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旱作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今后发展建议

时间:2022-08-24 04:54:09

泗水县旱作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今后发展建议

[摘 要] 泗水县属于典型干旱半干旱农业区,有着“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本文分析了县域内旱作节水农业中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对策:一是水、土、植、气“四位一体”,协调发展;二是蓄水、保水、集水、节水“四水合治”,综合集成;三是南北丘陵、中部平原“两区统筹”,科学规划国家、集体、个人“三力合一 ”,建立长效机制。旨在提高了当地水资源利用率,提升了农业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解决了当地缺水长期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旱作 农业 发展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063-01

山东省泗水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常年处于干旱以及半干旱状态,民间有着“十年九旱”的说法,旱作节水农业是泗水县农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们农技推广过程中,对泗水县旱作节水农业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泗水县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对策。

1 泗水县旱作节水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泗水县全年降水量为727.4毫米,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降雨量中夏季占65.3%、冬季3.7%、春季13.8%、秋季17.4%。径流系数0.48,年径流量245.6万方,降水利用率较低。平均蒸发量为每年年20000多毫米,是常年降水量的2.8倍。除了每年的7月份蒸发量和降水数量比较接近意外,其余每月的降水量大都小于蒸发数量,特别是春季,降水量和蒸发量差别最大,降水量比蒸发量低近600mm。所以,每年发生春季干旱的可能最大。

1.2 县内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泗水县境内丘陵山地较多,河流山川纵横交错,境内耕地大多是顺坡地、山坡梯田、土壤耕作层较薄,耕作层厚度大多数在40cm左右,地力不高,土壤质地较粗,保肥保水性能比较差,有机质含量低,速效养分少,地块散布,有严重的水土流失,约 8.8万公顷土壤收到侵蚀,侵蚀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80%以上。

1.3 欠缺水Y源。泗水县内水资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地下水和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储量为1.2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是泗水县的主要水源,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泗水县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为580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1.4 农业用水越来越紧张,超量开采严重,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多年以来,人为活动的不科学不合理,又进一步加剧了本县生态环境的恶化,致使水土流失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地下水超量开采严重,又致使泗水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农业旱灾频繁发生,甚至水井干涸,河流断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灌溉用水的水位逐年下降,正常年份可供水量基本上能够满足现状用水需求,到了干旱年份就难以满足用水需求。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加重,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1.5 农业用水利用率较低,旱作节水农业的增产潜力较大。一是农田灌溉用水利用率较低。正常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不足0.5,有的甚至只有0.3,严重低于节水规范要求的0.68。二是自然降水利用率较低。受旱作节水技术推广普及率、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降水的利用率只有35%上下,没有充分发挥降水利用空间。三是灌溉水定额过高。一方面水资源短缺严重,可是另一方面又存在严重浪费农业用水的现象。有些水浇地仍然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农业管理粗放,土地不平整,灌溉定额过高,有的每亩高达1000立方米以上,大大超出全国平均毛灌溉定额每亩662立方米的水平,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2 泗水县旱作节水农业今后的发展建议

按照《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规划》的思路和布局要求,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通过现代田间水利工程建设、推广使用现代旱作节水技术和进一步建立健全旱作节水体制制度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节水灌溉能力。

2.1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协调农业发展。通过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规范农业栽培技术,使农作物的“土、肥、水、管、密、保、工”达到合理的最佳配置。也就是通过深耕、改良土壤、和合理的种植规划规划 ,合理施肥,兴修水利和合理用水,培育和推广良种,合理密植,科学的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使旱作节水农业能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2.2 综合集成各项措施,达到“三水合治”的。“三水”就是蓄水、保水、节水,首先是通过水利设施,能够蓄住天上降水;其次是通过改良土壤保住土壤水,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再次就是节约灌溉用水,改变灌溉方式。

2.3 建立旱作节水的长效机制。一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农田旱作节水的保障机制。充分利用农田基础设施补贴、农田节水设施补贴、新型高效节水技术示范推广补贴等政策性补贴,改革现行投资管理体制,公益性工程采取定额补贴,产业化项目实行引导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二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不断增强农田节水的内在动力。加强舆论宣传和农民培训,使广大农民牢固树立农田节水理念。激发农民投资应用农田节水技术的热情。加强典型培育和引导,最终实现由“我要农民节水”向“农民自觉节水”的根本性改变。三是坚持以集体为主力,建立农田节水管理机制。制定鼓励管理机构节水的政策措施,实行节水灌溉设施的更新改造与节水管理水平挂钩,帮助村集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节水给予奖励,超额用水给以经济处罚的管水用水机制。

2.4 中部的平原地区和南北丘陵地区科学规划,“两区统筹”。

在泗水中部的泗河冲击平原地区,建设现代微型田间水利设施设,进行现代基本农田建设,完善田间的灌溉管道、灌溉水渠,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利用喷灌、滴灌等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等,围绕我先主要农作物生产,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施肥等农田综合节水技术模式。

3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根据我县实际,在不同的旱作农业区建设相应的田间旱作节水工程,推广相应的旱作节水技术,建立相应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和相关的制度、机制,通过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政策措施来发展我县的旱作节水农业,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县农业缺水问题,才能真正大幅度提高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泗水耕地》 陈良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年8月

上一篇:浅谈园参无公害化生产及发展思路 下一篇:24团甜菜生产总结