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蔬菜种子的管理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8-24 08:58:32

贵州省蔬菜种子的管理现状及对策

导读:如何加强蔬菜种子管理,使其更好地为种植业结构调整“保驾护航”,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的,就贵州省蔬菜种业进行了分析,发现贵州省种业存在蔬菜种子经营人员参差不齐,价格混乱,品种良莠不齐,滥用商品名,夸大宣传,销无定所,索赔较难等一系列问题,使农民购种无从选择。建议强化蔬菜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园区,建立服务平台等,为民排忧解难。

蔬菜种植业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产业之一,蔬菜种子作为蔬菜产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蔬菜种子产业的发展直接决定了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决定了人民日常生活所需蔬菜的品质和营养[1]。当前,蔬菜的绿色消费正成为一种时尚,如何加强蔬菜种子管理,使其更好地为种植业结构调整“保驾护航”,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的,是摆在我省及全国蔬菜种子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地貌多样,海拔较高,具有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特点,蔬菜品种较为丰富。2007年,仅贵阳市就建设蔬菜基地3万hm2,无公害基地150个,实现蔬菜总产量125万t,总产值18亿元。贵州省各类蔬菜远销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及日本、东南亚等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经济格局逐渐形成,原来的蔬菜种子生产形式和规模都发生了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贵州省应结合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贵州省蔬菜种子产业的科学发展之路。

1 贵州省蔬菜种子产业的现状

当前,贵州省蔬菜种子产业受到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经济格局冲击较大。新品种不断进入贵州蔬菜种子市场,如振兴钢石系列番茄、津青60白菜、红辣3号等100多个蔬菜品种在贵阳市逐步扎根,市场竞争加剧;贵州省当地独特的名优品种渐被外来品种所替代,市场份额逐年递减,优势不复存在。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背后,我省多家种子公司如贵阳蔬菜种子产销实业公司、贵州金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阳杰丰农业种子有限公司等通过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广纳四方英才,抢抓机遇,在市场洗礼中逐渐发展壮大,塑造贵州品牌。

2 贵州省蔬菜种子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蔬菜种子经营人员参差不齐

贵州省种子销售企业较多,但大多从业人员未经受系统的农业知识教育和培训,缺乏蔬菜种子生产、销售以及安全等基本知识。这其中尤以农民、无业人员和从事其他小商品零售的人员居多,从业人员参差不齐,素质较低,售后服务难以开展。

2.2 价格混乱,农民负担较重

贵州省的蔬菜种子多由企业自主定价,价格缺乏有效监管,较为混乱。同一品种,经过外包装的变更和宣传,换汤不换药,每1 kg差价10元不等,不同品种间差价每1 kg最高可达20元左右。此外,由于蔬菜种子市场的打开,零售商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菜农的购种负担。

2.3 品种良莠不齐,农民购种无从选择

我省当前仅贵阳市白菜品种就有250个左右,不同品种其生育期、抗性、产量、品质、适应性等特性各异,菜农因自身缺乏专业的知识,加之各批发商及其下设零售商为大力促销而过度宣传,渲染优点,掩盖缺点,导致菜农在繁杂的品种中,难以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良种。此外,有部分农民受利益驱使,先从经销商处赊种待收成后再扣除种子款,偏听偏信,选择余地较小。品种的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也给农业部门对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正确指导带来困难。

2.4 滥用商品名,夸大宣传

普通品种冠以知名品牌的商品名,例如辣椒“军2号”和“冠军新2号”两个品种,农民很难判断哪个是优良品种,哪个是普通品种。同一个品种不同的经营单位有不同的商品名,而审定名却印在背面某个不显眼的地方。在宣传上或以北方的高产数据资料进行宣传,或以小面积强化栽培技术的高产数据资料进行宣传等,渲染优点,掩盖缺点,夸大宣传,误导农民购买。

2.5 销无定所,索赔较难

省外有些种子企业未经属地备案将种子直接销售到产业带上,持代销手续异地销售或持同一个营业执照,在临近的周边乡场摆摊设点或在同一乡场设多个摊点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种子零售人员做半年歇半年,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种子出了问题农民找不着人,索赔无门,农民利益难以保证。

3 贵州省蔬菜种子产业发展对策

3.1 强化蔬菜种子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

蔬菜种子是改善人们饮食结构,保障人们饮食安全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性农业资料。蔬菜种子的好坏、真伪直接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也关系着一个蔬菜种子企业的兴衰及蔬菜种子市场的稳定与发展。目前,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太多,造成市场品种多,价格高且乱,因此必须强化蔬菜种子市场监管,严格企业的市场准入。首先要加强市场规范管理。随着蔬菜种子企业纷纷改制,蔬菜种子销售网络的发展和农村农资流通体制的建立,蔬菜种子的零售商必将大量涌现,因此在蔬菜种子市场管理中必须进行市场准入管理:一是从业人员资格管理,从业人员要熟悉种子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二是蔬菜种子经营单位(户)要具备相应的资金、贮藏和销售场所;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蔬菜种子经营企业和经营户的考核评价制度。其次,加大力度控制品种准入,建立品种信息制度和建立品种报审备案制度。国、省审定品种首次引种要先申报,由管理机构指导进行区域生产示范,审查通过再予以信息进行推广。再次,建立种子质量准入制度,实行质量公示,严格种子批次管理,规范标签质量指标和包装标注。

3.2 进一步加大《种子法》的宣传贯彻力度

首先,种子行政执法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特别是对《种子法》、《贵州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执法和行政管理水平。其次,要不断加大对《种子法》在村、社、农户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如标语、宣传资料、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种子法》的宣传,让更多农民知法、懂法,不断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再次,要加大种子经营者对《种子法》、《贵州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规章和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知法守法,实现合法经营。

3.3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管理

首先,要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蔬菜种子市场,依法治种,各级政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贵州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的规定,积极出台对种子价格的干预措施。其次,要严格整顿和规范蔬菜种子市场,对无种子生产、加工、检验、经营能力的单位,在年审、年检时要责令整改[2]。同时必须加大种子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的力度,打击地方保护主义,规范市场管理,只有这样,价格管制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少数不法分子违反国家规定,高价兜售禁止销售的种子的,要对其进行严格取缔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建立商品种子广告审批制度,避免虚假广告,误导消费,限制使用商品名,商品种子广告必须经当地种子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方可。

3.4 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园区

加快新品种试验、示范园区的建设,如可在贵阳市建立区域集中新品种试验、示范园区。对主导品种实行推荐制,并实行种子补贴。蔬菜种子是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蔬菜种子的安全使用事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严格品种的管理其意义重大。对于进入贵州省区域销售的种业公司销售推广的新品种,必须通过省州农业种子管理部门组织新品种集中试验、示范,在生产季节开始前根据试验、示范结果,从中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主导品种。重点解决我省“品种布局难”、“好品种推广慢”、“农民购种选择难”、“经销商乱宣传”等问题,从源头上彻底解决进入贵州省新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问题,降低品种推广和应用风险。

3.5 加强配合,提高综合执法力度,确保种子经营市场健康发展

种子执法部门应严格按《种子法》规定,严格证、照管理,对未审先推、经营假劣种子、夸大宣传、流动摊点等应重点打击。严厉打击不法商贩和假冒伪劣产品,提高种子质量,对不符合经营条件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坚决取缔[3]。建立种子企业诚信经营评价体系,依据种子质量抽检结果、市场主体资格、群众投诉、公众评价等相关信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实施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评选一批诚信经营公司、诚信经营店铺,定期不定期向社会进行公布。对违法企业实行定期通报并列入“黑名单”,对黑名单企业实行重点监控。同时,各地蔬菜办要密切加强与工商、物价、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的配合,提高综合执法力度,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种子市场检查和种子质量抽查工作,坚决取缔无证经营现象。严格规范经营行为,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者,加大打假力度,对假冒伪劣种子事件,坚决查处,决不姑息,以确保我省种子生产经营市场的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合法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3.6 建立服务平台,为民排忧解难

到目前为止,为蔬菜种子产业提高专门服务的实体还没有真正兴起,专业化、网络化、配套齐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4]。因此,在省内各地应积极建立相应的技术服务平台,安排专人负责,服务内容包括良种咨询、技术咨询、政策及法律咨询、种子质量投诉等,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为民排忧解难,保障农民权益,从而不断地推动我省蔬菜种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7 加大种子科研力度,提升综合竞争力

蔬菜新品种选育是蔬菜种业发展的基础和龙头,优良品种是蔬菜种业的核心技术。因此,鉴于我省科研较弱的实际,要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对外开展与企业、科研院所的交流和合作。要在搞好我省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利用和种质创新等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大对种子产业链中包括制种技术、加工技术、包衣技术、鉴定技术、贮存技术等种子后处理技术的深度研究和应用[5],以期选育出更多适应我省、乃至全国的优新蔬菜品种,不断提升我省蔬菜种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孙琪,催蒿岑,刘琦,等.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J].黑龙江省农业科学,2010(9):185-186.

[2] 朱琴妹,包崇来,胡天华,等.浙江省蔬菜种子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J].中国蔬菜,2007(6):7-8.

[3] 张永强,秦智伟.我国蔬菜种子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7-8.

[4] 刁阳隆,王伟明.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策略探讨[J].长江蔬菜,2005(7):1-4.

[5] 肖长惜.做大做强蔬菜种业,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J].长江蔬菜,2009(7):50-52.

上一篇:关于桩基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探索与分析 下一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方法的改进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