,我正在洗澡,他在外面问我什么事儿,让我速度快点,由于花洒的水声太大,我没听清楚,就随口应了一声,接着冲洗身上的泡沫……突然,‘哐’的一声,浴室的门就被人踢开了,只见他怒火冲冲地进来,接着就对着我一阵拳打脚踢……”

暴打完孙梅之后,刘立成又把客厅里所有的东西砸了个遍:电视机、电脑、冰箱……无一幸免。

看着满屋狼藉和身上的伤痕,孙梅极度恐惧,“心里特别难过,还伴随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耻辱感。”那一晚,无助的孙梅哭了整整一夜。而打完老婆的刘立成也许是有一丝后悔,接下来的几天,他对孙梅特别呵护,并异常笃定地向孙梅保证:以后再不打了。

一句不合要开车同归于尽

只是令孙梅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对丈夫的宽容变成了纵容,自从有了“第一次”之后,丈夫变本加厉,对自己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甚至连吃喝拉撒都要按着他的步调去走……

“你别给我学她(前妻),小心我照样收拾你!”这时,孙梅才知道,原来丈夫的前妻是被他打跑的。随后的日子里,刘立成经常因琐事和孙梅发生争执,一旦失控,他就会疯狂殴打孙梅。每次伴随着对孙梅的殴打,刘立成还会把衣柜中的物品扔得满地都是。

“他今天高兴了,我就可以上班,他不高兴了,我就必须在家里呆着。我现在在一家大型国企做行政工作,是结婚之后他帮我安排的。单位的福利很好,每天早上都有免费早餐,但是他无缘无故的就不许我去单位吃饭,必须在家吃,而且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吃……”

在孙梅眼里,家里的气氛让人窒息,而最让她担心的是女儿的成长环境。“每天都是生活在恐惧当中,他对我的打骂也直接影响到了女儿,每次女儿看到我被打,小家伙就只躲在一边哭,不停地抽泣、哆嗦……”

而孙梅自身的安全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有一次,他开车载着我在马路上行驶,他突然说了件什么事儿,我没有同意,结果他就在马路上横冲直撞,扬言要与我同归于尽。”丈夫的疯狂之举引来了很多司机的破口大骂:怎么开车呢?赶着去死吗?

“有时候在家里,一晚上要闹腾三四次,掐脖子、揪头发、扇耳光……我凄惨的叫声也曾惊动过邻居,他们找上门,怒骂一顿。”

这些年里,没有亲人在孙梅背后帮助,孙梅就像一只小船一样,在无边的海洋中飘摇,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每当夜色降临,恐惧感就会油然而生……

一个男同事电话招来耳膜穿孔

在孙梅眼中,动不动无中生有制造“黄色新闻”也是丈夫刘立成的拿手绝活。

“他对我与异往异常敏感,因为接男性朋友的电话,他打我已经不是一两次了。”有一次,是关于工作上的事情,孙梅接了一个男同事的电话。丈夫就开始质问:“谁打的电话?找你有什么事情?他跟你是不是关系很好?他有没有来过我们家?你们在家都干了什么?问题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不堪。开始我还愿意回答,跟他解释是工作的事儿,跟他说半天,也解释不清楚,然后他死活不信,逼着我承认我们之间有不正当的关系,说着说着就开始打我。”

而那次也是刘立成殴打孙梅最严重的一次――耳膜穿孔。独自去往医院的孙梅,委屈、愤怒、无助……

从那之后,刘立成不许孙梅和男人说话。如果看到了,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刘立成经常没收孙梅的手机去看,一旦发现有和男性朋友的聊天记录,他就是开始不依不饶。而且,打完了孙梅还不能和别人说,一旦猜疑她和别人说了,迎接她的将是再一次的殴打。

面对丈夫的嫉妒控制,孙梅偷偷地跟娘家人倾诉过,但从他们那儿换回的只是些许的安慰,孙梅娘家家境不是很好,在娘家人眼里,孙梅拥有如此富足的物质生活应该知足,就算是丈夫脾气大点,忍忍也就算了。

孙梅还多次找过婆婆去劝说丈夫,但是婆婆也不敢管。“丈夫家从小的家庭条件也不是特别好,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挣下了如今这样一份家业,他是一家老小的物质基础,正因为如此,婆婆在丈夫面前的分量也不够。有几次,婆婆来劝架,丈夫指着婆婆说,你给我滚一边去,上去就把她老人家推到了一边,然后就开始狠狠地打我。”几次之后,面对孙梅被打,婆婆也不敢管了,只在事后安慰孙梅。

而不堪忍受丈夫的暴打,孙梅逃跑过,但丈夫单位路上劫,朋友家挨个找……分居过,但孙梅始终无法逃脱他的魔掌。

时间久了,孙梅也发现了丈夫的心理――遇到事情,他希望我解释清楚,但是他自己内心已经会有一种想法,如果我不按他想的去说还不行,一旦不一致,就会换来他的拳打脚踢。

这两年,丈夫的狂暴更是变得变本加厉。

“很多次都是当着保姆和司机的面打我,他们谁都不敢吱声,谁劝谁挨揍。如今,他的暴力已经延伸到了公司,他连自己的员工都打,谁要不服从他,他就会威胁谁,只要他发脾气了,让你站着,你就不能坐着……”

就这样,孙梅的生活已经完全失去了自由,她没有朋友,她开始变得沉默,她的眼神也因为恐惧总是显得飘忽不定……每天,孙梅都晚出早归,即使如此,她依旧总被无端挑剔……

一提离婚就被威胁人身安全

经历过这么多“战争”之后,孙梅想过离婚,在丈夫平静的时候她也不止一次提过,但直到现在,丈夫还是不同意。他一再保证,只要你留下来,我再也不动你。每次怒气平复以后,刘立成也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仅此而已,之后随便一件什么事情发生,打闹依然会继续。

“即便他再有钱有势,我也不想委屈自己一生,如此没有尊严地跟他过下去。我曾偷偷地咨询过律师,但最终都不了了之了。我最担心的就是他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那样即便是离婚了,他也会不停地纠缠,没完没了――

“如果,你敢跟我离婚,我就让你们单位把你开除,让你没有工作!如果,你敢跟我离婚,你让你爸妈都给我小心点!如果,你敢跟我离婚,我就让你在这个城市没有容身之地……”

面对丈夫的威胁,孙梅欲哭无泪。

最近这两年,孙梅参加了一些妇女组织的活动,她一直在积极调试自己的心态,寻找和丈夫合适的相处之道,但无论怎么调整还是不行。最终,孙梅瞒着丈夫找到了北京红枫妇女中心,进行心理调适。

面对这样一个有人格障碍的丈夫,孙梅说:“如今,孩子渐渐大了,我自己也慢慢地变得更有承受力了。这么多年,为了孩子,为了工作,为了父母的安全,也为了我的安全,我一直都在忍受。结婚十多年来,在别人看来,我很幸福,但我真的再也无法忍受。”

孙梅明白,只有她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为保护被采访对象,一些背景资料做了特殊处理)

特邀专家 刘凤琴

北京红枫中心首席心理专家

特邀专家 那立新

北京红枫妇女中心热线主管

专家观点

遭遇家暴个人如何自救

遭遇家暴了,你该怎么办?对此,那立新强调,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一定要说“不”。采访中,那立新解释说,对待家庭暴力非常强调和重视“第一次”的处理,因为家暴的发生发展有特殊规律性,即“对峙-暴力-修复-亲密”,再一轮“对峙-暴力-修复-亲密”,如此循环反复,暴力行为一次比一次严重。

所以,受害人要重视婚后第一次暴力,绝不示弱,并勇于借助外力打破这个循环。就像本文案例中的主人公一样,首次遭遇家庭暴力的时候,受暴者没有强硬的反应,那么十之八九还会有更加严重的第二次和第三次的。不仅如此,家庭暴力会不断升级,如果总是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最后的结果只会是愈演愈烈。

第二,在家暴的冲动时刻,受害人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暴力发生时,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人身安全,应尽力避免施暴者情绪进一步激化,最好是尽快离开现场,避开对方的恶劣情绪。

第三,一定要大声说出来,求助家人以及社会支持系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时要及时报警。暴力发生后,如果受到严重伤害和虐待,要注意收集证据,如:医院的诊断证明;向熟人展示伤处,请他们作证;收集物证,如伤害工具等,必要时以伤害或虐待提讼。

最后,要考虑自己的婚姻状态。受害女性一定提升自信,抛弃对自我的不认同心理,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避免有自杀情绪。那些认为“家丑不外扬”的保守女性应该改变这种落后的传统观念,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

家暴毁掉的不只是家庭

家,本该是温暖的港湾,家暴毁掉的不仅是本来完整的家庭,还可能是本该灿烂的人生。

采访中,经常接触家暴女性的红枫中心首席心理专家刘凤琴说,家庭暴力不仅使受害人身体受伤,还会导致受害人抑郁、恐惧、愤怒、绝望等不良情绪。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中,可能会出现因各种不良情绪难以排谴而自杀等恶性事件。

表面看来,施暴人似乎是家庭暴力关系中获益的一方,其实不尽然。大多数施暴人施暴不是要把妻子打跑,而是希望能控制她,但是,通过施暴得到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多的恐惧和冷漠。随着施暴人的挫败感越来越强烈,家庭暴力的发生也就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当暴力的严重程度超过受害人的忍耐限度时,受害人就可能转为加害人,杀死原加害人。

此外,家庭暴力易殃及子女,很多子女曾直接或间接面对家庭暴力,内心失去家庭安全感,产生焦虑、孤独等心理障碍。所以,父母应多为未成年子女考虑,切忌让家庭暴力殃及子女,使其幼小心灵受到伤害。

因此,反家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反家庭暴力社会支持体系。还要全面增强受害者的维权意识,对施暴者进行心理干预和矫正,也为受害人提供心理咨询,以使她们重拾自信。

上一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研究 下一篇:浅谈基层网监工作中网店商标侵权案件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