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层次 归纳层意

时间:2022-08-24 08:26:28

许多阅读理解题,可以通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的方法迅速得出答案。所谓划分层次,是指对给出的篇章或文段进行合理的层次切分,以体现行文的思路;归纳层意,就是用扼要的语言概括划分出来的各个层次的大意。下面我们以此法来研究2011年高考江苏卷的几道主观题。

试 题 回 眸

例1 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解析 文段是由两个层次构成,前一个层次讲原因,后一个层次讲结论,答题区域无疑在第一个层次里。问题要求回答结论是从哪几个方面推导出来的,这就需要对第一个层次进行二次划分。而这一层共三句话,为并列关系,显然可以分为三层,再根据各个小层次中“海区”“地质”“相关资料”等词语,进行适当归纳,就可以有正确答案了。概括能力的试题要迅速找准答题区域,对文章进行层次划分。

答案 海区特点、地质构造、历史记载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解析 划分其实包含着归并,四句诗分为三个层次,这就得有两句并在一个层次里。三、四两句里的“清新”和“俊逸”为并列关系,当属同一个层次,可以将其归纳为“风格”。剩下两句,一句一个层次,第一句中的“诗无敌”和第二句中的“思不群”分别说李白的诗坛地位和诗歌的思想情趣。这样,就可以有“诗坛地位”“才思情趣”和“诗歌风格”三个方面作概括。

答案 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解析 题目要求说出这首诗的构思脉络,就是要求考生说出本诗的几个层次及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解题的前提就是对诗歌的层次划分和层意归纳。划分是和合并密切相连的,我们先考虑四联有没有可以合并的内容,从(1)设题和诗歌的实际内容可知,首联和颔联赞美李白的诗歌,两联可以合并为一层。再研读颈联可知,作者通过借情抒情和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诗人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而尾联直抒胸臆,表达相见的渴望。

答案 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这是你的战争”(原文略)

例3 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

解析 要正确回答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首先得明确师生问答的内容,还得明确上下文的内容,这实际就是一个层意归纳的过程。阅读原文可知,第1节主要描写校园环境,突出了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第2节交代前几天学校举行的征调大会;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是志愿者的条件——爱国、英语;第4节及后面几节描写工学院、中文系、生物系学生的不同表现。有了这样层意归纳,再通盘考虑,就不难看出,第3节师生问答既照应上文“这就是你的战争”和征调的内容,又起着引出下文学生的不同表现的作用。

答案 师生之间关于志愿者条件的问题,既照应第1节“这就是你的战争!”,又补充交代第2节征调大会的内容,同时为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

捧与挖(原文略)

例4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解析 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其实就是对文章进行层次划分和层意归纳,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各层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本文全文共9节,第1节单独一层,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采取“捧”的做法;第2、3两节可以归并为一层,指出“捧”是为了免害;第4至8节可以归并为一层,都是讲“捧”的后果;第9节指出要“挖”,不要“捧”。经过这样的层次划分和层意归纳,我们就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照“捧的事实——捧的动机——捧的后果——应采取的态度”这一思路展开的。

答案 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取“捧”的做法;接着分析“捧”的动机,并用实例揭示“捧”的后果;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

例5 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

解析 文中的例证就是第5、6、7三小节的文字,本题第一问实际就是要求归纳这三小节各节的层意。三节文字,三个论据,共同说明“捧”的危害,但所用材料不同,或笑话,或现实故事,或自然现象,决不雷同;其作用也各具侧面,或言害自己,或言害他人,或言恶性循环,祸害无穷,决不堆砌材料。经过这样的层次分析和归纳,就能明确三个例证同中有异的作用,以及三者的关系。

答案 后果:助长贪心,助长人们反受其害;腐蚀人格,使之蜕化变质;恶性循环,造成毁灭性后果。

递进关系:由害己到害人,再到恶性循环,“捧”的危害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

应 对 策 略

第一,要重视层次划分和层意归纳。无论是语段,还是整篇的诗文,都有一定的思路,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阅读理解题或直接或间接考查理解作者思路和思想的能力,层次划分和层意归纳是看清作者思路,把握作者思想的重要手段,不可忽视。

第二,层次划分是和层次合并同时进行的。一篇文章分或是一个语段为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哪几个更小的层次可以合并为一个较大的层次,划分其实也是合并。划分是同中求异,合并是异中求同,层次划分的能力,就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能力。

第三,归纳就是要寻找上位概念或判断。归纳不是简单的照搬或合并,其中包含着寻找上位概念和判断的工作。我们给“清新”和“俊逸”寻找的上位概念是“风格”,我们给《捧和挖》三个例证寻找的上位判断是“害自己“”害他人”“恶性循环,祸害无穷”。不会寻找上位概念和判断,就难有准确的概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试 题 模 拟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1. 说明首句中“寂寂”二字的含义。

2. 说明第三联“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在结构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1. 落第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疏;诗人内心的凄凉、寂寞。

2. 无人提携,知音稀少,说明归去的原因,又表达了强烈的愤懑,在结构上照应前四句思归和惜别的内容,又是后两句写归隐态度坚决的依据。

上一篇:语言文字运用专项训练(一) 下一篇:转基因食品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