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开心锁 情润心田

时间:2022-08-24 11:44:22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种不言而喻的优势――家长的“手中宝”、老师的得意门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身份”,使老师和家长给予了他们太多的溺爱,忽视了他们的教育问题。其实,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所谓的“优秀生”,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有时比那些“学困生”的问题还要让我们头痛。因此,我们不能“一叶障目”,忽略了对优秀生的管理与教育。

一、 莫让“光环”遮住眼,严而有格促发展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有很多优点:上进心强、不服输,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学习接受能力较强,成绩优秀;有一定的号召力,能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等。但这些笼罩在他们身上的“光环”,有时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优越感,迷失了前进的路,变得骄横无理、自命不凡,觉得自己就应该受到老师的优待。

案例一:王同学,班长,各科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很强,同学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对班级工作积极性不高,对班集体的事情也不是很关心。看到这种情况,我便找她谈了一次话。因为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所以交谈时很谨慎,首先肯定她的能力和以前的优异表现,然后委婉地提出要求。出乎我的意料,这次谈话后她居然要辞职。我意识到她是想给老师出难题,像她这样“权力欲”很强的学生,是不会真的想辞职的,她是要让老师觉得,这个班长非她莫属!她想提高自己的身价。当时我想了一下对她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老师挺意外的,这样吧,你再考虑考虑,我明天再找你!”我知道,要是执意挽留,她肯定会同意的。但是,她也会变得更有恃无恐,结果会适得其反。第二天,我把王同学叫到办公室,平静地问她:“考虑的怎么样了?还想辞职?”她低着头说,“是”。“那好吧,老师同意你的辞职申请。”听了我的话,她露出了一丝惊讶和失望,看来她始料未及。

一周之后,王同学的好朋友丁同学来找我,说:“老师,王同学其实很想当班长的!”――我暗喜,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我直接把王同学找来,跟她好好谈了一次。我委婉地告诉她:“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当机会来临时,你一定要好好的把握,一旦失去了,就不会再有了。好好努力,希望下次班委改选时,能重新竞争当上班长。”从那以后,王同学虽然不再担任班长,但却总是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还经常帮助班委为班级的事情出谋划策。

未来的社会不需要温室里的花朵,需要的是有能力、有毅力而且可以顾全大局的人,需要的是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人。作为教师,应该在工作中加强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做到严而有格,把握好“有分寸的爱”的教育艺术。

二、不为“溺爱”找借口,严而有度才更优

面对成绩过硬的“优秀生”,我们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找借口舍不得批评他们,认为这样的好学生自己会知道错误并改正的,造成小错包容、大错纵容的局面。其实,如何正确处理教育中“严”与“爱”的关系也是一门学问。

案例二:赵同学可以说是班内的佼佼者。各科成绩呱呱叫,尤其数学倍儿棒。由于平时老师对他过于“溺爱”,使得他利用自己成绩好的优势,借着有的同学对他的崇拜,带领他的“小团伙”在班内兴风作浪,弄得班级乌烟瘴气,直接起了一个反面的领头作用。有一次数学老师批评了他,他竟然带领学生在班内罢课,致使数学课无法正常进行,数学老师万般无奈跑来找我诉苦。原来他之所以在课堂上捣乱,是因为数学老师没有给足他面子,伤了他的自尊心,引起了他的逆反心理,致使他作出这“大逆不道”的举动。了解到赵同学的内心症结,我引导他从自身找原因。“你在学习上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无论哪一方面,都应该是优秀的,试想:一个连起码道德准则都不讲的人,又怎么能服众,并带领班集体不断进步呢?你应该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真正地起到领军的作用。可是,你连最基本的对错都分不明白,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听了我的话,赵同学自责地低下了头。

一个周五,我把数学老师请过来,特意组织了一次“我和老师说说心里话”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坦诚交流,赵同学显然也被感动了,他啜泣着,深刻检讨了自己的错误。从他情真意切的检讨里,我能感觉到,他认识到了自己的“自以为是”、做起事情来过于偏激、不顾大局是错误的行为。他勇敢地向数学老师道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数学老师也表示,当时的行为有所欠考虑,自己的工作方法也有不妥的地方。师生坦诚的交流,让我这个做班主任的松了一口气。这件事后,赵同学给我写了一封信,以表示感谢。这小子,意识到,老师顾及到了他的“面子”,特意安排了那次班会。他转变得很快,带领他的“小团伙”在班级活动中成了积极进取的表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教育工作的能手,也实行督促、约束和强制,但是,他做这一切的时候时刻谨记:在儿童的心灵里,永远不要让那一点儿宝贵的火种熄灭”。对优等生要严而有格,爱而有度,才会让优秀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现在优秀,将来更优秀。面对“优秀生”的错误,用严而有度的“爱”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从根本上说服、感动他们,这些“优秀生”也才会真正成长为国家栋梁。

作者简介:孔庆池(1962-),男,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河头小学,小学高级。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研究。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中选题指导课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浅谈学校发展的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