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乱象:天猫京东各有其乱

时间:2022-08-25 04:54:51

市场份额共占据约77%的天猫和京东商城,最大的优势在于流量,二者也有着较为类似的收费政策,但對于第三万商家而言,着实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开放平台,这种最初被称为“违背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打破了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如今已然刮起了一股互联网开放之风。

实际上,早在概念被明确提出之前,电商B2C的先行者亚马逊就已开始涉略:2001年,亚马逊创始人兼CEO贝佐斯顶住华尔街和公司内部的批评与压力,决意开发第三方卖家市场Marketplace,与eBay直接展开竞争,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

姗姗来迟的原卓越亚马逊,于2011年7月宣布正式开放第三方卖家平台,而在此之前,淘宝商城、京东商城、当当网的开放平台早已启动。今年7月,后起之秀苏宁易购和重组后的腾讯先后正式宣布启动开放平台。至此,国内B2C网上零售市场份额的前六名,都已卯足气力进军平台大战,开放平台已然成为B2C厮杀的另一片战场。

而另一方面,日前某年轻淘宝卖家“过劳死”的新闻,关于第三方商家“三年别想赚钱”的报道,也让人们得以一窥开放平台背后的诸多困境,在繁复的内部生态系统面前,第三方商家依然是弱势群体,电商开放平台的无缝化远未达到。

丛林生态系统

市场份额共占据约77%的天猫和京东商城,最大的优势在于流量,二者电有着较为类似的收费政策,但對于第三方商家而言,着实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京东商城和天猫的收费制度较为相似,它们均要求第三方卖家提交保证金和年费。京东商城的保证金从1万到10万不等,年费则为6千。天描的费用略高,保证金分为5万、10万、15万三档,年费分为3万、6万两档。

天猫的昂贵,远不止保证金、年费、收入扣点的2.5%,以及客服制度所耗费的人力成本。某3C商家表示:在亚马逊花钱是买不到客户的,全凭商家的产品和信用。但在天猫则是另一番景象。

如何在天猫的5万企业商家、7万品牌中独辟流量?从2011年起,马云即着力强调阿里系的SNS化,从淘帮派到顽兔,相继推出十余款SNS化应川,其SNS化的目的就是在直通车、淘宝推广、钻展等付费模式之外,为商家引入流量。但直到现在,提到SNS化购物社区,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蘑菇街、美丽说等,阿里的SNS化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商家要想脱颖而出,仍需向直通车等砸钱、付出极大的推广费用。据上述3C商家预计,明、后年花在中直通车上的费用大概占其销售收入的4-5个点。

6.18店庆中,京东高调宣布:发放6.18亿元现金券支持开放平台商家。看上去极其诱人,但對于京东自身而言,或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未可知:扶持第三方,扩充产品品类,提高市场占有额,可直接为加速赴美上市做铺垫。

从实际情况来看,京东目前还是以经销为主,开放平台商品数量占总数约2成,而且在自营与第三方之间,京东并不能平等對待。最简单又显著的例子是,亚马逊将同件商品的不同卖家折叠,点击后会把各个卖家的价格+运费信息列出来,而当我们在京东上搜索商品时,自营店的商品总是被优先显示,第三方的商品则被排在后面。

某不愿意透露店名的鞋类品牌商家告诉记者:京东上的第三方商家成本高昂,原因之一是过分便捷的退换货政策,太多由于京东快递磨损而产生的退换货,高昂的折损成本已抵消了大半利润;原因之二是免运费政策,在京东商城,无论自营还是非自营,均是满39元免运费,而顺丰快递的客单价达到二三十元也是常有的事,即使是同城快递也已经达到了15元。

同天描和京东相比,亚马逊有着较为完善的平台服务系统,只是商家亦有难言之隐。除了免费政策,亚马逊仅执行每月每立方米155元的仓储费用,及最低每单2.7元的配送费标准。此外,既没有天猫上昂贵的推广费用,也没有京东上自营与第三方商品排序的区别對待。但中国人是否习惯亚马逊?在本土化的路途中,亚马逊一直显得颇有距离感。如果没有用户群,也就没有销量。

股市受挫、高层出走,让当当今年一系列的平台化、自有品牌服装显得更为高调。不过,开放平台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系统接入,从其与国美和酒仙网的合作模式来看,只是群雄混战中无奈的合纵连横,而快速扩张對运营实力的削弱也已是业界共识。

“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望”

一边是大型B2c电商纷纷掀起开放平台战,另一边却是第三方商家各有其无可奈何,在平台选择上,第三方商家已然陷入困惑。

今年的派代年会上,刘强东在发言中称,“如果你能够成功把你的品牌的销售分布在两到三个平台,这样你就不担心,这个地方的平台做的不好,你就可以放在另外一个平台上”。

此前,阿里巴巴曾鸣却表示:商家分散在多个平台将导致成本高企,性价比反而更差。

无论是刘强东还是曾鸣,都有其或拉人、或留人的自身考量,但开放平台若要真正良性运行,其功过是非得以第三方商家为出发点来评论,若是无法支撑第三方商家的发展,开放平台最终也只能是个空壳。

从这个角度看,“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其两面性,刘强东和曾鸣都各有其道理,但这并未触及电商开放平台问题的核心。

對于第三方商家而言,若从平台费用、流量导入、服务系统三个角度来考量,则电商三国都有其致命的不利因素。推“区域独家制”的苏宁易购,在开放战略刚刚起步就显露了明显的线下渠道特征,虽然打着保证品质的招牌,但其對开放平台精神的影响或未可知。京东商城明则招兵买马、暗则与自营差别對待,加之對第三方商家的扶植力度与對其物流等服务要求的不匹配,如果平台的不平等不能得到改善,将无法取得长足发展。對于纯第三方的天猫而言,直接导致去年十月围城的高昂的平台费用还在其次,流量导入的广告模式,不仅對于第三方而言加重了成本,这也是潜在腐败产生的根源。

“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当前国内电商的开放平台都远未成熟。就其對第三方商家的实际影响而言,平台费用的降低还是其次的,良性的流量导入机制、完善的平台服务系统,则是摆在电商开放平台眼前的头等大事。

上一篇:电信改革的主动权在企业 下一篇:定价权之争:当当们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