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规范化建设

时间:2022-08-24 08:25:11

基于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规范化建设

【摘 要】高校实验室对社会实验人员有着基本培训与规范示范作用,然而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却普遍存在着六大问题,为保障高校实验室的规范示范作用,高校需要对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进行规范化建设;针对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人才培养 高校实验室 标识系统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57-02

自2007年1月1日起《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开始实施,国家认监委要求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实验室应于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转版工作。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别出台了各自的实验室等级评审评分标准。我国实验室的规范是从上而下的一种本质变革,几年来笔者见证了这个方式下实验室示范建设的有效性,同时也见到了这个方式的弊端――突击式转版。如何让高校在全国实验室规范化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高校实验室的作用

高校实验室作为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在人才培养上的地位和作用显著。

(一)实验能力培养的基本作用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里强调的是实验员的实验能力培养,即高校实验室的基本作用。

(二)实验人员行为规范的示范作用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实验人员初始实验行为习惯形成的主要教育场所。一般实验人员能接触实验工作分为三个阶段:中学阶段、大学阶段、工作阶段。中学阶段,限制于我国整体实验教育水平,实际上学生很少能有比较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整体实验行为水平是停留在观摩学习阶段。大学阶段,很多最后从事实验室工作者,可能在此阶段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因此,这些实验人员的实验行为习惯也主要在各自的实验环境里养成,大学阶段的很多实验行为习惯也将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影响实验人员的工作习性。

二、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标识是指用于实验场所、代表与实验相关的某些特定内容的标准识别符号。它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语言或非语言传达而以视觉图形及文字传达信息的象征符号,以便于公众或特定实验人员区别、辨识彼此事物,起到提示、指示、识别、警告,甚至命令的作用。高校实验室标识,直观地展示了高校实验素质,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文化素养,是一个高校自身文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高校实验室的独特性,接受的是校领导――校实训科――院实训科――专业实验教师的层层管理,容易使一些实验意识的交流中断,也因为各个环节的一些侧重考虑点的差异,使得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的规范存在困难,导致了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普遍存在很多问题。

(一)高校实验室标识的缺失

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由于实验室的建设程度不同,关注度不一样,非参观性实验室往往容易被忽视。甚至,在特定时期,实验室会大面积出现无标识现象。在笔者关注的高校实验室中,这个现象十分普遍。实验室标识很多情况是被高校当做形象任务才给予配置,没有从实验室建设的根本性需要出发,及时准确配置。

(二)高校实验室标识各自独立不成系统

高校范围内实验室标识各自独立不成系统,这是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作为高校视觉文化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高校实验室标识所展示的混乱性与不成系统的特征,正是中国设计行业发展薄弱的典型结果。目前国内高校普遍欠缺统一协调的规划,在完善整个高校的标识系统时,存在时间落差,设计单位有更换,安装执行单位有变更,或者是相关责任领导替换等状况,致使实验室标识的最终制作临时性、随意性太大。从而导致实验室标牌的位置、材质、大小、风格等,没有统一性。高校内部机构众多,各二级学院与学校层面的实验室标识系统是否要协调起来,在认识上还存有分歧,但是从企业形象建设角度来看,我们支持各部门可以有各自的创意,但是大趋势上要遵从主流风格。

(三)高校实验室标识设置不规范

高校中实验室标识设置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实验室标识设置的随意性和不合理。企业实验室或者国家层次级别实验室,一般有国际标准、国际惯例可供参考,但是我国普通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在这一方面的规范性要求较少或者存在有而不为的情况。在设置实验室标识时,针对标识牌的位置、大小、材料的要求一般只遵从领导喜好而定,易出现领导变则标识变。此外,高校负责实验室标识系统建设人员缺乏相应标识设置常识也是导致高校实验室标识设置不规范的重要原因。在标识设置方面,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已经有一套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设置参数,针对标牌的高度、视距、间距以及字体大小等有相应的常规要求。在视觉距离上,根据视觉远近分为:远视距(约为25到30米),中视(约为4到5米),近视(约为1到2米),根据实际情况悬挂高度跨度极大。此外中英文的使用也有常规比例要求,一般中英文字体的大小比例为3∶1。在材料的选择上,一般需要充分考虑室内室外因素,考虑温度高、低,雨水多寡等问题。室外的标识牌如采用木材料,虽然比较美观但是南方雨水较多,木材的标牌容易变形腐朽,不建议多用木料。笔者所在学校南门题名采用风干未透的木料,结果牌匾中间裂开(虽然不属于实验室,但是也属于校园形象标识系统之一)。此种现象在笔者留心观察走访的高校中普遍存在,除此之外,用色的不规范也是一大问题。

(四)图形标识错误,使用意义不明

实验室符号应用不规范,这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最常见的是标识符号颜色用错,在我国标识用色已经出台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性示范要求,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设计委托所托非人,非专业研究人士或者从业人士,一些广告公司臆想性的所谓美化设计就易导致这一现象。我国有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志的标准,如红色表示禁止,蓝色表示指令,黄色代表警告,绿色代表提示和导向,这一些简单色彩要求应作为常识融入到高校实验室标识图形设计应用上。色彩应用的错乱,使得标识远观的最大警示效果大大减低。为了养成视觉习惯,规范引导好大学生的正确视觉意识,有关专家认为高校里“没有警告含义不允许使用黄色,没有禁止、停止和消防含义的图形符号,一定不能使用红色”。这一要求很是重要。此外标识用错也时有发生,不知道是设计错了还是其它原因。

(五)高校实验室英文标识缺乏或不规范

高校实验室英文标识缺乏或不规范,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作为非传统英语国家,我们注重的是中文名称的取名,有不少高校实验室无实验室英文标识很正常。在笔者走访的广西高校中,这一现象特别严重,此外有部分高校也进行了实验室英文标识,但是当我们仔细翻译一下,发现如不进行严格的规范,效果还不如无英文标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普遍,国际教育互动越来越多,跨国高校交流成为常态,中英文双语标识显得非常必要,特别对于有志于发展跨国校际合作的高校,此方面工作不容忽视。当国际友人多了,对不认识中文的外国人,我们需要配备相应的英文标识,特别是在介绍的时候,我们不能过多使用“中国式”的非专业实验室英文名称。有些高校,对于一些常规的标识,如“小心碰头”都会译为BE MIND YOUR HEAD,这犯了很大的语法错误,mind是个动词不是形容词,应改为:MIND YOUR HEAD!如“请勿饮食”的标识译成NO DRINKING AND EATING是不对的,应该将AND改为OR,否则很容易让人理解成为“不能喝,但可以吃”。当然这一些可以归咎为标识广告制作公司的低水准,但也是高校英语文化素养不够的根本直观展示。

(六)高校标识维护少

高校标识维护少,与其说这是一现象,不如说是责任的缺失。立标识的意义是什么?相关负责人是谁?在笔者走访的高校间,这一问题很是突出。笔者以自身学校为案例,这一现象就比较严重。一般性的实验室标识规范建设要等机会,而机会就是领导的检查,评估的急需等。除此外,一般的建设意见连二级学院都不见得能通过。最大的制约是经费,因为那些标识牌被理解成了门面,有迫切需要时才会被记起并突击整修,也唯有这个时候经费的使用才被理解成值得。

三、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的规范化措施

(一)制定《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VI手册》

2007年起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已经实施,参照这个准则标准,各实验室的标识系统建设都能找到相应的规范内容和要求,以这个准则为基础,各实验室皆可以根据自身实验室等级制定相应VI手册。制定《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VI手册》是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能够规范的总纲领,是高校多种类实验室建设中实验室标识系统能够统一的总干线,也是高校机构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强化实验室标识认识

在制定《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VI手册》的同时,应积极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强化实验室标识认识。具体操作方式,与为了提高师资水平而进行的师资培训活动一样,可以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人员开展一系列有关实验室标识系统常识的培训活动。然后不定期举行考核活动,实验室标识常规知识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进行相应实验室操作,不允许担任实验室管理工作。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的规范,需要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实验室管理员与实验员。

(三)委托专业机构,由专业机构代为设计、制定

委托专业机构,这是最取巧最有效的方式,至少在形式上能快速表现出来。但是,当高校所委托的“专业机构”只是一般的广告公司,或是临时的设计人员,没有实验室常识,他们设计制定出来的高校实验室标识大多数情况下是存在问题的。比如,某高校实验室并没有电梯,却在安全逃生图里提醒不要走电梯。此类笑话,皆因高校委托机构不够专业。

国家希望我国的实验室建设能够与国际接轨,在实验室标识上已经有了进一步规范要求,全国上下各实验机构也在积极评级整顿。但是,要整体性的真正提高国民实验素质,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跟上,特别是高校实验室标识系统的规范化问题,这是国民实验素质的源头。

【参考文献】

[1]冯鸿周,王一山.浅谈当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问题[J].实验室科学,2006(12)

[2]杨前进.标识管理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计量,2010,(12)

[3]李红蕾.医疗卫生服务个体标识信息模型及其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9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教改项目(2010JGB220)

【作者简介】林文成(1981- ),男,福建长泰人,南宁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实验室标识设计。

(责编 丁 梦)

上一篇:中国史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讨 下一篇:教育技术专业“双赢”实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