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评价三大需求要素对我国GDP贡献的新方法

时间:2022-08-24 05:46:26

一种评价三大需求要素对我国GDP贡献的新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评价三大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传统方法是用三大需求要素增加量占GDP增加量的比重作为当年该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度;然后用该要素贡献度乘以当年GDP增长率得出相应的贡献率。用公式表示即为:

要素贡献度=要素增量/GDP增量×100%;

要素贡献率=要素贡献度×GDP增长率。

基于传统方法,张雪松在《三大需求要素对我国GDP的贡献》一文(载《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下称张文)中,实证研究了我国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三大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由此得出结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终消费需求对我国GDP的平均贡献度是60.09%,平均贡献率是6.4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我国GDP的平均贡献度是37.10%,平均贡献率为4.46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我国GDP的平均贡献度是2.82%,平均贡献率是0.12个百分点。由于受方法本身的约束,张文的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解释某些经济现象,如贸易顺差与GDP增长之间成“负相关”关系、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往往与国民经济增长成反向运动趋势等现象。

传统方法在分析三大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主要是利用静态研究的方法,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它没有反映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作用。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净出口=出口-进口,隐含的经济意义是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完全相反,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进口对经济增长完全起阻碍作用。二是净出口没有反映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差异,不能反映进口和出口各自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三是净出口简单化了进口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反映进口和出口动态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践告诉我们,有些进口品对一年、两年或更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存在着推动作用。可以说,仅仅利用净出口解释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传统方法的主要缺陷。

张文测算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0.12个百分点,贡献度2.82 %,如果单纯从数字分析,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我国对外依存度由1981年的15%上升到2002年的49%,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果进口品属于国内需抑制需求的消费品,则这类进口会对国内需求产生挤出效应,阻碍国内经济增长;但是,如果进口品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投资品,则这种进口会带来国外技术的外部性,其技术的扩散效应和溢出对国内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显然,单纯利用净出口来解释进口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够充分,方法本身也不科学,有必要加以改进。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较好办法是用进口、出口两个经济变量分别讨论进口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贡献率,而不是简单地利用净出口分析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张文关于三大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很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我国如何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应予充分肯定。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定量分析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之后,关于进口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进行了定性分析,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为此,这里提出一种分析三大需求要素对我国GDP贡献的新方法。

二、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我们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首先测算需求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然后按贡献率与GDP增长率的比率计算该要素贡献度。其中,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减去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然后再加上进口对经济增长滞后推动作用的贡献率。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考虑了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滞后作用。

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消费(cons)+固定资产投资总额(inv)+货物和服务出口(exp)-货物和服务进口(imp),对此恒等式一阶差分并对差分方程进行系列变换,并由此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VGDPt =α1・Vconst +α2・Vinvt +α3・Vexpt +α4・Vimpt +εt

…………………………(1)

其中:VGDPt 、Vconst 、Vinvt 、Vexpt 和Vimpt 分别表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最终消费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速度、货物和服务出口增长速度、货物和服务进口增长速度,αi(i=1、2、3、4)为相应的系数, εt 是随机误差项。

由于统计资料没有完整的各年度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进口的可比价格数据,我们采取如下的处理方法:利用净出口和进出口总值占当年GDP的比重分别推算进口值和出口值;当年价格下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进口占当年GDP的比重与可比价格下的比重分别相等,这种方法相当于对这4个经济变量都采用GDP缩减指数进行折算;在此基础上计算经济增长速度和4个变量的增长速度,如附表所示。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我国1983年至2002年经济增长关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进出口需求增长速度模型如下:

VGDPt =0.730Vconst +0.234Vinvt +0.093Vexpt -0.059Vimpt

…………………………(2)

t统计量14.873 6.477 5.989 -3.560

R2=0.909DW=2.035 F=53.387

变量及模型通过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检验。为论述简捷起见,在以后的篇幅中,不再罗列模型通过各种检验的过程和结果。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进口对经济增长有滞后推动作用,可以考虑将进口增长速度的滞后变量引入模型。经系列计量经济学方法处理,建立模型如下:

VGDPt =0.709Vconst +0.216Vinvt +0.078Vexpt -0.045Vimpt

+0.018Vimpt(-2)

…………………………(3)

其中,变量Vimpt(-2) 表示前两年的进口增长速度。

模型(3)中5个变量系数的经济含义分别是:国内消费增长1%,带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709个百分点;投资增长1%,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216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出口增长1%,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078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进口增长1%,引起当年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0.045个百分点;两年前进口增长1%,带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018个百分点。

模型(3)优于模型(2),其原因在于模型(3)是一个动态模型,较好地解释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作用:20年来,就平均水平而言,当年进口对经济增长起负作用,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滞后两年,模型(3)比模型(2)更富有经济意义。

当数据选自1988年至2002年时,变量Vimpt 没有通过t检验,相应的增长速度模型如下:

VGDPt =0.677Vconst +0.195Vinvt +0.050Vexpt +0.037Vimpt(-2)

…………………………(4)

利用有关数据对模型(4)进行测算,结论如下:1988年至2002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5.90个百分点,贡献度62.8%;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92个百分点,贡献度为20.4%;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93个百分点,贡献度为9.8%;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滞后作用平均两年,其贡献率为0.65个百分点,贡献度为7.0%;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58个百分点,贡献度为16.8%。

现根据以上模型及有关数据分不同时段测算三大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和贡献度,并与张文进行比较。为方便起见,分别以A 、B、C、D代表,结果如下:

传统算法与新的方法比较如下:

1990年和200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分别为281.7和792.4。经计算,这12年的GDP平均增长速度为9.0%,而不是张文中的11.0%。另一方面,按可比价格计算,1990至2001年各年的GDP增长速度只有三年超过了11%,而且还比较靠前。GDP平均增长速度由各年度GDP增长速度乘以相应的权重,而权重直接由当年经济总量决定,因此这三年的权重都小于平均数。因为这个原因,两种方法所测算的贡献率没有可比性,但基本不影响贡献度的比较。

情形C与D (张文的结果)研究的时间跨度大致相同,两种测算方法关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基本相同:张文为60.09%,本文为61.35% ,相差不大;但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贡献率相差较大:张文中测算的净出口对我国GDP的平均贡献度是2.82%,本文测算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17.27%,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张文把进口和出口看成完全相反作用的两个变量、没有考虑进口对经济的滞后推动作用;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出现差异是因为随着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差异而相伴产生,按传统方法,张文扩大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如果不考虑时间因素,A与D是等价的。这是因为情形A是模型(2)的结果,它是在传统方法上对相同的方程经过一系列恒等变换和使用相同数据回归所得,但模型(2)仅仅是新方法的模型之一,是一种静态模型,不优于动态模型(3)。

新方法以模型(3)为主要标志,其创新之处在于考虑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推动作用,细化了进口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动态反映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客观描述了进口对经济的双重作用:进口对当年经济增长有负作用,但对经济增长有滞后的推动作用。

情形B和C显示:1983年至2002年的20年间,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推动作用按贡献度来计量,其数值为3.37%,最近的13年,这个数值已上升到7.15%,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利用外资质量和进口品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Vexpt的系数由0.078降到0.050,说明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效益在逐渐下降;Vimpt(-2) 的系数由0.018上升到0.037,说明我国货物和服务的进口质量趋于上升。这个结论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进出口实际:出口产品中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和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等初级产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进口品相对是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比如,2001年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中的比重为17.5%,而在进口中的比重为26.4%,相差9个百分点,逆差高达176亿美元;我国钢产量世界第一,2002年钢产量为18237万吨,但品种不足,低档次的建筑钢材占了一半以上,大量优质钢材、特殊钢材还要靠进口,全年进口钢材2230万吨。

利用动态模型分析我国进口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贡献率,考虑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当年负效应和滞后两年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张文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文中提到的“贸易顺差悖论”给予简单的补充解释:“贸易顺差悖论”出现的原因在于这种观点静态看待每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动态考虑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推动作用,进一步的论证可以从模型和历史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三、若干思考

综合来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平均在60%以上, Vconst的系数是Vinvt系数的3倍、是Vexpt系数的近10倍,说明提高消费需求的增长是促进经济增长最有效率的方式。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一直在24%左右,表明我国投资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基本是稳定的。模型和有关数据表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走低,尽管出口一直以较大速度增长,表明出口的经济效益在逐步降低。

本文不打算就如何提高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作更多地论述,因为在这两个方面基本已形成共识:国内需求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然选择;同时一定规模和速度的投资增长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要保证。本文基于我们所建立的动态模型提出几点建议:

1、Vexpt的系数由模型(3)中的0.078降为模型(4)中的0.050,表明我国货物和服务出口的质量在下降。因此,切实改变依靠出口数量增长推动出口和经济增长的粗放模式,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使出口增长主要靠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科技含量而不是依靠数量增长带动出口增长,既能节约我国有限的物质资源,又能促使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加大有利于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的商品进口比重。总体上看,我国进口商品对经济增长有滞后两年的推动作用,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有增大的趋势。直接引进相关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充分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尽可能提高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利于我国跟踪和跟进国际先进技术,缩短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有利于节约国内资源。

3、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提出三大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新方法,乃一家之言,借此引起在评价方法上的进一步讨论和研究。因为科学评价三大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方式的选择与改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毋庸讳言,模型质量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如尚没有对进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展开研究,等等。我们的新方法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更多的检验,这里只是为更深入地讨论和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一个思路。

(第一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博士生,第二、三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国际石油价格飚升的原因、影响与对策 下一篇:提高我国能源技术水平的战略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