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触电”:别走歪了

时间:2022-08-25 12:05:41

随着电商和移动互联趋热,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触电”,保险公司也坐不住了。

8月初,国华人寿传出消息,其在微信平台上,推出了保险行业首个微信商城,提供移动投保、产品展示、在线客服等功能。在此之前,这家保险公司在淘宝聚划算创下“三天一个亿”的辉煌战绩。

众多保险公司纷纷开足马力,开拓电商渠道。截至2012年年底,共有约40家保险公司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今年6月份,和讯网也推出了保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放心保”,目前共收录81家保险公司的212款产品。根据艾瑞咨询预计,2016年中国保险电子商务市场在线保费收入规模将达到590.5亿元,渗透率将达到2.6%。

保险公司纷纷砸钱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更多的中小保险公司选择与第三方平台展开合作。未来网销渠道可能代替银保和个险渠道,成为保险产品销售的主流渠道吗?疯狂售卖保险理财产品的背后,是否保险电商化发展走上歪路?

砸钱布局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保险公司销售产品的主要战场之一。

6月,新华保险公告,称将设立公司全资子公司新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注册地暂定北京。2012年8月,中国平安确认将和阿里巴巴、腾讯合资成立在线保险公司,平安占股15%;2012年7月,中国太平成立太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同年1月,中国太保成立全资子公司太平洋保险在线服务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

尽管2012年险企电子商务市场保费收入占整体保费收入不过区区0.26%,但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2年在线保费收入规模达到39.6亿元,相较2011年增长123.8%。

据了解,目前保险公司进军电子商务领域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是自建网站销售,包括官网及与官网相分离的网销平台,例如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均建立了与普通官网相分离的网销平台;二是与第三方平台合作销售,以及寻找网上第三方保险机构代销保险产品。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均可买到保险公司产品。

7月21?22日,保监会举办保险业深化改革研讨班,项俊波主席出席了此次培训班并亲自授课。会议把保险行业的改革与创新的重点放在互联网金融上,项俊波重点提及互联网技术将给保险业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即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保险业的游戏规则和经营模式。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经过了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步入成熟期,大型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企业纷纷通过扩展品类以及向传统金融市场的扩张来维持市场增速,这为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艾瑞咨询分析道。

“传统销售渠道不断萎缩,个险渠道增员困难,银保渠道大幅下降,销售成本居高不下。这样,网销渠道就成为一个新的着力点,产品简单,好销售,对于中青年消费者有很大吸引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庹国柱接受《新财经》记者专访表?示。

险企纷纷抢滩电子商务市场的背景在于,自2011年开始,保险市场一直处于低谷,保费收入增长幅度放缓。尤其是寿险,艰难度日,直到现在,其颓势也未有明显改变。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寿险保费收入为3224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7%。

保险通过电子商务在卖什么?由于财产险标准化程度更高,增速远超整体市场。

记者登陆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发现可以买到的主要是车险、意外险、旅行险、健康险、少儿险、医疗险、财产险等产品。中国太保2012年年报显示,其电销、网销及交叉销售等新渠道业务收入占财产保险业务收入的18.6%,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

国华人寿电子商务部总经理赵岩对寿险电商化充满信心,他说:“包括复杂的险种、期缴,现在这些产品也开始在淘宝或一些平台销售了,今年寿险电商规模将要达到近100亿元。”

“尽管银保渠道在下滑,但网销渠道不可能代替,只能说是一种补充,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渠道。”庹国柱对记者分析道,2008年、2009年银保渠道大战,把银行渠道的成本弄得很高,保险公司卖一单赔一单,但并不意味银保渠道会衰落。相反,银行渠道有天生的优势,客户资源得天独厚,现在银保渠道处于调整期,成本会随着市场的调整而回归理性。

“网销不可能代替银保和个人营销渠道,而是会迅速崛起,与其他两个渠道形成互相补充的关系。”庹国柱说。

疯狂卖理财

在业界纷纷看好保险布局电子商务之时,寿险公司在网络平台疯狂销售理财产品的举动却引起了极大争议。

“你去看看,现在保险公司在网上卖的,很多是低门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这是存在问题的。”一家合资保险公司个险渠道中层对记者说。

记者登录淘宝网,搜索“理财”关键词,发现出现在首页的5款产品全部为投资门槛1000元,保底收益2.5%的寿险公司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最高的一款产品为“泰康旺财1号”,由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售,预期年化收益5.15%,投资期限1?3年,承诺保底、无风险。此外,网络平台上销售的保险理财产品,其投资门槛很多低至100元。

据了解,保险公司在网上卖的理财产品,其实是万能险,目前针对这类网销保险的做法还存在法律监管空白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算法不同,这类产品预期收益率为预期年化结算利率,结算利率以保险公司每月公布为准,然后根据该利率计算当期的投资收益,每个月都可能发生浮动,到手的实际收益并不一定为宣传所称能达到的收益。

北京中高盛律师事务所保险维权律师李滨公开批评保险公司不道德,他认为披着理财外衣销售的保险产品,存在骗保空间。并且当风险真正来临时,可能合同却存在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不仅不能雪中送炭,还徒增法律烦恼。

据了解,国华人寿在微信保险商城共上线四款明星产品,分别是国华1号、理财宝、国华1号增强版以及国华2号增强版,起卖金额降至100元,也为保险理财产品,具有收益诱惑。

保险公司在新平台过分强调其理财产品收益率和理财功能,其发展是否已经“异化”?毕竟,保险公司又不是理财机构,力推低门槛、高收益、少保障功能的产品,其目的到底是什么?有业内人士分析,保险公司疯狂在网上卖理财产品,其目的在于缓解现金流压力。

今年是寿险公司现金流压力最大的一年,银保渠道下滑以及寿险定价利率政策的推行也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考验。

申银万国分析认为,退保及满期给付是2013年寿险行业均面临的压力,此前粗放式发展的弊端集中显现。而在寿险销售环境依然恶劣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能通过再次销售短期投资型产品将问题推后。

“今年和明年的满期给付压力大,保险公司现金流压力确实大,网销渠道上这些火爆的短期产品也是保险公司动脑子吸引资金的一种办法。”庹国柱?说。

实际上,在网上卖得火爆的保险产品,基本上都是具有理财功能的万能险和分红险。险企电商化,难道是为了做理财公司?这多少让业界怀疑其电商路是不是“走歪了”。

不管怎么样,在庹国柱看来,网上卖理财类保险,只要没有触及监管政策,就是合法的,没有必要去管保险公司具体卖哪一类产品。庹国柱认为,网络销售渠道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现在各方对互联网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如今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

“投保人要有风险意识,网上卖的理财类保险产品,按照结算利率体现收益,市场条件好,收益达到5.5%以上很有可能;市场条件不好,可能达不到预期收益率,但也有保本的2.5%的收益。”庹国柱认为,没必要质疑保险公司在网销渠道卖理财类产品的合法性,因为确实就这类产品能卖得好,纯保障的产品消费者买得少,保险公司要生存,自然卖得少。只要符合监管规定,没什么不可以。

“回归保障是伪命题,寿险的销售要依赖理财性质的产品。因为回归保障,剔除投资性质,可能产品根本就卖不出去,因而强调纯保障对保险公司没有意义。对于新渠道的发展,监管要注意贴近市场,谨慎防范风险,这对监管能力也是很大的考验。”庹国柱说。

诸多瓶颈

不少互联网公司及投资人不太看好保险公司当前的布局。

一位研究传统行业转型互联网的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对《新财经》记者分析道,保险公司并不具有电子商务的基因,它们布局电商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个销售渠道,其功能在于增加销售,银保渠道和互联网渠道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革,只不过换了个卖产品的渠道而已。

“国内保险产品品种太少,没有创新,价格卖得贵,这是国内保险市场发展的最大瓶颈,短时间内解决不了。”该位人士表示,在网上卖产品,越简单越好卖,这也是为什么标准化运作的财产险比寿险好卖的原因,寿险产品本身就比较复杂,投保人一般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看懂,需要有专业的营销员讲解。“创新类财险产品保费低利润空间低,而一款寿险产品,投保人一年就要交个1万、3万、10万的。”

太平电子商务公司创新事业部总经理万俊勐的观点是,互联网对于整个保险产业而言,会从以公司产品为主导的销售模式,逐步转变为真正以客户为核心的销售模式。但这谈何容易?

上述投行人士分析认为,保险电商到底要个性化,为客户定制产品,还是要标准化?其实保险公司没几个人能搞明白。

在移动互联时代,要围绕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服务,这需要保险公司开发出更多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保险产品,但这一渠道真正要把产品销售出去,产品设计又必须简单明了,消费者在网上的消费往往是碎片化时间内瞬时做的决定,这就是“矛盾”之处。

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董事长对《新财经》记者说:“互联网金融,又叫数据金融,业态冲击了金融行业,这是单向的,但反过来呢?我认为传统的金融业做互联网机遇不大,因为传统行业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和固有的框架难以被改变。”

“但是,我认为现在互联网金融,被媒体炒得太凶了,好像一下子变成洪水猛兽了,其实要想颠覆掉整个金融行业,还为时尚早。”在这位老互联网人看来,中国保险公司离市场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对于电商的布局也仅仅从销售渠道的角度出发,产品单一,甚至行业内真正了解移动互联的人才都极少,未来网络渠道也仅仅是险企一个销售产品的渠道之一而已,谈不上真正电商化。

在8月19日东方证券的《互联网改变金融》报告中,分析师金麟分析认为,网上金融产品销售平台的兴起主要来源于渠道高收益的刺激,由于银行对终端销售渠道的高度垄断,例如基金的尾随佣金率已经上升到50%乃至于70%,从而刺激了银行渠道竞争品的出现,但这与模式的优越性无关。

金麟分析认为:“互联网的双边平台可能在信用管理风险、投资和保障方面有一定推动作用,但期待不宜太高,无论是P2P(个人网贷)、网上理财产品销售,还是保险销售平台,都面临局限。但对保险业来说,大数据可能明显提升其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精算能力。”金麟认为,如果未来有保险公司能够掌握医疗的大数据,那么就能在寿险和健康险等产品上获得精算定价上的优势。

庹国柱十分看好网销渠道的发展,他认为,保险行业核心的两个问题是“产品”与“渠道”,未来网销要做好,保险公司必须整合渠道,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出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庹国柱说:“本身势不可当,技术革新迅速影响到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和思维方式,这是好事。发展中间有什么问题,也都是在实践中摸索着,很多新问题根本想不到。在积极探索新事物的同时,监管和险企要注意风控。”

上一篇:淘宝的强迫式诚信 下一篇:吴清烈:电商必须解决信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