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原理对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网络的分析

时间:2022-08-25 02:30:48

用经济学原理对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网络的分析

摘要:物流是对如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加以利用,完成所需运输的物品从发货地到目的地的整个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货品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做出保障。经济与物流是密不可分的。物流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崛起和壮大的诱因便是我国社会形态的根本改变——从物资匮乏,商品单一的计划经济转向了民营企业和国企共同繁荣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增多,故而需要运输的货物量也随之不断加大,对于企业而言,形成一个密集且有序的物流网络,不仅有助于保障产品的销路和销量,还能在最大限度上保障自身和客户之间的畅通交流,提升关系的和谐度。当今社会的物流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势头良好,这便是“物流经济学”应运而生的基本前提。本文将利用经济原理来浅析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网络。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供应链环境;物流网络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引言

“供应链”顾名思义指的一件商品在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转变之后,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消费者手中。是“采购商”、“加工商”和“销售者”这三者之间所形成的利益链条[1]。供应链的形成亦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社会形态的转变。这三“商”若想谋取更多合法利益,就必须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益,并且保证沟通的畅通性和合作的愉快性,在此一笔带过。供应链本身具有全球化的特点,是当今社会上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而物流系统是否能完善而缜密,是否能实现其作用的最大化,从而为企业造福,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一个规划性强的物流网络。然而要保障物流网络良好的规划性,则必须实现设施选址和运输方式这双方面的优化。本文将提出优化策略,并对这两方面优化的重要性做出阐述,所提出的优化策略与经济学理论和经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本文将先阐述供应链与物流之间的关系,然后转而进行经济方面的分析。

二、供应链与物流

1.相辅相成的关系

供应链与物流相辅相成。供应链是物流存在的根本前提、意义以及服务对象。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中起到运输、交流、配送等作用,如同一根无形的绳索将供应链中的“三方”紧密联系起来,是确保企业之间沟通畅通,合作愉快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在采购原材料这一环节上,物流便开始发挥作用[2]。因为企业之间的采购毋庸置疑指的是批量采购,不可能靠人力搬运。在供应环节上,物流的重要性更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即从供应商到用户之间的产品运输。构成供应链的各家企业通过建立和运用具备现代性和科学性的物流系统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物流系统而言,供应链将其扩展和延伸。延伸的意义就在实现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增值”流程的同时,还实现对市场动态和产品最新信息的把握。

2.传统物流管理在信息传递的弊端

在物流企业刚刚在市场经济中崛起,其发展还处在传统萌芽阶段的时候,其反馈信息和需求信息的传递局限在“逐级传递”的方式上。这种单一落后的方式会导致“上级对信息把握不准,不及时”就殃及下级,最终造成消极锁链式的发展倒退。或者,当上级在市场信息的获取方面一旦出现滞后性和时间上的延迟,就会导致需求信息失真等情况的出现。众所周知,“传话”形式的信息传递的准确率必然是低下的,不然何来“以讹传讹”一说呢?然而,作为企业,一旦不能对市场信息把握准确,便无法抓住消费者的青睐方向以及需求方向,就会从根本上导致“盲目生产”“闭门造车”的情况。导致企业内部职工在工作时缺乏目标感,不能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生产方案。最后将给企业带来本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将来的集团化甚至国际化[3]。

3.供应链环境下的新型信息传递模式

在如今供应链环境和经济社会趋势的影响下,信息传递模式也已经实现从传统的“逐级传话式”到如今“共享信息”的巨大转变。供应链环境下的信息传递具有网络化的特点。可实现供应链上信息的共享。企业通过EDI网站便可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新市场资讯,并对供应链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故而,供应链环境下的新型信息传递模式具有“便捷、快速”等特点。这两大特点同时奏效,实现了信息共享的宏伟目标。

三、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网络的经济学分析

1.物流经济学定义和研究范围

物流经济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一定的物流系统,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经济关系,是通过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物流学、产业经济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切实运用,研究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组织形态演变规律、物流产业增长等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利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整个物流流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经济学科。从物流经济学的定义中不难看出,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网络与物流经济学有着密切联系[4]。

2.风险和信用的“联盟性”

企业之所以同意力量和营销理念,结成联盟的原因之一便是源于对风险的畏惧和厌恶心理。从宏观上而言,物流企业是在社会形态由“计划”转为“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所发展起来的,以供应链为服务对象的服务性行业。除个别物流公司(例如邮政)隶属国企范畴外,处在国家政策帮扶的范围之内,其他民营物流企业都需要自负因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然而除金融风险外,无论何种规模的民营物流企业都承受着战略风险,商业、技术方面的风险压力。然而物流网络的功能极为强大,能够带来专业性强的大量资源以及切实可靠的市场信息,减少不确定因素,实现风险的最小化。并且,由于物流网络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一旦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企业内部人员便可立即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充分节约时间和资源,提升工作效率。并且,一旦几家性质相同,经营管理模式相近的物流企业结成同盟,它们便要遵循“共同享受利润”和“共同承担风险”的原则。简而言之,就是同舟共济。这样,一旦风险来袭,各家企业通过“均分损失”,就可以实现损失的最小化。

3.网络经济效应的规模效益理论

物流网络之所以被称为网络,就说明其中成员企业众多,互助互利性强。简而言之就是“利则共赢,损则同当”。然而正是因为其中成员密不可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网络中所有成员的效率和价值都得到放大。由于供应链中各个成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作用,互相扶持,形成了一个“又快又好”的共同繁荣且良性的竞争模式。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网络中的这些成员所共同发挥的整体作用和整体效益毋庸置疑不可小觑——比各个企业所创造的效益的“相加和”多得多。以中出集团为例。中出集团旗下拥有六十余个大型仓库。仓库在选址和分布上极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全国各大经济发达城市和要塞性强的港口作为分布地。覆盖面积广,密布于全国,并且紧密相连。这样的规模和体系无疑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和损失的“最小化”。云集响应,充分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并且,中出集团还拥有强大的互补企业和辅助企业,即拥有众多能够对自身业务起到推动作用的企业。例如物流中间加工、国际货运、电子化配送中心等等。这样,就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物流运输流程中所存在和突然出现的问题,提升物流效率,加强物流的时效性。总之,一家企业的良好发展可对周边相关业务企业起到推动和带动作用,成为其成功的铺路石。对于隶属服务性行业的物流企业而言,只有运输、储存、搬运、包装、加工、配送等多方面形成一条积极发展的产业链,注重每一个细节,不偏废其中任何一项,才能迅速发展。形象的说,如果把供应链整个宏观环境比作是棵参天大树,物流企业是树木的根基,其他相关辅助企业是树木的职业。只有根基稳固才能枝繁叶茂,无论历经风雨或是岁月的磨砺都能屹立不倒。

四、结论

本文层次分明,语言在避免口语化的前提下通俗易懂。首先,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何为物流、何为供应链、以及物流企业如今的发展情况和供应链中企业的良性竞争状态。供应链与物流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传统物流管理模式在信息传递上具有较大弊端。因为“口口相传的逐级”传递模式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容易由于上级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当或获息迟缓而殃及下级的工作效率。由于无论何种规模的物流企业在金融、商业、技术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风险性。这些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性质和如今转型后的新型社会形态。另外,物流企业的基本职责是将相关产品经过一个运输流程(当然在运输过程中安全性和速度必须得到切实保障)最终运到收货地。在这个流程中,除物流企业自身的力量外,周边相关辅助企业也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互利互助,最后实现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荆勇.物联网在商贸物流园区的应用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4):56-58.

[2]颜滨.物流园区与园区物流企业的功能升级[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1(09):89-91.

[3]马妙明.不同发展阶段下各类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1(22):54-55.

[4]蔡昭君.南充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47-49.

作者简介:李相林(1968-),女,朝鲜族,1990年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现供职单位:佳木斯大学,高级讲师,经济学学士,从事供应链管理方向的研究。

严 赛(1991-),男,汉族,单位:佳木斯大学。

上一篇: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 下一篇: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