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翁苦禅鱼鹰缘

时间:2022-08-25 05:10:24

1927年盛夏,28岁的季苦禅画一幅“群鱼鹰”,请恩师齐白石指教。白石老人当即在画上题诗一首:“曾看赣水石上鸟,却比君家画里多。留写眼前好光景,蓬窗烧烛过狂波。”续题道:“苦禅仁弟画此,与余不谋而合,因感往事,题:十八字。白石山翁。”这里,白石老人提到的“往事”是哪桩事呢?

说来话长。通观写意画史,鱼鹰(又名鸬鹚、墨鸦)虽久与人类相处,南北水域多见它与人亲密配台相与捕鱼的动人情景,但没有画家想到将它们作为花鸟画的主要题材。有一天,白石老人在晚霞烧烁的湖面上乘船,忽见窗外有一群鱼鹰,或栖止、或理羽、或抖翅、或游泳。多好的画材,竞千载怀“才”不遇啊!老人心中如是感受,回到画屋就画了一幅群鱼鹰的印象。白石老人方搁笔,大弟子李苦禅就登门求教来了。他一展近作,竟然也是一幅“群鱼鹰”!所不同的是,用了特写的近景。白石老人见此感慨良深,当即题道:“……人也学吾手,英(苦禅名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来日英若不享大名,世间是无鬼神矣!”这就是白石老人所云的“往事”――师生“不谋而合”地首创了大写意的新题材――鱼鹰。时间约在1924年。

1928年10月26日,在《大公报》上首次发表了李苦禅为王森然画的大扇面《群鱼鹰》。而齐翁品题的“群鱼鹰”则发表在1934年6月10日的《商报》上,并正式注明:“名画家李苦禅画《烟渚水禽图》。”次年9月30日该图又发表于《学校生活》杂志上,画面均可见到创作年月:“丁卯夏六月灯下戏写,时正客长安客寓,苦禅画。”丁卯即1927年,长安即老北京也。

原来,李苦禅在少年时代就对渔民放鱼鹰捕鱼的情景十分感兴趣,那是常常出现在家乡村西马颊河里的场面,所以不时默写之。直到他82岁高龄赴漓江拍摄教学影片时,仍乐与饲养鱼鹰的渔民们侃谈不已。他看着鱼鹰的千姿百态,又沉人了当年恩师鼓励他画鱼鹰的年月……在他去世前不久,有友人携来他20年代的鱼鹰画稿嘱他补题,他即以老笔题道:“此少年所作,见之如梦境;尚存人间,幸哉!八六叟苦禅题。”题完之后又讲起了当年那段“师生鱼鹰缘”的故事。

那段“鱼鹰缘”确实在李苦禅的艺术道路上引发了可喜的连锁反应。当年,李苦禅由“鱼鹰立石”的形象联想到了山人的《乌瓜图》――乌黑的老鸦立于大瓜之上,颇有气势;继而想到了山人笔下,常以墨禽栖于圆石枯木之上,似是《乌瓜图》形式的扩衍,遂设想:山人的画风以圆浑见长。自己何不以方棱取胜?“方,更有阳刚之气!”于是,李苦禅保留了山人的“黑白灰”――墨禽、“计白当黑”的空白和富于动感而凝重的石构成的单纯而明快的效果,但禽石及配景多夸张成方棱之形,或近梯形,或为不规则三角形、四边形、多角形与方圆并用之形。这样,一种大写意花鸟画新时代的造型模式诞生了!在这中间,他特选的大写意禽乌题材系列也相继出现了。他戏称之为“大黑鸟们”,即由鱼鹰而派生的“鹰、鹫、鸦、苍鹭、黑鸡、大八哥、雉与秧鸡等等。李苦禅在谈及以上思路时说:“大黑鸟们站在见棱见方的大块石头上,不加或略加配景花卉树木,都很有大气势,很像大山大景之一隅,是画从外来,画外有画的境界。”

在李苦禅笔下出现了鱼鹰之后即又出现了不同于古人今人的老鹰造型。1927年5月22日的《北晨画报》上刊登的“国立艺专举行之春季艺术大会”报道旁边,刊登了李苦禅首次见报的作品《松鹰》(作于1926年),图下所注文字是:“李君号苦禅,画学白石而能变化,在艺术大会中佳构甚多,最得好评。”此画上面,有一段齐白石翁的珍贵题词:“昔人学道有言一而知十者,不能知一者,学画亦然。劣天分者虽见任何些数而一不能焉,愚者见一亦如无一。苦禅之学余而能焉,见一能为二也。白石题记。”白石老人又在1928年4月14日的《大公报》上称李苦禅为“后起之秀”,在8月4日的《霞光画报》上评:“苦禅之画比前度展览大进,何其令吾辈可畏!”于是把当年出版的第一部齐白石画集题赠李苦禅,并在封面题曰:“苦禅仁弟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尚不倒戈,其人品之高即可知矣!戊辰六月小兄齐璜记。”这“将起余辈”又何其重哉!

正是在齐白石大师的热忱鼓励和驱动下,李苦禅坚定了“大黑鸟们立于巨石”的创作信念,开拓了一种富于新时代感的大写意画风,并通过教学、画展等方法使这种思想与形式在尔后的写意画坛上蔚然成风。至于当初发明鱼鹰入画的齐李师生,齐翁仍以远景的群鹰放诸山水画中,而李苦禅则以中景或大特写的鱼鹰或群或单地置于或丰满或空灵的画面。然而这一切,或许在时光中被人们淡忘了――一位当今的理论家说:“他被埋没在了自己造成的影响之中。”

上一篇:维纳斯恋上兵马俑 下一篇:宋徽宗的亲笔画和御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