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朴自然的桐合村民

时间:2022-08-25 04:10:17

淳朴自然的桐合村民

2011年10月17日至21日,为贯彻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于“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的指示要求,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方志办)党组书记王传福,党组成员、机党委书记罗征文带领机干部赴三穗县开展挂帮工作。此次下派的32名挂帮干部共分为8个工作小组,分别进驻到三穗县台烈镇的寨头村、寨坝村、台烈村、上坪村和良上乡的桐合村、稿桥村、贵溪村、岑兴村,使每名干部真正做到深入农户,深入一线,进村驻点开展挂帮工作。我与罗征文书记、车秀琴、毛海江进驻桐合村。

走近桐合村民

10月17日8时30分从贵阳出发,当天下午5时左右就来到桐合村棉花地寨。下车后,一幅幅田园山水画已经铺展在眼前:小村庄悠闲地踞在山坡上,背后是大山的环抱,目光所及,尽是杉树、翠竹、农田、吊脚楼,芭蕉成片,古树参天。苗族的女孩子在家里洗衣,成年男子在田里干农活,小孩子们在村里无忧无虑地玩耍,每户吊脚楼前,几乎都有1~2棵柿子树,此时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黄橙橙的柿子桂满了枝头,老人在柿子树下聊天。

村文书万忠带我们来到村民曾祥鑫、曾凡海家,这一周我们将吃住在他们家。当天晚饭吃的是自种的新米、小白菜、萝卜菜,年轻豪爽的曾祥鑫用自酿的苗家米酒招待我们,敬了一圈又一圈。

走访中感受贫困环境下的奋进

10月18日上午,我们与桐合村委会主任杨长文、村文书万忠等,就挂帮工作进行及时沟通,并详细了解村情。之后的2天之内对4个村民组22户村民进行了调查走访。

在桐合村2组一个侗族村民的冬桃园,我们走访了园子的主人杨德洲。杨德洲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脑子特别灵,青年时常常人四川、下湖南,跑点小本生意。一次外出,意外发现冬桃一市斤居然能够卖到十多块钱,而且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他顿时萌生了种植冬桃销售赚钱的念头。2005年,他以每株8元的价格一次性购进400棵冬桃苗,栽在自家的责任地里,百倍呵护,精心料理,同时常常翻山越岭跑到剑河县学习冬桃栽培管理技术。

三年后,部分冬桃树开始挂果,为了今后产量提高,他果断地将幼桃摘除。冬去春来,杨德洲除了吃饭睡觉在家里,大部分时间都在经营他那片桃园。松土、施肥、杀虫、修枝、套袋忙得不亦乐乎。2009年,首次收桃600多斤,最大一个达1.3斤重,实现经济效益近万元。2010年,产桃1200余斤,实现纯收入2万余元。

“今年产桃是第三年,属挂果旺盛期,收成应该在5000斤以上。”他兴奋地告诉我们。

据了解,冬桃是最新引进的品种,成熟期在重阳前后,酷似寿桃,具有个大、色泽鲜艳、味香甜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也是节日馈赠亲友之佳品。由于杨德洲的示范作用,种植冬桃现已渐渐成为三穗县农民发家致富的门道。

通过调研走访,我们详细了解了桐合村情况:辖4个村民组,159户共计752人,2010年外出打工人数约为200人,全村现有耕地1100亩,林地100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马铃薯,主要养殖猪、牛、羊、鸡、狗。2011年上半年全村完成危房改造55户,覆盖面达60%。桐合村实行整村推进计划,实现进村道路硬化,入户道路硬化3千米,目前由于资金和环境问题,第二组仍有14户未实现入户道路硬化。全村有两条用于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但在大旱的2011年作用尚不明显,无消防水利设施。桐合村有一党支部,党员24名。桐合村四面临山,山地资源较为丰富,适宜发展养殖业,桐合村民结合这一村情,提出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发展思路,目前面临资金不足,技术缺乏的问题;同时桐合村干田较多,村民大多有种植药材的愿望,但是一方面担心销路,另一方面无技术指导。

我们打算回到单位将桐合村面临的问题和村民的愿望及时向有部门反映,尽量给予帮扶。

亲历“上梁撒粑”

苗族村民在建新房子时,不仅讲究风水向山,还讲究选择日子破土动工,其次是建一幢房子,必须在楼顶横放一大根木梁。当房子框架基本落成了,房主确定好日子,举行上梁仪式,村民称“上梁撒粑”。在桐合村,我们赶上了村妇女主任周承芝举行新房上梁仪式的喜事。

10月20日上午10时,当我们来到公路边的三层小楼时,新房子的周围已站满了村民,一位上梁师傅正在打点着各式各样的祭梁用品,主人家和工匠也紧锣密鼓地在工地上排比着上梁的架式。当贴着“紫气高照”红幅的主梁被准确地安放在屋顶的时候,新房周围的人群欢呼起来,同时有人点燃了鞭炮,顷刻间,鞭炮声和欢呼声包围了整座新房子。上梁师傅更是引吭高歌,登上屋顶,随即跟上5位亲朋好友,跟我们一起的毛海江也被请上屋顶。他们开始划拳,喊着“一定发,四季发,八发,全家发”,饮酒吃肉仪式完毕,他们将糯米小粑和糖果之类的东西,向房子四周抛洒,在下面的人们尽情地抢糯米粑和糖果。由于拿着相机,我只抢到1个糯米粑,曾祥鑫将他抢到的2个糯米粑送给了我。

村民淳朴自然的喜悦之情、上梁仪式的热闹场面将我深深打动了。如此简单而实在的喜庆画面,每一幕都流露着村民真情实意,在这一画面中,主人和宾客们笑在了一起,心也连在了一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千古待客之道,在淳朴善良的村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此情此景,让我激动万分,笑得特别忘情,十分开心。

桐合村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贫困村,2011年,受旱情影响,该村断水三个月,人畜饮水主要靠人力挑送;农田干裂,玉米绝收,水稻、红薯、马铃薯减产近半。面对贫困和残酷的自然灾害,这里的村民却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仍然保持着那份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这让我印象深刻。

(作者单位:贵州省档案局550002)

上一篇:中国电影“金鸡”啼“百花”放 下一篇:苏州:在创新中深化档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