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作为思政教育载体的可行性探究

时间:2022-08-25 04:21:19

博客作为思政教育载体的可行性探究

【摘要】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具有个人性、即时性、开放性、可信性等特点,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空大为扩展。而且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感染力,因此,博客可能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博客 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博客作为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事物,它的出现和存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成了严峻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如何利用网络博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是当前研究的新问题。

博客及现状简介

“博客”是IT时代的新名词,源自英文Blog,是以简短且经常更新的日记形式的文章构成的网页,因而被称为Weblog,意为网络日志,缩写为Blog,具有网络双向互动、超文本链接、动态更新、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博友在互联网上记录并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想,同时共享他人的记录,内容无所不包,形式完全个性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2月26日下午的《2007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博客作者数量已达4698.2万人,平均年龄只有7岁,它的“出生率”高得惊人:平均74秒就有一个新的博客建立。

博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行性分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思想交流已跨越时空的限制,点对点、面对面的思想教育模式已日趋难于适应。面对挑战,为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教育载体创新。

博客具备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条件。博客作为信息载体,可以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类的信息,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同时它也是主客体之间联系的一种新形式。在博客的传播过程中,每位博主一方面不断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引用评论他人的信息、链接他人博客地址等方式为其他博客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又不断通过登陆他人的博客获取信息。也就是说,博客是所有用户面对所有用户进行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位博主都拥有“传者”和“受者”的双重身份。教育博客不仅是信息呈现的平台,也是教师群体思维互动的平台,是学生学习实践共同体的载体。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不同,博客世界中的编者和读者是实时互动的。在博客上进行互动交流的方式是留言,留言可以针对每个帖子留言,也可集中在一起,给网民更自由的选择空间。编者和读者的交流是关键,没有互动交流的博客也就没有生命。

博客可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高校博客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资源广博,交流便利;高校博客使用人群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与交流;高校博客相对集中,区域性特色明显,便于资源的集中分配以及多种个性的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主渠道。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课多采取面对面的授课方式,课堂时间短,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够深入。博客可以给教师提供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做教育叙事的时候把自己隐性的教育思想显性化,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博客高度个性化的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便于做到以人为本,更易于为师生接受;博客实时互动、在线共享的功能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自我教育、互相教育功能;博客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博客的虚拟性有助于从侧面了解大学生更为真实的思想动态,如心情、关注的东西等,甚至通过博客样式都可以及时了解他们的喜好和思想状况,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许多同学习惯将他们的想法和困惑用文字表达出来,而不愿意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以用虚拟或实名的身份融入他们的世界,与同学们交流思想,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并加以引导。

博客便于形成学生朋辈群体的自我教育环境。朋辈群体,是指由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朋辈群体之间采取对话式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成员的日常行为举止也更多地受其直接影响。朋辈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产生于朋辈的褒贬之中,使得学生之间的价值观能产生有效的相互影响,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环境。

博客拓展师生交流的平台。博客具有即时性、开放性的特点,为教师专业发展交流、师生交流提供平台,也是教师教研的崭新形式。基于这种网络日志型的载体,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及时发表教学内容和探索性文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博客作为交互媒体,互动交流让教师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实现与学生的主体交互,则学生会逐步认同自己的老师,加深感情,进而实现从虚拟身份向公开身份的转换。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增进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有利于学生获取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有益认识,更好地成长成才。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上大量链接有关学术的、专业化特色鲜明的博客,向学生提供最新最全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精华;学生通过博客的超链接功能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伙伴,使学生能接收到比课堂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博客的实时互动功能,使教师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更好效果。

如何建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博客载体

如今博客日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然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教师博客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更好地运用网络新技术,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博客载体的建设原则、建设措施和博客载体发展与要求入手,分析如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博客载体。

坚持建设博客载体的原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博客网站建设的领导,构筑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个体行为,而应该是群体行为。首先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理想的建立博客的平台。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要真正让教师担负起育人的责任,凭商业网站作为平台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只有专业性的教育才可能让教师进行交互,实现交流,形成真正的专业群体。平台的定位应基于公益性、专业性、学科性等特点,对于学科发展与教师发展更具有价值与意义。如上海交大教师借助中国大学生在线的博客空间积极开通思政教师博客。目前学校已有300位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学生借助此平台开通了博客,其中思政博客206个,充分发挥了博客沟通师生的作用,引领校园健康向上的和谐网络文化氛围。其次,博客平台要做到有组织、有投入、有规划、上规模、有重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博客载体的建设原则应坚持以下最基本的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博客信息建设时,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博客提供的书写模式,是典型的个人媒介,在自己获得的虚拟空间中,自由发表不同的政治见解,这势必会影响政治传统、政治体制或政治的民主进程。博客领域把关人缺失,面对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社会观念越来越开放的结果。一个崇尚自由选择的社会并不意味着是没有对错是非的社会,不能因为标榜宽容而失去了价值判断的勇气。面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迷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博客领域有所作为,当好信息舆论的把关人。

第二,创新性原则。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缺乏触动受教育者心灵的关怀,难以引起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博客要有创新,关键在于如何吸引大学生的关注,拉近学生与网站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使博客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必须以“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切入点进行思想教育。坚持自我教育为主,政治性与生动性结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成才与发展是大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博客上的思想政治内容要与学生的成才发展紧密结合,必须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寓教育于服务之中,让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的过程中,既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升华,又获得文化气质上的提升。

第三,同步性原则。博客即时性与进步性的特点使博客文本和博主自身处于永远的动态更新当中。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的重要方面,一定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不断赋予其新内涵,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反映时代精神,关注受教育者关注的问题,留意受教育者留意的热点,与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同步。

建立以教师为主的教师博客,发挥名师博客的示范作用。博客作为一种传播媒体,名师博客的示范作用对教师利用博客的兴趣和效应具有支持、鼓励和引导作用。初次利用博客的教师更需要身边的、本领域内的典型、榜样来带动。名师博客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引导作用,使立志于建立博客载体的教师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发挥名师博客的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展示精华博客,为其他博客提供了借鉴、启发了思路、开拓了视野、明确了方向,起到了鼓励、激发学习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利用网络无界限的优势,不仅使同一平台内的博客资源共享,还能通过Trackback和RSS技术实现跨平台的资源共享,使更多的博客爱好者、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中得到启迪,更大范围地引导教师关注、学习这些博客。(作者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上一篇:普通高等院校学报现状与未来的走向 下一篇:建筑:人居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具象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