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剪纸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时间:2022-08-24 10:09:43

在剪纸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摘 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我们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而在幼儿剪纸活动中,吸取了我国民间剪纸的传统方法,从幼儿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从简、从易,将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运用到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进行剪纸活动的实践,让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并进行综合应用,培养孩子的独创性,从而促进孩子整体审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剪纸 幼儿创造力 策略

一、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实践操作性

1、在欣赏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剪纸是渊源于民间的美术活动,它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现当地独特民俗文化风貌。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⑴收集活动――练就捕捉美的能力。由于剪纸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于是收集有关剪纸的书籍,甚至抓住外出游玩的机会,一发现剪纸作品就及时将内容拍下来,回来后让幼儿欣赏观看,我们还常常发动家长、幼儿收集相关的照片、实物、图片等,并布置相应的活动区,让幼儿展开深入的讨论,使孩子们对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充满好奇。

⑵环境布置――提高感受美的能力。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

⑶教学活动――培养发现美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感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2、在表现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⑴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学习剪纸的技能。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光靠幼儿欣赏,自由剪还不行,一些基本的必要的剪纸技能还是非常需要的。因此制订每学期的剪纸计划时,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

⑵引导幼儿进行趣味性剪纸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创设优化教室环境和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在剪纸活动中,我们注意剪纸作品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在趣味操作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启迪幼儿智慧。

3、在创作剪纸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幼儿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经验和意象的积累,因此我们一般选择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内容,进行创作剪纸,如装饰蛋糕盒,平时幼儿已接触到各种图案花纹,已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然后教师提供一只白色的蛋糕盒,让幼儿运用剪纸的方法进行装饰,每位幼儿都积极动手,剪出了各种图案、花纹,有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如可爱的小鱼、美丽的小花等,都让孩子进行大胆装饰。

二、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效果

1、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审美情感。首先提高了幼儿欣赏美的能力。我们让幼儿欣赏各地独特名俗文化风貌的普遍艺术形式。如:每次剪纸活动前,总是收集拿一些成品让幼儿逐个欣赏,让幼儿初步了解并比较陕北与我们扬州一带剪纸作品的特点。其次去表现美的剪纸作品,如:让孩子在感受《十二生肖》的基础上,让幼儿去动手操作剪,挑自己喜爱的动物剪,剪出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也可吊饰悬挂来美化环境。最后,通过各种剪纸技能及方法创作美。通过这三步对美的感受、体验、表现,可看出剪纸活动对幼儿美育的教育作用。

2、增强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俗话说:“心灵手巧”,实质上手巧则心灵。孩子们在剪纸活动中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来。

3、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剪纸活动中,很少有幼儿不喜爱剪剪贴贴。由于工具和材料的便利,使孩子们在稍具操作能力后,便可以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依据个人的造型能力,剪贴出许多颇具个人审美意趣的图象来。因此,剪纸便成了孩子们表意、抒情的重要方式。

三、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认识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小结,我们发现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出现了独立的思维,所表现的创造力又是十分巨大的,而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不仅能增强孩子对剪纸这一民族文化的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动手美化生活的创造能力。因此剪纸活动也是实施创造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开发和培养幼儿创造力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幼儿创造力要注重剪纸活动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发觉注重创造力的发展,就不能太在意幼儿创造的结果,固定的目标会给幼儿的创作带来心理压力。在刚开展创作剪纸活动时,最容易出现幼儿不知剪什么?不知该从哪里下手?结果一张好好的纸头被剪得支离破碎?教师在遇到这类情况下更应该让幼儿选用费旧的纸让幼儿大胆尝试,大胆动手创作剪,把要求降低到只要敢动手,敢尝试就好。至于作品的好坏,幼儿在尝试之后,感受之后自然会得出结果。这个提高的过程可能是长时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注重创作的结果,尽量用一种倾听、微笑、接纳的态度去鼓励幼儿积极地表现自己的创意,允许孩子的行为超出标准,对幼儿的创新更要给予鼓励、支持。

2、培养幼儿创造力要了解并重视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剪纸活动中,不论幼儿想剪什么,要剪什么,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多创造一些适宜的环境,使幼儿的行为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允许个别孩子等有兴趣时再剪。特别在评价幼儿的剪纸作品时,应充分了解全班幼儿能力的差异及每个阶段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才能准确地找到它不同于同龄幼儿作品的独特创意。

3、培养幼儿创造力要允许并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幼儿的创作是极富个性的,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说得清。让幼儿评价自己的艺术创作,还能给幼儿提供一次情感宣泄的机会。记得在讲评《海底世界》的剪纸作品中,我请孩子们剪你知道的海底生物,孩子们都纷纷讲了自己所知道的海底动植物,但其中一个胆子较小的孩子却轻轻地说:“老师,大海里还有海绵宝宝呢,我们可以剪一个正方形,掏去两个圆洞作它的眼睛。”由此我们可看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表述方式,只有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作品,对以后幼儿的创作活动起着十分大的作用。

幼儿期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幼儿对民间剪纸活动的实践,还是创造力培养都应把握这一时机,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各项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更需要成人不断的启发、引导和渐进深入。

上一篇:从高考史料题探究史料分析法及其实践 下一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西方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