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性学业评价的实施中看学生的变化

时间:2022-08-24 10:37:03

从发展性学业评价的实施中看学生的变化

摘 要: 探索符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教学的目的相配套的音乐学科发展性学业评价体系,是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道难题。本文作者结合实践,分析音乐学科发展性学业评价实施的有效性及方法。

关键词: 音乐学科 发展性学业评价 有效性 方法

长期以来,“评价就是考试”的观念占据着音乐教师的头脑,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音乐教师设计的评价方式和操作程序中有相当部分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使评价的功能和结构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也使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无法推陈出新。新课程改革将音乐课程定位为普及音乐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一门基础课程,并把逐步建立与完善音乐学习评价制度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准绳,以音乐基础能力为基点,主动适应所有进行音乐学习的学生,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不断扩大评价的激励、改善与调整的功能,引导和促进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提高,从而实现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学评价的四项重大变革。因此,探索符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教学的目的相配套的学业评价体系,是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有幸参加了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在教研员方教授的带领下,和其他音乐教师一起探索、尝试,本着简单、有效、可操作的原则,对传统的音乐学业评价内容和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从对学生学业的发展性评价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学生的变化很大,而我也受益匪浅,现将学科发展性学业评价实施的有效性及方法和大家分享共勉。

一、对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的症结所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是以“考试”代替评价,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评价是新课改所不提倡的。

由于音乐学科不是考试学科,普遍对音乐学业的评价重视不够,而在对中小学生音乐学业成绩考察方面,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考查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完全一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随意性强,评价的内容和主体单一。在平时的成绩评定中,过多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纪律方面的表现,而忽视了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实施。这些与“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发展性学业评价是背道而驰的。对课堂纪律表现差的学生采取的评价措施是老师在期末考试成绩中扣分,堵多疏少,惩多奖少,减多加少;没有抓住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而给予嘉奖、鼓励、引导;再加上期末考试只唱一首歌,来评定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音乐学习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对一些先天声乐条件较差的学生而言,是不合理、不公正的。而且评价的主体单一,只有老师,没有学生的参与,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极大地限制了发展性学业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的发挥。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无法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教师考试轻松、随意性强,而学生则应付走过场。甚至有些学生把音乐课当成放松课、发泄课,上课吵闹、喧哗、迟到等现象越来越多,导致老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无趣。

二、具体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把平时成绩按60%、期末考试成绩按40%的比例分配。目的是引起学生对平时成绩的足够重视,符合“立足过程,促发展”的评价理念,并且对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也做了很大的改进。具体操作如下:

(一)平时成绩的评定内容和方法

1.把平时成绩分为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参与程度、发言次数、配合情况、表演能力、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情况、文艺活动情况及迟到旷课情况等板快。因为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有了对音乐学科的正确认识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再加上规范的纪律保证,就不怕学生学不好;而其他几个板块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考察。把平时成绩分成以上若干板块,不再是有利于部分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把班级学生按6-8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不完全是随便自由组合,而是打乱班级固定的座位次序,按照课堂纪律和学习态度的优劣、音乐表现能力的强弱、音乐特长的异同等进行组合,并选出小组长,此项任务交给班委商讨完成。其目的是发挥班委会、小组长的作用,有利于学生间的监督、制约、合作、交流、促进及评价。

3.每个板快都进行自评、小组互评。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有助于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而小组互评可以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别人,从别人的长处中得到学习,将自己的优点展示给别人。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往往会激发出无穷的学习动力,当自己的优点被同龄人认可时,他们心中的那份满足也许远远超出教师对他们的一句赞扬。

4.把平时成绩每个版块的要求和评价细则列成表格,每人一份。并且在每学期的开始把评价的细则、考试的要求和学校的规定等告知学生,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以激励为主,以友情提醒为主,以制约为辅。每个小组的成员成绩都与小组的成绩挂钩,被评为先进小组和班级中进步最大的同学所在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加分和享受另外的奖励,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加学生的互助意识、竞争意识和约束意识。

5.方案实施后,老师定期检查小组的评价情况。针对学生的变化和出现的具体现象及时予以鼓励、引导。暂时不能解决的,可在课题研究小组中交流商讨对策,边实践,边改进,不断完善评价的措施。

(二)考试成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期末考试的主要内容是歌曲和听力,各占20%。歌曲考试还是任选一首本学期所学的歌曲,这是我们一直采取的考试内容。因为歌曲演唱是中学生表达情感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从对歌曲的表现中,能反映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对音乐要素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用歌曲演唱的考核检测方式操作起来也简单方便。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我在考试时增加了特长自由加试(舞蹈或乐器)。为了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业情况,特增加了音乐听力笔试。

2.歌曲考试方法与以往不同的是:(1)要求以小组形式合作演唱。集体演唱可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集体演唱的过程中每个人还要有分工。这样可使他们互相帮助,促进交流,增进友谊。(2)小组演唱全程录像。录像评价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特点,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符合发展性评价体系倡导的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的指导思想。(3)可以允许学生多次演唱,而且把学生认为最好的一次作为资料保存,强调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可反映学生的努力程度,让学生看见自己的进步,从而建立自信。(4)除自评、师评外,每小组抽出一名学生组成评审团。评审团成员不参与所在小组的评审,以达到公开公正的目的。由于学生评价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更加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点的掌握,营造了更轻松、活泼、愉悦的音乐教学氛围,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笔试听力部分,改变以往以检测音乐知识为主的倾向,从音乐是听觉艺术的特点出发,全面检测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的学习情况。消除了学生对传统考试的恐惧心理,不仅增强了愉悦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发展性学业评价实施后学生的变化

变化之一,无故迟到、旷课的现象杜绝了,课堂吵闹的时间从开始缩短到逐渐消失。曾几何时,由于音乐课属于非考试学科,普遍不受学生的重视,特别是一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更是把它当成了放松课、消遣课,迟到、旷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以前我不太敢放一些带视频画面的音乐给他们听,若放了,简直就像自由市场一样,视觉的冲击使他们忘乎所以,议论声淹没音乐声。而现在有了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和措施,有了生生之间的相互制约和自我约束,课堂上的不良现象开始减少,同学之间的友情提醒(把手指放在嘴边吹嘘的动作)不断出现。学生不断地尝到学习音乐获得创新的成功的乐趣。这些变化老师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变化之二,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上课举手发言的多了。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其教育效应主要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应是第一位的。以前,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知道答案是什么,就是不举手,认为“无所谓,回不回答问题又不影响考试成绩”。老师只好自问自答,再用“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幽默,来缓解这尴尬的局面。可现在就不一样了,没有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再好也及格不了,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影响整个小组,自己想不要成绩都不成。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一次没答完整就再举手补充。就这样,从不肯举手到主动举手,从举一次到多次举手,师生交流多了,生生讨论热烈了,思维敏捷了,课堂活跃了。有一次,在乐曲欣赏前,我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乐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听完后,师生开始进行对话,师问:“乐曲中有没有单簧管?”生齐答:“没有。”师:“有没有笛子?”生:“没有。”师继续问:“有没有大提琴?”生:“没有。”接下来师有意说:“这个可以有。”而生会意:“这个真没有。”继老师的一句“你们太有才了!”之后,全班爆发出开心的笑声。这哪是回答问题,简直就是在排练赵本山小品中的台词。这笑声不仅反映出师生关系的融洽,而且体现出师生配合的默契。我再一次深刻地理解了苏格拉底的名言:教师的目的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亲近式的评价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了乐趣,找到了自信。在此我深深感到了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的巨大威力。

变化之三,喜欢唱歌的人多了,参加海选的人多了,要求重考的人多了。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都喜欢流行歌曲,不喜欢课本上的歌曲,这是不争的事实。当听到一些美声或民族唱法的歌曲时,脸上布满了乌云,有些学生甚至堵起了耳朵,以示抗议。我为学生的审美观发生了扭曲而担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曾特规定期末考试时必须唱课本上的歌曲,结果令人失望:让每个学生单独唱,唱歌能力较强的学生表现还可以,能力较差的学生没有自信。声音总是比伴奏的音量小,听不到歌声,而若老师就降低伴奏音量,歌声的音量也随之降低,直至最后停止歌唱。可以说“渐弱的力度记号”在此运用得淋漓尽致。结果是学生对歌唱越来越没信心,甚至反感。有的同学唱歌跑调,引起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导致此类学生再也不敢唱歌;整个考试过程懒懒散散,松松垮垮,一点艺术氛围也没有。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给全体师生带来了惊喜。由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遵守纪律的保证,使得平时的歌唱教学也得以顺利进行,加上老师的适时引导,他们从被动歌唱到主动参与,从无心到有心,再到投入。我从赛歌会参与海选人数的增加、贴海报、拉人气以扩大影响的举动,看到了学生们浓厚的歌唱热情;从艺术歌曲、课本歌曲的出现受到欢迎的轰动场面,感受到了学生歌唱水平整体的提高;从期末听力考试时,学生脸上露出的微笑,以及听完考题后胸有成竹会意交流的眼神,看到了学生们考试恐惧的消除和充满胜利的那份自信;从某些学生对自己歌唱考试的成绩不满意,向老师发出重考的恳求时,感受到了从心中涌出的一股热流,这股热流,既有被感动的喜悦,又有以前对学生产生“死不要好”看法的悔意:错不在学生,而在老师。看到学生现在不仅能独唱、齐唱,而且在课堂上完成二部合唱,我高兴,我自豪。我自信地向全市音乐老师开了一次合唱公开课。学生们的动静自如、投入配合程度及合唱的声音效果。让听课老师喜出望外,专家和听课老师的一句“这节课音乐完全属于了学生”的评价让我充满了幸福。此时此刻,我深深地认识到,发展性音乐评价对学生音乐学习的促进作用是多么的重大。只有尊重差异,注重个性,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创造的欲望,让学生在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创造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邀游于充满创造快乐的音乐殿堂。

通过对学生音乐学习的发展性学业评价的研究和实施,以及对学生所产生的变化的感受,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发展性学业评价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更是一把双刃剑,要舞好这把“剑”,需要“舞剑人”长期对“剑技”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希望同仁对我的不足给予指正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音乐教育.音乐课程实施:评价建议.2003,(5).

上一篇:玻璃艺术教学探索 下一篇:大学生灵活就业与高校美术类专业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