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春拍:价值洼地适合“捡漏”

时间:2022-06-19 02:11:34

精品低价确保升值

在中国嘉德2009春拍铜镜专场中,共计上拍198面历代铜镜,其中成交153件,成交率高达77%,超过72008秋拍58%的成交率。在成交的153面铜镜中,除了4面铜镜以超过20万元的价格成交外,占总数80%的铜镜以不足2万元的价格拍出。成交率的高涨,以及绝大多数拍品的低价,说明作为拍场新军的铜镜板块仍处在市场培育阶段,当前入手正逢其时。

和其他文物艺术品一样,铜镜藏品依据年代、品相、工艺等因素,可分为普品与精品两大类。据谭勇先生观察,近期上拍的铜镜藏品以精品为多,个别佳制甚至前所未见。例如此次创出天价的隋唐“十二生肖四神镜”,通体白光,纹饰精细,品相极佳,堪称重器。

另一方面,为了培育铜镜市场,目前上拍铜镜的估价普遍偏低,适于普通藏家介入。特别是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为了活跃市场刺激成交,此次春拍,嘉德不但下调了铜镜的估价,更推出了逾百件无底价铜镜拍品,为藏家提供了低价购进精品,甚至捡漏的良机。例如本场拍卖中的无底价拍品雀乌云气纹镜,即以1.96万元的价格拍出,以这面铜镜的品质而论,未来升值潜力巨大。

但令人遗憾的是编号4799,估价6至8万元的博局仙人瑞兽镜未能拍出。据谭勇介绍,此镜纹饰既有汉代典型的博局纹及锯齿纹缘风格,也具备隋代瑞兽风格,未见记载,极为少见,实为本场“大漏”。

汉唐铜镜依然强势

分析嘉德铜镜专场,可见汉唐铜镜精品无论在成交率,还是在成交价格上依旧冠绝各代。位于成交价格前四位的铜镜除了一面为汉镜外,其余三面皆为唐镜。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有:四神镜、青龙白虎镜、朱雀玄武镜、蟠螭纹镜、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鸟兽纹规矩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等。

此次拍卖以78万元拍出的东汉章和元年纪年龙虎镜,即是一面汉代铜镜的经典之作。此镜半圆钮,钮两侧一龙一虎相峙而立,并压于钮座下,一只小鸟置于钮下方,外区一圈铭文:“章和元年五月丙午日中作,服宜者子孙多孙”,“章和元年”为公元87年,在历史上只存在了短短的两年,目前很少见过带有“章和元年”这么明确的纪年龙虎镜,此镜通体黑漆古,纹饰精美,造型生动,极为少见。

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该时期的铜镜,较前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使铜镜质地上显得银亮,既美观又实用。据谭勇先生介绍。唐代铜镜的合金比例,铜占三分之二左右,锡与铅共占三分之一,其断面多呈银白色或淡黄色。另外唐代的匠师们不仅熟练地掌握了铜镜的金属配方,而且还以丰富的想像力和卓越的创造力,采用了特种工艺制作出许多精美绝伦的铜镜,如金银平脱镜、螺钿镜等,充分展现了唐代铜镜的高度发展水平。

在铜镜的造型上。唐代铜镜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方形之外,又创造了菱花式及较厚的鸟兽葡萄纹镜。并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上,如月宫、仙人、山水等。

作为本次拍卖重中之重的隋唐十二生肖四神镜,不仅以112万元的高价成为艺术市场上的“铜镜王”,更以近乎完美的品相展现出唐代铜镜的独特神韵。此镜主纹饰分为二区,内区四极饰四神,为玄武,朱雀及不同形状之云龙,钮下云龙纹饰与“月宫镜”中出水蛟龙图案近似,玄武躯体鳞片毕现,朱雀羽毛飘展,回头相望,外~周十二生肖,其间满饰云气纹及忍冬纹,缘处饰枝叶纹,此镜纹饰缜密,丝丝入扣,通体白光,品相极佳。

品相优劣决定铜镜价

面对每场数以百计的铜镜拍品,收藏者应当怎样挑选?对此,谭勇认为,品相好、纹饰珍稀的铜镜升值潜力更大。

众所周知,品相是评判文物艺术品价值的重要标准,藏品稍有残损价值即将减半。铜镜也不例外,从市场上看同时期、同纹饰的两块铜镜,品相好的可达数十万,差的可能仅值几千元。目前收藏界在判断铜镜品相的优劣上,有一个“模数”的标准,就是说好的可定为头模,其后以二、三、四模类推。在这里所谓的“模”指的是模具,其前面的数字指的是第几次用该模具铸造。

嘉德本场铜镜拍卖中以28万元价格拍出的唐瑞兽葡萄镜,就是一面头模镜。该镜纹饰清晰,纤毫毕现,且锈迹难见。虽然纹饰为比较常见,但因工艺精妙,保存完好。因而依旧以较高价格成交。

纹饰也是影响铜镜价值的重要因素,越稀有越复杂,增值潜力越高。历代的铜镜制作者往往会在典型纹饰的基础上稍加改动,推陈出新。类似这样的铜镜一旦上拍,投资者切不可错过良机。本场铜镜拍卖中的唐代双鹊云龙纹月宫镜,虽然品相因为锈迹而有折损,但因纹饰稀见,寓意美好,依然拍出了53万元的高价。

上一篇:瓷器上的“四王”绘画 下一篇:我眼中的冯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