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买菜的日子

时间:2022-08-24 09:29:32

陈太太和王太太的交情是从买菜开始的,好状卧诼艉觳颂Φ奶位面前不期而遇,加上一起挑挑拣拣询价的默契,就有了一种萍水相逢的亲切。

北方人里头喜欢吃这个菜的不算多。聊起来才知道,原来王太太虽然不是南方人,但有一个南方来的儿媳。

而陈太太和她的儿媳都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冬天的餐桌上没有这道菜,根本不成样子。“但是,这里的红菜苔远没有我们本地好吃,凑合吃一吃。”陈太太用蹩脚的普通话向她新结识的朋友展示着自己的测评意见。

王太太则只会一脸堆笑。她不大善于言谈,但是有一个永不收敛的笑脸,所以在人群里,虽然眼角的皱纹要多一点,总归是一个讨喜的角色。

俩人买完菜还会一起结伴回小区。一人推着一辆超市送的粉色小推车,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家常。巧的是,俩人都有两个儿子。不同的是陈太太的一个在国外,一个在北京,王太太的一个在老家小镇,一个在北京。另外,陈家两个都是博士,王家的学历就很一般了。

所以,聊起两个儿子来,陈太太脸上的神采会更明显一点。尤其是,聊到两个博士儿子结婚都没有花她什么钱的时候。

作为一个手紧的人,她省吃俭用过完了这大半辈子。在家里的时候,把所有能利用的地都种了菜,从时令蔬菜到低矮的辣椒树再到橘子树桃树板栗树,再喂了七八只鸡,这样一来鸡蛋也有了。而辣椒在6月结果之后,只要摘下清洗剁碎再用盐腌制,就可以封罐,作为调味品一年就足够吃了。今年的大蒜10元一斤,她嫌贵,就没有往里头加蒜末。

总之,除了某些必需的消耗品,剩下的她大概都靠精明能干自我生产。

平时,她也会刻意地避免太多人情,所以儿子结婚,她都不需要办酒,儿媳家办一场就行了。并且酒席的钱亲家出,自己只掏了迎亲车队的钱。除了拿了5万元礼金,其他多余开销没有,也算是遇到了千载难逢的不在乎的亲家。

当然陈太太不会这么觉得,她只觉得两个儿子都优秀,吸引的也是不看重物质的姑娘,没让她操心。自己很骄傲。

去年上半年她还去了一趟美国,因为大儿子的孩子出生了,她去照顾了几个月,甚至还腾出时间做了一下别人家的“月嫂”,打了二十几天“黑工”,“那边人值钱,我二十来天就赚了一万六。”

王太太一边听个热闹,感到这位同龄朋友的经历十分有趣,一边也隐隐觉得自己和自家两个儿子比起来对方来真是逊色太多。好在她从来不喜欢深思。她有一副中国人经常标榜但是根本没有的随遇而安的心态。

平心而论,两个儿子的确是随意长大的,对他们没有提供过什么上佳的条件,也不好提什么要求,读书不行就不读了,愿意打工就打工,挣不到钱就回家试试,连催人奋发这种传统母亲的基本职责似乎都没有行使过,总之,他们家的人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特别伤了母亲的心。因为母亲压根没有提起过。

她不是算细账的人,不是常常焦虑的人,也学不会运转复杂的思绪。所以尽管跟陈太太一样,老家有几亩地,但也只是种了一点经济作物,家里吃的喝的用的都靠买,连主食馒头都是买的。这样一来,她手头也基本落不了几个钱,这其实并非大手大脚,她不过是没有细想。他们家里不兴这种。

所以听完陈太太源源不断的生活经验报告,她除了配合地笑一笑,也并没有受到什么启发和刺 激。

看起来,她们已经算是投缘的朋友,未来一起买菜的日子还会很长。

上一篇:帮小律师找活干 下一篇:汽车上的“农副超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