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某院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耐药性调查

时间:2022-08-25 06:36:17

舟山市某院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耐药性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舟山群岛地区青少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Hp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2008年3月―2011年5月因上消化道疾病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216例青少年进行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标本进行Hp培养分离,采用Kirby―Baner药敏纸片对培养分离到的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216例中成功分离出Hp菌株71例,阳性率为32.87%,其中6~10岁组阳性率为17.86%(15/84),10~14岁组阳性率为30.95%(13/42),14~18岁组阳性率为48.78%(43/9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克拉霉素耐药率为8.45%(6/71)、阿莫西林耐药率为22.54%(16/71)、甲硝唑耐药率为94.37%(67/71)、呋喃唑酮耐药率为16.90%(12/71),而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均未检出耐药菌株。[结论]本地区青少年胃黏膜Hp培养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青少年Hp对甲硝唑和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对克拉霉素和呋喃唑酮耐药率较低,而对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无耐药菌株。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青少年;培养;药敏试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 179文献标志码:B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小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来自成人流行病学资料显示,50%以上成人Hp相关疾病患者是在儿童期感染了Hp,且一旦感染机体很难自行清除。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是Hp根治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随着成人Hp的耐药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广泛引起重视,儿童和青少年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越来越得到关注。我们自2008年3月―2011年5月,对216例做胃镜检查的住院和门诊青少年患儿进行胃黏膜Hp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3月―2011年5月,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但诊断不明确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青少年患儿共216例,其中男132例,女84例,年龄6~18岁,平均(13.5±3.1)岁;6~10岁84例,10~14岁42例,14~18岁90例。

1.2标本采集

通过胃镜的活检钳取近幽门4~6 cm处胃黏膜1块,立即放至Hp运送培养基中送检,48 h内转种。

1.3分离培养

1.3.1Hp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采用Columbia琼脂加入7%脱纤维羊血及两性霉素(10 mg/L)、多黏菌素(2 500 U/L)、三甲氧卞氨嘧啶(5 mg/L)和万古霉素(10 mg/L)配制而成。

1.3.2培养方法将所取胃黏膜组织研磨匀浆,接种于Hp选择性培养基中,置厌氧箱中微需氧条件下(37℃)培养3~5 d。根据菌落外形(针尖大小圆形半透明,表面光滑湿润),染色后镜下形态(阴性弧状或海鸥状等)及生化反应(尿素酶、过氧化氢酶和触酶)阳性者,可鉴定为Hp菌株。将其混悬于30%甘油布氏肉汤中-70℃保存备用。

1.4药敏试验

抗生素药敏纸片由杭州致远医学检验所生产。采用Kirby-Baner药敏纸片法对培养出的Hp行敏感性试验。抗生素敏感性参照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制定的抗菌药药敏试验判定标准及文献[1]中的判定标准进行判定。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表现

反复腹痛115例,其中剑突下及左上腹痛73例,脐周痛42例;反复呕吐24例;上消化道出血18例,其中吐血伴黑便11例,单纯黑便7例;腹胀不适19例;恶心、返酸伴腹痛32例;消瘦、矮小伴厌食8例。

2.2胃镜检查结果

216例中,单纯浅表性胃炎19例(8.75%);单纯十二指肠球炎24例(11.1%);浅表性胃炎伴十二指肠球炎116例(53.6%),其中15例有胆汁返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例(7.77%);胃溃疡9例(3.77%);急性胃炎12例(5.55%);食管炎4例;食管静脉曲张2例;胃十二指肠黏膜基本正常12例;十二指肠球部畸形1例。

2.3Hp培养结果

216例中成功分离培养Hp菌株71例,阳性率为32.87%,其中6~10岁15例,10~14岁13例,14~18岁43例,见表1。

上一篇:三『通保健康 下一篇:编织艺术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