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演拟声儿歌好处多

时间:2022-08-25 02:38:34

单纯的儿歌诵读形式比较单一,低年级弱智儿童学习后就会对它失去兴趣,一段时间后就很容易遗忘。因此,把动物的叫声和自然界中其他美妙的声音编成拟声儿歌,带领低年级弱智学生一边唱,一边用手势和姿态模拟动物和其他事物的形象,生动有趣,从内容到形式都适合低年级弱智学生,能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1.发展学生语言

弱智儿童感知事物从表象入手,决定了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而拟声儿歌生动形象、琅琅上口,以其独特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切入孩子的心灵。比如学习动物拟声儿歌:“小猫叫,喵喵喵;小狗叫,汪汪汪;小羊叫,咩咩咩;青蛙叫,呱呱呱。”我出示图片、音像,引领学生观察模仿。再带着学生一边吟诵,一边用动作和表情模拟小猫可爱的胡须,小狗扑腾的样子,小羊弯弯的角,青蛙张大的嘴巴。学生兴趣盎然,声音响亮,双手模拟着动作,脸上绽放着笑容,陶醉其中。把动物的叫声编成儿歌,使用摹声词及叠词,表现出汉语语言的音响美与回环美,切合弱智儿童学习语言需反复记忆的特点。拟声儿歌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学生吟诵。反复吟诵这些儿歌,能帮助他们矫正发音,初步认识事物,并能培养他们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低年级弱智儿童注意的持久性差,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他们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能有效帮助学生贮存语言,灵活运用语言。

2.激发学生想象

孩子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进行思维和想象的,低年级弱智学生更是如此。让学生说一说、学一学在自然界中还曾听到哪些美妙的声音,以生活的回想展现情境,贴近孩子们的心灵,贴近学生的生活。“打雷啦,轰隆隆;下雨啦,哗啦啦。飞机来了,嗡嗡嗡;汽车来了,嘀嘀嘀 。”拟声叠音词的运用,勾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表现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可爱形象。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引发了学生丰富的联想。从他们惊奇、喜悦、完全投入的神情,从他们响亮而有节奏的声音,我知道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这些生活中的情境,他们正联系自己的生活,从自己的视角去想象,去体验,使学习与生活相融,使口语与思维同步。

3.提高学生协调能力

由于先天不足,加上学前康复的空缺,许多弱智学生入学时,手指小肌肉发展滞后,手指动作僵硬、缓慢。在吟诵儿歌时,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模拟动物的形象,模拟其他事物的性状,不但使学生学得生动,记得牢固,更能培养学生口、手、眼的协调能力。比如读“小鸡叫,叽叽叽”时,我引导学生伸出拇指、食指,模仿小鸡的嘴巴,相互连续碰几下,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小鸡啄米的动作,非常开心地学着,而且百做不厌。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拇指和食指逐步能运用自如。学生一面诵读拟声儿歌,一面用手模拟事物的情状,把儿歌和游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唱唱演演中提高了协调能力。智慧就在孩子的手指尖上,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启发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

对低年级弱智学生进行拟声儿歌练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真可谓一石三鸟。

上一篇:在探索中前行——落实新课标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作文教学之抢抓契机 巧妙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