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赉县水稻主要病害的识别诊断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2-08-25 12:49:14

镇赉县水稻主要病害的识别诊断及防治技术

摘 要:苗床立枯病、猝倒病,本田稻瘟病、叶枯病、纹枯病是镇赉县水稻的高发病害,也是影响镇赉县水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目前这3种病害的防治成了镇赉县水稻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水稻;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08 文献标识码:A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口均以水稻为主食。镇赉县地处嫩江流域的松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年水稻种植面积一直稳居80000hm2。但是发生在水稻上的病害已经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的预防和防治病害的发生,确保水稻高产丰产,已经成为镇赉县水稻生产中的重中之重。

在镇赉县水稻病害分为苗床病害和本田病害。苗床病害主要为立枯病和猝倒病,本田主要的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等。

1 苗床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1.1 病害发生及症状

水稻立枯病和猝倒病在幼苗生长的任何时期都可发生,有时伴生。从发生时期上看,一般猝倒病在幼苗生育前期,2~4片叶时发病几率较高,而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中后期,大多在4叶以上。

从发病症状上看,生理性立枯病秧苗枯死后基部不腐烂,连根拔起时不会断,并且植株不分离病原菌。真菌性立枯病在秧苗基部多有水浸状的褐点,逐渐扩大腐烂,秧苗基部和周围土壤上长出粉红或白色的霉层,拔苗时从基部折断。猝倒病发病初期幼苗基部呈褐色水渍状软腐,发病后期茎部似沸水烫过,呈现暗绿色,病部腐烂并逐渐干缩,病苗猝然萎蔫折倒、干枯、死亡。潮湿时,腐烂部分常产生白色菌丝。

从发病后表象上看,猝倒病的病苗是倒伏并枯死,立枯病是直立枯死,不倒伏且病程进展缓慢。猝倒病的病根产生的是白色的菌丝,真菌性立枯病是粉红或白色的霉层。这是2者最为显著的区别。

1.2 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猝倒病都是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病害,所以做好土壤消毒是防治关键。一般30%清茬(噁霉灵)200mL+35%甲霜灵40g或30%瑞秧青(甲霜·噁霉灵)200mL或30%长双圣瑞(甲霜·噁霉灵)200mL,兑水喷200m2苗床。水稻出苗后在1叶1心和3叶1心期,用15%立枯灵500~600倍液或3.2%育苗灵300倍液兑水喷雾。

发现病苗要及时拔出并带出田外深埋。猝倒病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立枯病在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液12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淋喷。当猝倒病与立枯病同时发生时可综合防治。

2 本田病害发生与防治

2.1 稻瘟病

稻瘟病是梨形孢子属真菌寄生引起的病害,属生物性自然灾害。如气温连续几天达到30℃以上,由于近水处空气湿度大,稻瘟病一般从底叶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蔓延。特别是此时阴雨天较多或者早上有雾,稻瘟病易大面积流行。

2.1.1 稻瘟病的防治时期

节瘟一般发生在叶瘟后,防住了叶瘟也就防住了节瘟。发现病斑后及时打药可兼防叶瘟和节瘟。穗茎瘟、枝梗瘟和粒瘟应注重预防,水稻破口期即进行打药预防,过早过晚都不佳。

2.1.2 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选用丰产的抗病品种。

2.1.2.1 科学管理肥水

在施肥上应做到均衡施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并且适当施用硅肥、草木灰等含硅酸盐的肥料。

2.1.2.2 药剂防治

目前防治稻瘟病一般用稻瘟灵、克瘟散等,这些药每100g加水30kg喷施667m2。有的年份8月中旬持续高温高湿,打第1次药后隔7d左右再打1次,效果较好。打药时间应选择晴天9:00后无露水时打,而且打完药必须保证10h无大的降雨。

2.2 白叶枯病

2.2.1发生时期及症状

白叶枯病是黄单胞杆菌属细菌性病害。白叶枯病在气温20~30℃,空气湿度85%以上时,主要从水孔和机械损伤的部位侵入为害叶片,有时也可侵染叶鞘。白叶枯一般从7月末出穗期开始发病,发病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短浸染线,很快变成暗褐色,然后再浸染周围形成淡黄色病斑,继续扩展,沿叶缘两侧或中肋上下延伸,转为灰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边缘有时呈不规则的波纹状,与健部界限明显。严重时早晨沿叶缘两侧用手挤压,可见到黄色菌脓溢出。

2.2.2 防治方法及措施

病区药物防治时,一般3叶时施1次药。大田施药做到“有一点治一片,有一片治一块”的原则。如果气候有利于发病,应实行同类田普遍防治,从而控制病害蔓延。防治的药物可选择龙克菌,叶枯灵(叶青双、叶枯宁、猛克菌、川化-018),氯溴异氢尿酸(消菌灵、灭菌成),均、菌毒清等。各种药可单独用,也可以交替使用,一般5~7d施药1次,连续使用2~3次。每次每667m2需加水30kg,在露水干后,均匀喷雾。

参考文献

[1] 陈梅.水稻旱育苗厢式丢秧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02).

[2] 隋永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09).

作者简介:王学艳(1963-),女,汉族。吉林省镇赉县人,农艺师,从事作物栽培和土肥技术的推广工作。

上一篇:玉米耐旱育种研究进展 下一篇:油菜除草剂胺苯磺隆的应用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