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200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时间:2022-08-24 06:28:22

台州市200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其发生的突然性、不可预测性及不确定性,不但危害人民健康,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会构成严重威胁。为了解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和特征,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相关依据,我们对台州市2004--2008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相关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2004--2008年报告的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4--2008年台州市及所辖9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资料。

1.2分级分类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类标准参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1.3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报告与分级情况

2004--2008年共收到9个县(市、区)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7起,报告病例3762人,死亡6人。其中一般事件报告76起,占总起数的87.36%,报告病例3507人,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3.22%;较大事件6起,占总数的6.90%,报告病例233例,占总病例数的6.19%;未分级的5起,病例22人,分别占总起数、总病例数的5.75%、0.58%(表1)。

2.2地区分布

各县(市、区)均有报告,报告最多的是椒江区,共18起(20.69%),报告最少的是仙居县,仅2起(2.29%)。东南沿海3县市报告29起,占总起数的33.33%。报告病例1146例,罹患率为3.89%。市内3区报告34起,占总数的39.08%,发病1358例,罹患率为0.62%。西北山区3县市报告24起,占27.59%,发病1258例,罹患率为0.09%。三区域间罹患率差异十分明显。

2.3时间分布

2004--2008年各年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分别占总起数的33.33%、10.34%、29.89%、21.84%和4.60%(表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上看发生高峰为3-6月,占总起数的60.92%,各年2月份没有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月份除2006年外也未报告,基本上与学校的寒假、暑假时间相一致(表2)。

2.4发生场所和人群发病情况

8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在学校、幼托机构的57起,占总起数的65.52%,各类学生发病2880人,罹患率为4.57%,幼托儿童发病70人,罹患率为13.21%,乡中学、小学发生起数占学校、幼托机构总起数的70.18%(40/57)。呼吸道传染病占乡中、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80.00%(32/40),传染病事件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2.46%(47/57)。农村居民发生17起,占总起数的19.54%,报告病例548例,罹患率为O.05%;城关居民发生5起,占总起数的5.75%,报告病例111例,罹患率为0.05%;农村、城镇中肠道传染病占72.72%(16/22)。厂矿工人发生8起,占总起数的9.20%,发病153例,罹患率为O.12%。各人群罹患率有明显的差异。

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别及病种

甲类传染病6起均为霍乱疫情;乙类传染病17起中,伤寒副伤寒12起,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麻疹各1起;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腮腺炎12起,流行性感冒8起,风疹3起,其他感染性腹泻1起;其他传染病中水痘18起,病毒性脑炎2起,合胞病毒肺炎1起。甲乙类传统病中肠道传染病占86.95%;丙类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占95.83%;其他传染病基本上为呼吸道传染病。8起食物中毒中,动物性的、植物性的各1起,不明的、其他的各3起(表3)。

2.6死亡分析

8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死亡6例,76件一般事件无死亡病例,6起较大事件死亡4例,5起未分级死亡2例。6例死亡病例中,2005年椒江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事件死亡1例,2006年黄岩硫化氢中毒事件死亡3例,2007年温岭大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天台石梁出血热病人各死亡1例。

3 讨论

5年发生的8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以一般事件为主,占总起数的87.36%,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3.22%,与广西南宁报道基本一致。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规定,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市、区)级负责调查处理。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加强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要从体制、机制、法制和预案四个方面,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项预案,建立应急保障机制,设立应急专项经费,对应急处置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的培训,并定期演练,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传染病爆发疫情,占总起数的78.16%(68/87),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5.62%(3221/3762),和北京市、湖南衡阳市和本省瑞安市报道相一致。甲乙类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占86.95%.丙类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占95.83%,其他传染病基本上为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爆发疫情是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成因,传染病仍是全球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挑战。

学校、幼托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学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人群。发生在学校、幼托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总起数的65.52%,传染病事件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2.46%,乡小学、乡中学两者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70.18%,呼吸道传染病占乡中、小学的80.00%,学生发病人数占总病例数的76.55%(2880/3762),与重庆市、广东梅州市报道基本相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高峰为3---6月,按月分布情况与学校的作息规律相关。学校尤其是乡中、小学,人群密集,生活拥挤,接触频繁,通风条件差或不通风,卫生设施简陋,卫生管理薄弱,学生又有高度易感性和低免疫水平,一旦有传染源输入,极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说明学校疫情无小事,应予以特别重视和关注。此外,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病种大部分是疫苗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但由于教育一费制和群体性接种事件等因素影响,造成学校的疫苗尤其是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率低,难以阻止疫苗针对性疾病的发生。

农村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区,乡中、小学位于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学校总数的70.18%,甲乙类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占86.95%,也发生在那些流动人口较多、卫生设施缺乏、环境污染严重、粪便污水未无害化处理和缺乏清洁卫生水供应的农村,因此,农村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上一篇:食品中丙烯酰胺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下一篇:理化实验室标准物质的管理\使用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