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语言训练彰显语文之美

时间:2022-08-25 01:39:47

做好语言训练彰显语文之美

近年来,各地的教学改革可谓是轰轰烈烈,各种新奇高效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众多的名校名师一时让很多教育同仁目不暇接。课堂教学的方法模式更是不断翻新,花样很多。更有甚者,有的地区出现了“热闹如集市”的课堂。我们在观望跟风的同时,不禁掩卷深思:语文的美到底在课堂如何体现?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怎样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彰显语文学科之美?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语文教学的起点毫无疑问是语言,教会学生积累品味和运用母语,应该是语文课堂呈现的学科教学特色。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学,只有在课堂上做好语言训练,才能让语文成为语文。

语言训练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生活节奏之快,信息量之大似乎必然要求人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无论是日常生活的表达还是日后参加工作都需要会熟练地运用语言这种能力为我们服务。这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必然要求。怎样才能具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呢?我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试行了以下作法,与同行们做一探讨。

一、诵读

诵读是形成语感的基础,是最基本的语言能力,这大概也是近年来国学经典诵读兴起的原因之一。诵读优秀的篇章,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将能更好地学习语文。五四时期新文化的拓荒者鲁迅、郭沫若,沈从文和钱钟书、老舍等学者型作家所取得的成就至今无人能比,原因何在?我想与他们幼年扎实的背诵分不开。茅盾青年时能通背《红楼梦》,郭沫若12岁前背完《唐诗三百首》等诗文,他们读书之多令人咋舌。有人说多读多背不一定成为作家,但肯定会学好语文,是至理名言。在课堂上,或个人动情朗读,或全体齐声吟诵,再以音乐佐之,或清幽深沉,或慷慨激昂,书声琅琅,才是语文的课堂,才能有语言之美。

不同的文体诵读的意义不同,比如诗歌诵读是为了把握意境的大概,古文的通读是为了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散文的诵读是为了引起情感的共鸣。不同的文体诵读方法也应不同:诵读散文,声情并茂更显语言张力,面对诗歌,吟诵则能渐入佳境、有茅塞顿开的体悟。学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训练语言运用能力。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慢慢掌握词应该怎样用,句子应该怎样说,文章应该怎样写的评议综合能力。

二、鉴赏与品味

教会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魅力是朗读之后的重要一点,是授之以渔的过程。这个过程要重在交流与点评,让学生主动地开口说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一个答案。对于同一个句子,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它的妙处。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有的学生可以从用词的角度分析“溅”和“惊”用的传神,有的学生可以从拟人修辞角度分析它的人格化,还可以从语言运用方面分析其对仗工整读之顺口等,不拘一格。从多个方位理解中国语言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巧妙设问,引起学生之间一场小小的辩论,听他们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哪怕争个面红耳赤仍不能将对方驳倒。不仅仅对辩论者本人是一种加强的语言训练,就连旁观者都能享受到一次语言运用之美的盛宴,更能为课堂提供高潮与亮点,更深地领略中国语言的魅力。

三、拓展与延伸

这是一个更加精彩空前的环节。我常常为孩子们出色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惊叹不已,我把这一环节命名为----个性空间,让学生在学过文本以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收获。孩子们或吟或唱,或导或演,为中国文字做着最好最宽的外延注释。

例如在讲完《木兰诗》之后,有的同学即兴演唱了豫剧《花木兰》选段,有的同学写了一首诗来赞美这位巾帼英雄;更有有小组合作,发挥想像自编自演了课本剧

四、适当开展语文活动

学生们的年龄注定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往往更喜欢新奇灵活的方式。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在完成常规教学的同时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我们开展的“读书报告会”,督促他们去博览群书,拿来课堂与大家分享。学生们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充分交流自己的感想感受,让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进入自己的视野, 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还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大大提高同学们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积极的思考习惯,增强他们的人生体验。更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可谓是一箭数雕,学生们又喜欢不得了,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五、鼓励质疑文本

学贵有疑,不疑不思,不疑不发。古今对于疑问在学习中的作用的论述不胜枚举,足见此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的教材都是专家们费尽心思精心编写而成的,但学生们的人生阅历毕竟有限,对于文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疑义,教师不应在课堂教学中搞“一言堂”,充当教学的“问题霸主”。我主张课堂上要有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们大胆质疑,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是挑战权威。有的同学对李白诗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中的“消”字提出质疑,(因为这几年的语文课本对其写法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并拿出自己的工具书进行佐证。对于胡适的《母亲》一文的前三段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此部分与文章题目不符,应当考虑删除等等(当然更多的人是支持文本的)。在质疑过程中要拿出充分的依据,表达自己的看法,利用论据说服别人的同时更充分锻炼了语言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不要忘记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的原则。要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语言,赏识他们的表现,激励他们的成功,坚持鼓励原则。多创设情境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并勇于发言,进而才会长于发言。努力创造良好教学氛围,孩子们会不吐不快,一吐为快。

总之,语文课堂应该是语言的课堂,是训练语言的课堂。只有做好语言训练,学生才能学好语文,课堂才能彰显语文的魅力。

上一篇:刍议CAI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