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人民医院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应用评价

时间:2022-08-25 05:22:44

余姚市人民医院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应用评价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的应用效果,为评估该系统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使用前后各500张传染病报告卡,对其完整性、及时性进行评价。结果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使用后,传染病报告卡完整率和及时率分别为96.42%和100%。报告卡完整率比系统应用前升高了23.99% (χ2=70.37,P

关键词:传染病;报告;评价

Evaluation on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 Network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 Yao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application results of the hospital's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 network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system. [Methods]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each extract 500 report cards before and after using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Theirs completeness and timelines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 network,the completeness rate of the reporting cards is 96.4% and the timely rate is 100%。The completeness rate is 23.99% higher than before the use of the system (χ2=70.37,P

Key Words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 evaluation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在发现传染病时,应按规定的程序、方式和时限进行报告。我院在2010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前采用手工填写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因填写的项目较多,又比较繁琐,部分填写的字迹难以辨认,这就造成了漏项、错项等多种问题,进而降低了传染病报告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基于此,我院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将传染病网络报告纳入到其中,该系统于2010年1月1日开始使用,本文着重说明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的使用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网络报告系统使用前2008年4-9月、2009年4-9月,以及系统使用后2010年4-9月、2011年4-9月四个时间范围内我院临床科室上报至医院公共卫生科的各类传染病报告卡,共6141份,其中包括纸质报卡2478份和电子报卡3663份。以上四个时间范围内所有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每月抽取3天报卡(如4月抽取4日、14日和24日的报卡,依次类推),共收集纸质报卡272份、电子报卡335份。

1.2 方法由我院公共卫生科传染病疫情专管人员根据《浙江省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细则》对传染病报卡的完整性和及时性进行评估。

1.3 报告卡评估

1.3.1 报卡内容的完整性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地址、职业、疾病名称、病例

作者简介:余佳薇(1983—),女,汉族,医师,学士。(手机号码:15888089246)

分类、发病日期、诊断时间、填卡日期和填卡医师; 现住地址要求详细; 患者年龄若为< 14

岁则必须填写家长姓名,患者若为学生或托幼儿童, 患者单位必须填写患者就读的学校或托

幼机构名称,以上各项必须完整,缺一项即为不完整、字迹不清无法辨认的也视为不完整。

1.3.2 报告及时性依据医生诊断时间与网络录入时间差,查看抽取的607张报告卡。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在疾病诊断后2小时之内报告,其它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超出时间者即为报告不及时。

1.4统计方法使用Excel2003录入整理数据, PASW Statistics Data Editor分析数据。对报卡完整性和及时性结果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2.1完整性:272张纸质报告卡中填写完整为197张,完整率72.43%;使用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后的335张报告卡中,填写完整为323张,完整率96.42%。电子报卡较纸质报卡平均完整率上升了23.9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7,P

表1传染病报告卡项目填写不完整原因构成

报告卡填写不完整原因

手工报卡

网络报卡

项次构成比(%)

项次构成比(%)

漏发病时间4426.9900.00

漏病例分类3823.3100.00

漏患者职业2414.7200.00

漏工作单位137.98 00.00

字迹潦草 127.36 00.00

现住址不详8 4.91 00.00

漏性别6 3.68 00.00

漏报告疾病4 2.45 00.00

漏现住址 4 2.45 4 33.33

漏诊断日期3 1.84 00.00

漏诊断时间2 1.23 00.00

漏家长姓名2 1.23 6 50.00

漏年龄2 1.23 2 16.67

漏报告时日期 1 0.61 00.00

合计163 100.00 12 100.00

2.2及时性:使用手工纸质传染病报卡的272张中201张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及时率为73.90%;使用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的335张报卡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及时率100%。系统应用后传染病报卡及时率较应用前上升了26.1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3,P

3讨论

3.1信息共享基于医院传染病网络报卡系统是在HIS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是HIS系统一个子系统,是门诊部、住院部医生工作站的一个组成部分,患者的所有信息可以通过原有的门诊、住院系统截取,做到信息共享[1],省去了医生手工报卡时的基本信息填写,将时间还给患者,可延长医患沟通交流时间。

3.2诊断名称标准化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39种传染病,诊断名称以ICD-10为标准,以数据库的形式存放,使诊断名称标准。

3.3报卡自动、及时性医生在工作站刷卡后一旦录入诊断,系统自动对比,为所需报卡的疾病,系统自动跳出报卡框,强制报卡,报卡不完成,医嘱不能开具[2]。在整个报卡过程中,医生只需填写患者的发病日期,病例分型,密切接触者有无相同症状三项,大大节约了报卡时间,优化了报卡流程。传统的手工报告模式建立在医师自觉的基础上,往往容易造成漏报、错报、缓报等问题[3]。使用该系统,从技术上杜绝传染病的漏报,医师做出的诊断为法定报告传染病,系统会自动弹出报卡框,立即完成传染病报告工作。同时考虑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等问题),在住院医生工作站,对于各类传染病的报卡设置了两个关卡,第一次报告提示可以忽略,但是第二次医嘱开具时再次跳出报卡框,直至报卡完成,方可开具医嘱。

3.4完整性通过系统设置提高传染病报告卡完整性

一张报告卡的内容包括21项,其中11项为必填项目,内容较多,一张纸质的手工报卡填写的平均时间需要四到五分钟。在门诊的高流量时段填写报卡一是浪费的医生的工作时间,二是患者看到医生填写非医疗相关内容会容易引起医疗争议,三是在工作量较大及就诊环境嘈杂的环境中填写难免字迹潦草出现漏项。必填项目是整张报卡的中心内容,手工纸张报卡的填写完全由填报人员个人的掌握情况来定的,部分信息有时效性,待公共卫生科传染病监管人员需要确认信息时,患者已离院,致使信息不全。而我院开发投入使用的传染病网络报卡系统针对必填项目设置了加锁功能,如果漏填该项目,此卡即为未完成卡,无法提交,并由系统自动提示漏填项目,光标自动跳至该项目栏,强制填写。该措施的采取使卡片的完整率由72.43%上升至96.4%。

使用网络系统报卡,尚有的3.6%的不完整卡,源于门诊挂号系统尚未完全配套,部分患者认为家庭住址是其个人隐私拒绝提供,个别患儿的父母在就诊之初急于看病,在患者信息提交表上未填写家长姓名,而门急诊挂号系统设计之初未实行强制完整性锁定,造成了一定信息的丢失,经不断修正,近阶段实行较好,无漏项。

从本组信息中得出,就诊前患者原始信息的完整性是保证医院内网络报告传染病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3.5监管、上报的及时性、动态性

以往的手工纸质报告流程繁琐,医生填写后,要放入到公共卫生科专用的报卡箱内,由传染病专管人员每日两次收取,工作环节较多,容易造成报告延迟;部分医生报告后未及时投放到报卡箱内,也是造成报告延迟的原因之一。电子报卡系统具有明显的数据传递优势, 临床医生在完成传染病报告后, 报告卡信息立即通过局域网直接传送到公共卫生科终端, 专管人员审核后能在第一时间输入到大疫情网,有效避免了送卡环节因报告卡滞留、丢失等所造成的迟报[4]。我院报告及时率由原来的73.90%上升到了100%。

医院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的应用,简化了传染病的报告流程,使报告时间大大缩短,及时率大幅度提高。通过患者在院信息共享,程序自动设置实现了强制报告,达到了传染病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要求。由于我院诊断使用的是ICD-10编码系统,对于各类传染病的疑似症状无法明确输入疑似诊断,部分疑似诊断未能进入到报告系统内,是今后尚需进一步完善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建明,凌莉,彭丹心,等. 医院传染病报告信息化对疫情报告质量影响的评价分析 [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24): 3330-3332.

[2] 谢新鹏.医院传染病报告如何实现信息化[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9):159.

[3]张翔,刘云,张卫红. 传染病疫情报告运用医院信息系统的探讨[ 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6):98-99.

[4] 徐卫,陈成水,石娜, 等.门诊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开发及应用的实践与体会[ J]. 中国医院,2006 10(3) :58-59.

上一篇:宁海县原城关地区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下一篇:垂体生长激素瘤继发糖尿病术前胰岛素泵控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